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功夫 推动资中县“插花式”精准扶贫

01.06.2017  08:52

 

 

 

 

  “面宽量大、劳动力少、文化程度低、病患残疾多、基础条件差。”这是就内江市资中县目前面临的贫困难题,这种典型的“插花式”贫困状况在四川省都是不多见的。
  资中县地处四川中部,幅员面积1734平方公里,辖33个镇,总人口132万,是全省70个丘陵大县、20个百万人口大县、首批27个扩权强县之一,是全省四大片区之外贫困村数量超过100个的4个县之一,贫困村、贫困户超过全市三分之一,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基于这样一种典型艰巨的贫困现状,近年来资中县贯彻落实上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突出抓好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努力探索走出一条解决丘陵地区插花式贫困的新路子。近年来,资中县扶贫攻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4以来,已脱贫15535户、44970人。
  如今走在资中县的各个乡镇村落,都能看到正在为贫困户修建的新房、圈舍,过去愁眉苦脸的贫困户,如今过上了好日子。这一切,得益于资中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推出集体经济发展、产业扶持、电子商务扶贫等新举措,改变的不仅是贫困户的物质生活,更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昔日卧床截瘫少年今日脱贫成微店老板

  “那段日子可能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段日子,一场车祸让我的生活从校园转移到了病床,那时候我的世界一片黑暗”2006年,只有18岁的黄浩伟,因为一场车祸导致双腿残疾,从此只能依靠轮椅生活。为了给儿子治疗,黄书平一家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十几万外债,本来家境不错的黄书平一家从此成为了贫困户,然而在与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交谈中,黄浩伟却笑容灿烂的介绍了当年那一场刻骨铭心的悲剧。
  除了儿子截瘫在床,黄书平的妻子刘秀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所以在2014年,黄书平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段日子对未来看不到希望,对生活已经失去信心了。”外有巨额债务、内无固定收入,家里仅仅依靠着黄书平在外地辛苦打工挣来一点点补贴。黄书平一家这种水深火热的家庭情况在金紫铺村驻村“第一书记”凌威的到来时,出现了转机。
  凌威首先是通过多次的深入交谈重新唤起了黄浩伟对于生活的热爱和信心,接着在与村干部的商讨下,让黄浩伟管理村里的农村电商体验店,主要经营一些村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及部分副食,这样可以让黄浩伟接触更多的人气,有利于他走出心理的困境,同时也让他能有一部分的收入,对黄浩伟的帮扶,凌威显然考虑的非常全面。同时凌威让黄浩伟培训学习使用网络,在网上开网店,做电商。如今,黄浩伟已是电商平台的一个微店老板,每月都有600元左右的收入。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帮助贫困户增收,去年9月,金紫铺村成立了资中县金紫铺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后,引入社会资本合作投资100万元,流转了45亩水田改造成鱼塘。考虑到黄书平一家的情况及他常年打工具备相关经验,所以黄书平与另一名村民共同成为29亩鱼塘的管理者,月工资每人约2000元。
  生活好了,日子也有了希望。黄浩伟也有了新的目标,继承了父亲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他,虽然身有残疾,却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现在,他除了照顾微店和体验店,还坚持锻炼身体,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摆脱轮椅的束缚。“现在已经比以前好多了,借助支撑器具可以进行短暂的行走了,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黄浩伟虽然坐在轮椅上,但他的心已经飞向远方。

见证家乡美丽蜕变不知火“”出一条脱贫路

  5月4日,看似普通的一天对于资中县高楼镇雨台村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却意义非凡,这一天是村民钟奶奶82岁的生日,五个儿女从各地如美国、北京、成都等地赶回家乡,为母亲贺寿。
  曾经的雨台村,基础设施差,道路不通,村民思想意识落后,产业发展缓慢,随着帮扶部门和“第一书记”周宏彦的到来,雨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雨台村,公路四通八达,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不知火”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村里的特色产业,这个昔日的落后山村,已经成为脱贫“样板村”。
  “这些年家乡的变化真是太惊人,父老乡亲过得越来越好了,现在的家乡脱贫了,真正过上了好日子。”钟奶奶的几个儿女从小在雨台村长大,对这里一草一木极为熟悉,所以他们的体会是最深的。这次回家乡时,大家惊喜地发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种植“不知火”产业、建立集体经济、修建一条条硬化公路、新建房屋、修水渠等,这些是大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在对话中,他们由衷地感慨,这几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的关注,切实可行地为农民办实事,从根本上改变了家乡的贫困面貌,让雨台村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同时也衷心祝愿在政府好的政策带领下,父老乡亲的日子能会越过越棒。
  雨台村已于2016年,成功退出贫困村,目前,全村“不知火”种植面积已达600余亩,已经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村里人或自己种植,或将土地承包给种植户,种植热情高涨,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三措并举资中县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雨台村是资中县较为典型的贫困村,却在短短时间里退出贫困村,村民们不只是经济脱贫,在精神上更是改变极大,这样的例子在资中县绝不是个例,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呢?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得力于资中县的三措并举、多点发力等工作机制的大力推行。
  资中县的贫困户呈现出一种因病、因残致贫占比偏大的现状,所以落实医疗扶贫政策,资中县每年安排2000万新农合沉淀资金,对贫困户就医实行定向补偿。其次是要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多云对拟脱贫的577户属于危房户、无房户,全面推动农村D级危房改造。对于特困户救助政策,资中县建立了“特困求助、医疗救助、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四个基金,积极引导社会捐助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基金池金额达1500万元。
  为了全面破解攻坚瓶颈,2016年资中县共向贫困户发放鸡鸭鹅等小家禽13.5万只、“川中黑山羊”等大家禽9180头,帮助贫困户新植经济作物12614亩,助贫困户户均增收500余元。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目前高楼镇雨台村依托“不知火”产业优势,修建“果蔬配送中心”,预计年收入18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10.2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近600元,银山镇金紫铺村集中供水项目村民投工投劳折算资本30万元。电子商务扶贫也是资中县目前狠抓的一条扶贫途径,依托资中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基础,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开设微商微店,销售农特产品,同时,在贫困户明白卡上设计二维码,扫码后,就能直观了解到脱贫政策、贫困户基本情况以及贫困户生产的农副土特产品,这样的举措为贫困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共施,资中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16年18个贫困村退出,8733人贫困人口脱贫高质量通过了省、市验收考核,在全省72个非贫困县中位列第六,受到省委省政府表扬。
  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 马梦飞(图据资中县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