“双保险”破解看病难
4月15日,成都市一家医院内排队缴费的市民。
几天前,成都市民李女士带着7岁的孩子去医院看病,因为怕挂不上号,他们早上7点多就赶到了医院,排队挂号加上排队看病,他们中午12点才看上病,花了4个多小时。李女士说,看个病,真不容易。
看病贵、看病难早已是老百姓的心头之“痛”。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现行医疗体制该为自己“把把脉、治治病”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的综合改革,力求解决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一系列难题。
连日来,本报以“问诊看病难”为题展开专题报道。有读者致电华西传媒呼叫中心96111反馈说,在“看病难”的原因中,医保政策存在的不便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除此之外,他们也希望社会办医能够被规范,让病人有更多的选择。
正如读者所期待的,医保改革、规范社会办医能否成为破解“看病难”的双保险?华西都市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医疗之困困扰患者的“假出院”
事例:患者被强制出院后离世
2012年10月,在广州读博士的龚晓峰身患重病的母亲长途跋涉从四川来到广州治病,却因为广州某医院强制其出院,导致病情恶化离世。
龚晓峰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母亲在住院第19天的时候,他向医生询问了母亲的病情。“医生告诉我,住院17天后要办理一个转院手续,就是出院再入院,也叫假出院手续。”于是,第二天他父亲就去把这个手续办了。
没想到的是,在办理出院手续半小时以后,医生向家属通知:“假出院”变为了“真出院”。“当时很突然,我们提出如果是由于医保限制不能住院,愿意自费住院。但科室主任还是不同意。”龚晓峰说,出院60多个小时之后,母亲突发高烧,随后病情就急转直下,最终导致了悲剧。
医院为什么要让他们“假出院”?为什么不继续治疗病重的母亲?后来,才有人告诉龚晓峰,是“医保总额预付制”惹的祸。
质疑:为什么限制住院时间?
在医保制度中,医保总额预付制度是被探讨最多的一种。
所谓“总额预付制”,是由医保部门在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后,计算出人均医疗费用,按此费用标准向医院预付定额的医疗费,如果实际发生费用超支,超支的部分将由医院和医保部门分摊,在上海等地,这个分摊的比例接近40%。这一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控制过度医疗,减少随意开大处方,达到控制以药养医的目的。
在一些大型医院,每年都有病人增加,预付的医保总额就会不够用。为了不超额造成亏损,部分医院就会将预付的总额变成分摊到每位病人头上的住院天数。
“每次大概在第13天就有医生来做家属的‘思想工作’,也不会解释得太清楚,就说上面有规定,单次住院医保费用有定额,我们必须出院。”患者陈先生有着多种老年疾病,他对这样的规定表示不能理解。“住院的长短并不应该由医保决定,而是由病情决定。”陈先生说,“被出院”后,医生还给了他另一个选择,先办理出院手续,然后自费留医15天,然后再使用医保,“但家里经济情况不好,只能无奈转院。”
解读:医院为防“超支”曲解医保总额预付制度
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多家实行医保总额预付制度的医院,但医生们并不愿谈及这个制度。
有业内人士透露,医保中心并未对病人住院的天数及花费订制标准,每年医保中心都是按照医院的等级、服务量及往年费用支出等划定医保费用并拨付给对应的医院。不过,不少医院会把这部分费用进行分配,“如把这笔钱拆分到每个科室,医疗费用高的科室可报销金额大,其他科室依次递减,所以才会出现病人被转院的情况。”
该人士表示,该规定的出发点是为了防止过度医疗,如果遇到难以劝离的患者,医院方面也不会贸然停药。但由于目前一线城市医院床位紧张,“一旦患者报销费用临近界限,院方都会对其进行劝离以迎接新患者。”对于这个做法,“医院和医务人员也很无奈,但医疗资源紧张,‘超支’要医院买单,而医院收入与医生工资、奖金挂钩,最终会被平摊到相关医生头上。” 四川改革异地就医 年内“一卡通”
目前,市民在进行异地就医报销时大多都需要这样的流程,在参保地医保局办理异地定点居住手续,填写异地定点居住申请表,到居住地医院盖章、居住地医保局盖章、返回参保地医保局盖章存底,以后如果在居住地发生医疗费用,可以凭借发票、用药明细、住院医嘱和清单,回参保地医保局办理报销手续。但因为医保报销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异地医保报销就不得不在一定时间内往返于参保地和居住地,而且办理过程复杂,甚至有时会因为一个章没有盖上而往返多次。
针对医保中存在的问题与不便,四川的主管部门一直在进行着改革。
2013年12月30日,四川省人社厅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公布,2014年有望实现医保“一卡通”,2015年在全省范围实现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省内异地就医报销先垫付,再来回跑动报销的问题,将在四川省成为历史。近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向华西都市报记者透露,医保一卡通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率先在成都一些大型医院试行,省医院或将成为首批试点医院。解读:异地就医报销标准按参保地结算
四川省医保局称,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后报销政策不变,仍按参保地政策执行。在实现“一卡通”后还将完善管理制度来控制不合理的异地就医,避免患者盲目地转院到大医院,转院前需要他在当地备案,达到相关转院指征,得到批准后才可以转院。
