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区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江阳实践

28.04.2017  22:22

 

 

董允坝的晚霞 周平 摄

 

永兴高粱基地 黎明 聂耕宇 摄

 

董允坝的蔬菜工厂 刘学懿 摄

 

鸟瞰董允坝 李佑天羽 摄


        □王承伟
    每年4月,是宋小兰一年中最忙的月份:“如果不抓紧时间管理自己的蔬菜,提前备好物资,蔬菜品尝会期间游客多了,我就无法接待。
    30多岁的宋小兰,是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大南山村党支部书记,热情,爽快。从启动建设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开始,她就一边利用示范区租地免租金的优惠政策,连续租地,种植茄子、玉米、西葫芦等,一边投资20万元在园区内建起了农家乐。
    “用自己种植的蔬菜、粮食来办农家乐,不但自己放心,而且没有中间环节,直接到达消费者那里,大家都划算。”宋小兰说,“算下来,一株茄子可以多挣得几十元钱。
    一株产值仅二三十元的茄子,经过农家乐的餐桌后实现了价值翻几番,这就是泸州市江阳区探索现代农业 “三产融合”为农业增值、增效的真实写照。宋小兰的事例,也正是泸州市江阳区探索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A
依托农业产业基础实现三产联动
    在一个占地200亩的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内,大棚钢架上的茄子、辣椒及樱桃番茄、草莓等早春蔬菜、瓜果缀满枝丫,郁郁葱葱,惹人喜爱。工人们在大棚内采摘辣椒,或者给樱桃番茄授粉,忙个不停……
    这是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一个“工场化”蔬菜种植区域的景象。这个早已经享誉川南周边地区的示范园区,目前已经成为了川南乃至全川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
    去年11月,现代农业品牌“江之阳”商标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成功。该商标含有48个大类蔬菜,兼营粮油、生鲜、豆类及其加工制品的农副产品销售。持有“江之阳”商标的泸州绿阳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在江阳及周边建设20家实体店的品牌店,全部实行APP下单配送到家。
    1月9日,黄舣镇马道子新村广场上,彩烟滚滚,“寨水一方”农旅小镇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这个拟投资20亿元建设的项目,预计用5年时间,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农旅产业集群,成为一个集 “农业、文化、旅游、工贸、康养、服务”等为一体的多产业融合型农旅小镇。
    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秘诀在于该区探索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理念。
    地处泸州市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心城区的江阳区,位于长江经济带与南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位于成渝经济区、南贵昆经济区、川南经济区,中国白酒金三角等多个重要的核心发展区,具有天然的发展城郊型种植养殖条件,尤其是在发展“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发展“吃、住、玩、土、特、奇、鲜”的休闲农庄服务链,以“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辐射带动川南地区的能力极强。
    为了让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江阳区采取成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导小组、可持续发展专家技术小组,出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奖代补”“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保障全区积极依托农业产业基础,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
    在优良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江阳区现代农业产业规模经营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该区建设农业部园艺作物标准园3个,南亚热作标准园2个,省级蔬菜万亩示范区10个、水果万亩示范区4个,粮经复合基地3个,现代农业特色效益基地2个。
    依托这批产业园区,泸州竹芯食品有限公司、泸州市邓氏土特产品有限公司、泸州老窖、泸州市老爷子泡菜有限公司、源辉农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涉及农产品清洗、分级、整理、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涉及农产品贮藏、冷藏、烘干等初加工,以及精深加工的企业蓬勃发展。2016年,该区农产品初加工带动农民就业2.7万人,带动人均增收1037元,精深加工企业多达几十家,企业产值突破10亿元。
    依托这批产业园区,江阳区不仅实现了现代农业产业规模经营,城市近郊的观光游也被带活。
    “当一个又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园区建成后,城市近郊的乡村游就越来越火,华阳街道的西岸阳光,分水岭镇的董允坝,黄舣镇的永兴村油菜、高粱基地等,都是市民最爱去的地方。”江阳区委农工办的负责人介绍说。
    2016年该区优势主导产业产值约15.6亿元,同比年增长率达到16.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5321元,同比提高10%。其中主导产业收入、主导产业加工企业工资收入和旅游业收入达9200元,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56.6%。
    在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种植粮食和蔬菜,并开办农家乐的宋小兰,仅仅是该区推进现代农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受益者,像宋小兰一样在全区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中受益的农户达数十家。
B
创新发展机制观光农业蓬勃发展
    位于丹林镇的梨花村,每年阳春三月,山上是梨花芬芳,山脚是梨花源生态农业公司发展的一棚接着一棚的草莓。这些红与白的景象与周边的美丽山水交相辉映,煞是让人心醉不已。每逢周末,村里游人如织,农家乐爆棚,村道成为农特产品“临时交易市场”。
    带火这片乡村游的,不仅仅是洁白如雪的梨花,还有梨花源生态农业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在当地发展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
    公司的老总原来在辽宁省经济果林种植区营口市发展,看到家乡强势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利好政策后,立即回到家乡,种植大棚优质果树,露天水果,其中,生态农业科技展示区域达10亩,休闲旅游建设用地50亩,是集设施农业、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
    据江阳区农林局负责人介绍,能吸引类似梨花源这样的企业投资江阳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在于该区创新的一系列发展机制。
    一是将农村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全部纳入股份,农民按照自愿原则持证入股,并按股分红。二是区财政设立现代农业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现代农业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农业改革与试点探索等四个方面的补助。三是区财政设立现代农业专项基金,每年投入不少于1500万元放入泸州市商业银行作为现代农业贷款保证金和贴息款。银行以1:5比例放大,以农户基地农产品收成为抵押,年发放无息和减息贷款75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到现代农业建设的队伍中来。四是建立和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五是流转土地达10.3万亩,开展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评估,实现贷款700万元,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机制激发活力。机制带来效益。
    随着江阳区机制创新步伐的加快,自身资源不断被盘活,可圈可点的现代农业的建设项目前伸后延的产业链正不断促进了该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正在江阳区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