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上莫名多4.5万 成都男子忐忑两天 谁是楚远健?

22.05.2016  09:04
卡上莫名多4.5万 成都男子忐忑两天 谁是楚远健? - 广播电视台
来源: e.chengdu.cn

  张先生手机收到的余额变动通知

  “虽然我急需钱,但这个飞来的钱吃不得。”5月20日,家住郫县德源镇的张先生被余额变动短信搅得一整天都不安宁。当天下午,一笔45000元的资金转入他的银行卡,但他却完全不知道这笔钱从何而来,是谁打的。

  张先生正处于缺钱的时候,眼看到了给工人发工资的时候,自己手上却还没有工资款。如果动用这笔“从天而降”的钱,他就能给工人发出工资了。折腾了两天后,张先生还是决定,不能动这笔钱。昨日下午,他试图找到这笔钱的“失主”,但去银行查证、找朋友求助、最后到派出所报警,依然没有任何结果。

  这笔飞来的钱财,成为了张先生的一块心病。

  银行卡上天降45000元

  他忐忑了两天

  5月20日下午2点多,正在工地的张先生听到一声手机短信的铃声,摸出手机一看,除了朋友发送的一条短信,还有一条中国农业银行的余额变动信息,短信显示:“您尾号7779的农行账户于5月20日10时31分完成一笔转存交易,金额为45000元。

  45000元,谁存的?最近没有人说过要给他存钱,欠他钱的人也没有说过要还钱。平白无故多了45000元,张先生并没有感到兴奋,反而一整天都是在忐忑中度过。深呼吸之后,他开车赶到中国农业银行郫县德源支行,在自助服务机上进行查询。查询结果显示:一位名叫“楚远健”的人在20日10点31分将45000元转存到自己的农行卡上。

  “完全不认识这个人,咋个会把那么多钱转到我卡上?”张先生想不通,他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搜索,确认不认识叫“楚远健”的人,也不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如果是生意上的钱,对方每次打了款之后,都会发个短信或者打个电话来确认下是否收到。

  “从20日10点31分到21日11点,这都超过24小时了,都还没有接到任何有关这笔钱的电话。”张先生最担心的就是,如果别人正当急需这笔钱该怎么办?他心里一直都很忐忑,连睡觉都不安稳。

  即使发不出工资

  他也没动用这笔钱

  事实上,张先生现在正缺钱。而这笔钱,也刚刚能够救他的燃眉之急。

  张先生做了20多年水电安装包工生意,主要涉及人工劳务这方面,手上已经有好几个工程陆续完工,但是一些工程完工后却迟迟没有支付他相应的款项,甚至一些追了几年都没有追回来。最近几天,正是给工人发工资的时候,工资总额在10余万,但他现在手上的钱不够,还差个四五万元。“手头确实很紧,20号早上还约了初中同学,想向大家借一点钱渡过难关。大家做活路都很辛苦,工资能不拖就不拖。

  张先生的初中同学罗先生证实了这个说法,“20日早上他约了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见面,说在月底的时候可能会向我借几万块钱发工资,现在还没借给他。

  20日下午,在发现银行卡多了45000元之后,一筹莫展的他赶紧找到了罗先生。“这个钱动不得!”罗先生对张先生说,万一是别人转存错了,肯定会主动联系要回这笔钱。“最担心的就是别人如果也着急用钱,这该怎么办?”张先生说,自己也是头一回遇上这种事,“这不是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情节吗?到了我头上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张先生说,自己手下的一些工人知道这件事之后,还开玩笑说直接把这笔钱拿来用了。但张先生坚持自己的想法,“工人的工资再想办法,但这笔钱吃不得。”他重复说。

  找银行找警察

  依然不知道谁打的钱

  昨日下午2点多,成都商报记者陪同张先生一起来到中国农业银行郫县德源支行,张先生先在自助服务机上查询打印了5月1日到20日的交易明细记录,记者从交易明细记录上看到:20日10点31分,名叫“楚远健”的客户向张先生转存了45000元。随后记者和张先生找到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咨询。银行大堂经理建议张先生不要使用这笔钱,然后尽快到派出所报警。而且这张转存的卡号不是农业银行的卡号,而是工商银行的卡号。

  随后,记者和张先生又来到何公路28号一家中国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看过交易明细记录后表示,这张转存的卡号确实是工商银行的卡号,但是由于涉及到客户个人信息没有办法进行查询,建议张先生先不要使用这笔钱,如果实在急需用钱觉得不方便,可以另外办理一张卡。然后尽快到派出所报警,由民警介入进行调查。

  走出银行,张先生决定立刻开车去派出所报警,“如果真是别人转错了钱,应该很快要找来。”他说,目前也没有其他办法,只有耐心等待,希望能搞清楚这位陌生人为何要突然给自己转来一笔“意外之财”。

  只是这笔钱到底是谁打的,张先生仍然一头雾水。“如果是欠的工程款,欠钱的人用‘楚远健’这个账户给我打款,那打了钱总要说一声啊,不然我怎么知道是谁还的款?所以,这个可能性也不大;如果是有人知道我现在发不出工资来帮我,总要留个联系方式吧,不然我以后怎么还钱?

  成都商报记者 康耕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