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脱贫攻坚的大竹样本

20.01.2017  15:05

 

 

庙坝镇秦王桃示范片一角。

 

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中华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李家乡大湾村第一书记刘磊向贫困群众传授白芷种植管理技术。


        □王晓林 程一凡 文/图
    时值隆冬,万物蛰伏。而在大竹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三山两槽。
    过去的一年,百万竹乡儿女以“挂图作战、不胜不休”的勇气和毅力,把汗水挥洒在脱贫攻坚一线,终于浇灌出绚丽夺目的幸福花朵。
    1月19日上午,在永胜乡茨竹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送福”活动热辣开场,干部们手里捧着的“”字、春联映红了贫困户的笑脸。作为全县2016年度如期退出的省定贫困村,攻坚首战捷报乐在每个贫困户心头。
    去年伊始,大竹县脱贫攻坚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精准实施“六个一批”脱贫攻坚计划,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到年底,全县18个贫困村、6298户18374名贫困人口,顺利通过了各级组织的验收、考核和第三方评估,顺利地退出和脱贫,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成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建夯实:18个贫困村实现“大变样
    2017年元旦这天,是冬日里难得的大晴天。在石河镇新华村,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引来不少游客游览观光。
    青山绿水环抱中,青瓦、白墙、翘檐民居,整齐的节能路灯形成两列纵队,沿着“Y”字形的油路延伸。文化广场、卫生室、超市、电商服务点、老年活动场所、村级活动场所等一应俱全,令人赏心悦目。
    新华村的怡人美景只是大竹县在脱贫攻坚中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先后启动和实施了 “庙坝—欧家”“清水—牌坊”“石河—月华”“李家—二郎”四个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区建设,覆盖了包括欧家镇高松村、庙坝镇黑水村、川主乡铁佛村、石河镇前锋村、月华镇井岗村在内的15个省定贫困村、贫困群众5122人。
    大竹县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该县还以项目覆盖为支撑,抓好路、水、电、房、办学和就医条件等重点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保障。
    2016年,全县共修建通村硬化路391公里,便民路289公里。计划退出的1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硬化水泥路。同时,安排县本级扶贫专项资金3069.49万元,用于18个贫困村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了18374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对70个省定贫困村的电网进行了拉网式巡查,并纳入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计划,实现贫困户100%通电。全县新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2个,集中安置673户2115人,分散安置589户1887人,完成率达122.24%。
    “党的政策硬是好,这么好的房子,过去我想都不敢想!”在高穴镇官家村3组,贫困户唐中明指着不远处自家刚竣工的新房,脸上乐开了花。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帮扶下,这个一辈子没住过砖瓦房的老汉终于如愿以偿:“住上好房子,再把帮扶干部送来的鹅苗养起来,我们一家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政策兜底:6298户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我在这里一切都好,感谢军分区医疗所的医护人员对我的精心看护和治疗,身体好多了,走路也有气力了。”2016年9月14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来临之际,金鸡乡金鸡村6组贫困户张明全在达州军分区医疗所的病房里,迎来了专程前来进行慰问的乡村两级干部。
    说起医疗扶贫的好处,张明全满脸喜色,一边说一边摸了摸陪伴多年的“老伙计”,“你看,我现在走路都不用拐棍了,等病治好了,回家后把产业搞起来,脱贫致富就算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大竹县发出“聚力打胜公共服务和兜底脱贫硬仗”的号召,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
    2016年度,全县减贫人口18374人参合率达100%,9月1日起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费报账实现“0”支付;中小学营养餐项目补助实际支出约4000万元,贫困寄宿生补贴发放878万元,教育资助解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367人;18个退出贫困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已安装完成6035套,全部解决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问题;全县累计发放小额扶贫信贷2638笔,金额9521.5万元,安排产业扶持基金2188万元、产业发展资金3484.5万元。
    “这个贫困户家中有几口人?房子建得有多大?贷款多少?收入来源是什么……”2016年10月25日,在高明镇老学堂村,全县脱贫攻坚现场评赛会正火热进行。现场问答、随机走访……各种新颖的评赛形式让参赛村“压力山大”。
    “脱贫攻坚不仅要给贫困户‘定心丸’,党员干部也要有‘明白账’。”为了晒出扶贫 “真功夫”,补齐脱贫“短板”,大竹县创新工作形式,先后3次在2016年度计划退出的杨通乡阳光村等18个贫困村举办脱贫攻坚现场评赛会,运用“实地看、全面查、随机问、多方评、公开赛、限时改”六大手段破解脱贫攻坚中的难题。“脱贫攻坚现场评赛会”的做法不仅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还被《人民日报》宣传推介。
产业富民:18374名贫困人口抱上“摇钱树
    1月16日上午,大竹县八渡乡青南村党支部书记刘禄政早早地来到村里。这一天是该村新发展的大葱产业喜获丰收的大好日子。“刘书记,你看,这只葱比我还高!”在收获现场,种葱大户欧堪贵拿起一支刚从地里拔出来的大葱,比比量量,难掩喜悦之情。
    2016年,在大竹县“能人助村”计划的感召下,欧堪贵返乡创业,一年过去,从前的“打工仔”已成为当地青年创业带头人。据介绍,此次村里喜获丰收的大葱共有350亩,亩产量达到了7000公斤,按每公斤3.4元的统一收购价,每亩大葱能为葱农带来收入1.1万余元。
    脱贫攻坚,培育富民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大竹县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香椿、糯稻、蔬菜、中药材和畜禽产业,实现“一户一业、一村一品”,着力解决持续稳定增收难题。
    “这60亩茅草地是村里的专业户联合3户贫困户流转的,马上要种上香椿。”在李家乡大湾村,4组组长刘善华指着一片挖掘机正在拉沟的土地说,“我们修路、建堤坝,准备养鱼养鸭,荒了10多年的茅草地终于派上了用场。
    刘善华手指的这一大片地方,被大湾村第一书记刘磊笑称为“大湾村未来的产业带”。在对口帮扶单位省法院的大力支持下,大湾村建立起“1+N+1+X”合作经营机制,即“1个专合社+动态建档贫困户+1个村集体+金融扶贫政策”,将政策、人力、资金整合在产业上,使其成为连接村集体与村民的纽带、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平台。去年全村已有10户贫困户、20名贫困群众退出贫困行列,人均纯收入超过3500元。
    2016年,全县70个贫困村共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1.58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3700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8900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700亩,优质药材、花卉等生产基地4900亩,优质水产养殖面积1900亩,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攻坚首战传捷报,枕戈待旦再出发。2017年,大竹将继续以打攻坚战的架势,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坚决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实现全县贫困村“一低五有”和贫困群众 “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