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精准扶贫拔穷根

12.10.2015  09:26

这个决定,为我们2020年奔小康注入了强心剂。”9月29日,在南江县红光乡柏山村村民政策学习会上,村支书杜伟高兴地说。杜伟口中的决定,是不久前南江县在县委全会上作出的《中共南江县委关于全力以赴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明确时间表,绘制路线图,把精准扶贫工作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始终围绕如何“摘帽”展开。 

 

精准扶贫 找症结

 

养女莫嫁百岁村,村里姑娘跳出门,三十三个光棍汉,找不到对象愁死人。”这首打油诗曾是贫困的南江县天池镇百岁村的尴尬写照。

 

现在村里修通了水泥路,还在不断拓宽。”村民戴武成说,“以前卖头肥猪要几个人抬出村,光人力费就要100多元。现在一个电话,买家就上门来。”目前,百岁村已修通20多公里村道路,核桃、金银花、生猪、小家禽也不愁外销,村民人均收入从1000多元增至4000元左右,日子越过越甜,山外的姑娘也愿意嫁进来。

 

这种变化,得益于南江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找到真正需要帮扶的人。说起贫困户的识别工作,贫困户唐小军说,自己先写申请,村委会初审,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然后张榜公示、乡上审核公示、县上审批,最后在县电视台公示一周。“公开公正透明,老百姓就没意见。这也为下一步制定精准扶贫计划打下基础。”天池镇党委书记徐智敏介绍,“目前我们把工作目标锁定在建档立卡的156个贫困村、25548户贫困户、90702位贫困人口上,实施定点脱贫、逐年销号和实名管理的方式,帮助他们致富。

 

因户施策 谋发展

 

养鱼水源不充分,你家周围是山林,放养生态土鸡可行。”“养鸡我技术不行啊。”“我可以给你联系养殖专家,同时提供鸡苗。”在南江县赤溪乡蒲坪村村民赵德群的院子里,县委宣传部帮扶领导和大家交流扶贫方案。

 

与结对帮扶干部对接,督促12名帮扶干部深入村社与25户挂包贫困户见面,分别对照帮扶责任表对贫困户基本情况等方面深化帮扶举措。”下两镇黄坪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岳是县人大办下派干部,他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近期工作安排。全县33名县级领导挂联乡镇,153个县级部门和单位包村,468名干部组建了由部门副科级实职以上领导为队长、部门和乡镇驻村干部为成员的驻村帮扶工作组驻村,12128名各级党员干部帮户,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访民情、问民计、解民忧、助民富”活动,实现了对全县156个贫困村和9.02万贫困人口的全覆盖。

 

同时,围绕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结合县情实际,科学编制完成了《南江县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总体规划(2015-2019年)》。规划从2015年起,每年减贫30个村,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村全面脱贫。

 

点面结合 拔穷根

 

南江县充分发挥扶贫资金引带作用,投入到与农民增收相关的主导产业上,引导贫困村农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致富。

 

启动实施桥亭—杨坝片区48个村连片开发,重点突出核桃、旅游主导产业,配套完善片区内基础设施,新建中心村5个、聚居点70个、巴山新居1.65万户。加快建设桥亭-关坝、流坝-上两、桥亭-寨坡“两环一线”乡村旅游示范带。提升黑潭乡南鹰村等5个示范园和元顶子核心示范园,启动建设元顶-枣林-朱公、黑潭-和平两线茶叶产业示范带。巩固南江-关田线、桥亭-寨坡线、岳家河-桥坝线三条核桃产业带。对连片开发区域内的贫困村,按照每村不低于100万的标准,优先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实施雨露计划,对贫困家庭的中职、高职学生给予每年1500元补助,启动实施“圆梦832贫困高中生关爱行动”试点项目,让更多贫困家庭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得到扶持。

 

同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扶贫对象+龙头企业+银行”的产业扶贫模式,发挥专项扶贫资金的撬动作用,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亿元以上,县级财政每年配套产业资金2000万元,集中投入连片开发和贫困区域。(巴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