目前,异地就医省级数据交换平台正作为省人社厅的一号工程在推进。从去年底开始,省医保局已经向有关部门提交了相关报告,并同步在制定相关的政策,为该平台的搭建做准备。
当社保的一些不便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后,市民们还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选择机会,除了公立医院之外,规范社会办医,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民营松绑
放开民营医院定价权
4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称,近日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联合发布《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这意味着今后患者就医可以有更多选择。
《通知》中规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由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照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制定。
非公立医疗机构可依据自身特点,提供特色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各地要将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放心保)的定点服务范围,实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支付政策。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放开价格水平的同时,还将加强价格行为的监管,既要通过价格杠杆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也要通过制定规则规范其价格行为,防止滥用定价权,保护患者合法权益。让规范化的非公立医疗机构逐渐增加。
解读:患者负担不会增加有更多选择权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民营医院提供服务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在与公立医疗机构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放开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后,由于在基本医疗服务上与公立医疗机构存在竞争,其基本医疗服务的价格会与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衔接,不会出现集中涨价局面。医疗保险也将发挥费用控制作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基本平稳,不会增加患者负担。
长期以来,由于“以药养医”制度的存在,医疗机构通过卖高价药、过度用药及过度检查获得更多的业务收入,医疗行为扭曲。放开医疗服务价格以后,非公立医疗机构就有了自主调整其医疗收费结构的自由,可以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减少不必要用药和检查,在适度降低患者负担和医保支付压力的条件下,让医生完全可以通过服务,堂堂正正获得合法收入。
而且,非公立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规范,会对公立医疗机构形成明显的竞争压力。可以说,放开非公立机构医疗服务定价是废除“以药养医”格局的真正破冰之举。市民也可以有更多的医疗机构选择权。
互动读者热议社区医疗
本周以来,《华西观察·民生备忘录》推出“2014,问诊看病难”系列报道,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行深度解读。
昨日,“问诊看病难”第二篇报道刊登后,上百名读者致电华西传媒互动中心96111,讲述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及建议。您对破解“看病难”有何疑问?不管您是专业的医疗工作者,还是普通的市民,都可以给我们发来您的建言。互动方式
1、在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相关微博中留言评论,或私信@华西都市报;
2、关注华西都市报官方微信,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3、拨打华西传媒呼叫中心96111;
4、进入华西都市网新闻 频 道(http://news. huaxi100. com/),在相关文章中点击“参与话题”进行讨论。
读者来电选登
读者马延昆:让社区医院良性发展的方法有二,首先社区医院要配备有水平的全科医生。其次疾病预防和治疗同等重要,社区医院应从体检和康复治疗做起。
读者陈光宗:我是在社区医院特殊门诊的老年人。我是糖尿病病人,以前社区医院都可以开胰岛素,但是现在不能给我们开了。要发展社区医院,但是现在为什么要限制社区医院那么多?
读者吴先生:社区医院医生拿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小,干多干少一个样,基本上是大锅饭,干活越多,出事故的几率就越高,风险就越多。
网友“人在旅途”:只有搞好社区医院的发展才能缓解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我认为,在医保的报销前提中加入必须进入社区医院进行首诊,进行分诊后进入大医院才能报销,这样才会从制度上分流到大医院去挤占高级专业医疗资源的常见病病人。
本版采写 华西都市报记者 程渝崔燃摄影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