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华赛决赛在成都举行 孩子很累但还要参赛

13.04.2014  11:49

  

  昨日,众多考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赶考华赛决赛。

  

  一位家长陪伴孩子在考场外做题。

  

  送考生的车几乎塞满了考场外的道路。

  家长说

  孩子准备华赛非常辛苦,每天要做很多题,但为了上个好学校,又不得不参赛。

  专家说

  学校应该“阳光招生”,明确告知家长,会不会把这项比赛作为招生依据。

  昨日,第十九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俗称“华赛”)在成都举行,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仍是华赛的主战场,近3000名学生经过从上万名学生的初赛一路厮杀,来到这里参加决赛,最终能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只能占到决赛人数的6%。部分家长站在烈日下,一边埋怨应该取消比赛,一边又在祈祷孩子一定要拿到奖牌。

  成都市西川中学副校长林益生说,学校不会把华赛、奥赛成绩作为选拔学生的标准,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副校长吴国林说,学校的相关政策还没有最终出台。

  家长两难 孩子很累但还要参赛

  “其他孩子都来了,我们也要来!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是昨日华赛的主战场,从上万名初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学生,最终有6%的学生能够获得一等奖,算下来也就100多人。相比初赛时报考的人数而言,能获奖的不过1%。

  龙江路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林已是第二次参加华赛,去年获得了铜牌。小林的爷爷说,孩子去年参赛只是来预热的,今年则是冲着一等奖来的。“其他孩子都要来参加了,我的孩子怎么能缺席?”不少家长把“不甘落后”当成孩子参赛的原因。

  比赛分为三个组别,分别为三四年级(低年级组),五六年级(高年级组)和初一组。一位参赛学生的妈妈说,孩子去年参加比赛得了二等奖,回家之后被孩子爸爸吼了一顿,说这样糟糕的成绩怎么可能被好的学校看中,孩子很伤心,但今年还是得再来参赛。这位家长说:“孩子准备华赛非常辛苦,每天要做很多题,但为了上个好学校,又不得不参赛。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家长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应该取消比赛;其他孩子都来了,我们也要来!

  学校回应 教育不应是升学工具

  不会单纯以华赛、奥赛成绩选拔学生。

  很多家长坦言,之所以一定要孩子参加华赛,是为了给孩子“小升初”时增加砝码。

  至于学校到底会不会把华赛成绩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各私立学校也有不同的说法。成都市西川中学副校长林益生说,该校不会单纯以华赛、奥赛成绩选拔学生,学校更多的是看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喜欢英语,有的学生喜欢艺术,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束缚学生去学数学呢?我提倡因材施教,学生适合什么,就在那一方面去施展才华。教育不应该成为升学的工具。”林益生说。

  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副校长吴国林表示,华赛成绩是否会成为学校录取学生的依据,该校还没有出台最终的政策。

  专家建议

  学校应开诚布公 明确招生依据

  对此,著名教育学家纪大海认为,如果只是把华赛作为业余爱好,而学生又确有这种天分,那么学习和参加华赛都无可厚非。但如果把华赛作为升学的门槛和跳板,这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原则。

  纪大海说,有的家长明知孩子并不喜欢数学,但是在大趋势下不得不强迫孩子去参加比赛,这无疑是不理智的。很多家长有这样的心态,如果孩子不参加华赛,是不是就会落后,孩子的优势是不是就会被削弱,正因如此,不管中学是否看重华赛成绩,部分家长都会让孩子去参加。

  纪大海建议,要给华赛降温,学校招生的政策必须阳光,要开诚布公地告诉家长,到底会不会把这项比赛作为录取依据。另外,华赛、奥赛的成绩不进入学生档案也是一种降温方式。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寰摄影谭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