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走村串户的碧山乡政府摩托车服务队。
编前: 进村、入户、到田,可以说是党员干部们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一公里”的距离虽然不长,但却意义重大,一旦受阻不畅,往往就会成为影响农村发展、制约农民增收的大问题。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各地党员干部们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水平,盘活服务节点,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干群关系“零隔阂”。
骑起摩托,把办公室搬到乡坝头
新招:每逢周二,由乡党委、政府领导带队,深入全乡14个村(社区)摆摊设点、现场办公。□孙韬特约记者杨长喜 文/图
“互动党日”、“换位体验”、“政府流动办公”……乐山市沙湾区从群众呼声最高、愿望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创新探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载体,切身解决好影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效化解了群众住房、行路、就业、看病等困难。5月13日,记者跟随碧山乡政府“流动办公”的干部,进行了追踪采访……
唱响便民“每周一歌”
上午8:50,碧山乡政府院坝里,6辆摩托车一字排开,“碧山乡流动办公室”几个大字醒目地贴在车头上。后备箱里装着打印机、手提电脑等办公设备,几名工作人员手抱文件夹整装待命。“今天,我们到安乐村流动办公,路上注意安全。出发!”乡长王华伦一声令下,摩托车服务队便在轰鸣声中驶向10多里外的安乐村。
乡党委书记郑福海介绍,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在家留守的老人们,经常为低保、房产、纠纷等事伤脑筋,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乡亲们都呼吁,“乡政府的干部,能不能把办公桌搬到乡坝头来哟!”4月初,乡党委会上形成决议:政府成立摩托车服务队,把办公桌搬进农村院坝;每逢周二(逢集顺延),由党委、政府领导带队,带着电脑,背着资料,轮流深入全乡14个村(社区)摆摊设点、现场办公,追踪服务,唱响连心便民的“每周一歌”。
老百姓多了“跑腿官”
上午9:25分,摩托车一声长鸣,流动“乡政府”在安乐村委会摆摊迎客。民政、计生、社保、农技等部门的“办公桌”一字排开,闻讯赶来的村民围了过来。拄着拐杖的大哥问“医疗费该咋报”,头扎马尾的大姐问“头胎生了双胞胎,再生算不算犯规”,带着草帽的大爷赶来为孙儿办理贫困生证明……干部们微笑倾听,认真记录,当面办理。王华伦说,为了群众少跑路,多办事,乡政府差不多把职能部门都搬到村里来了,乡亲们都叫我们“摩托车上的乡政府”。
民政、社保“办公桌”前来了两婆媳,满头银发的婆婆叫杨素成,今年91岁,媳妇叫祝桂英,今年71岁。老婆婆仅有的一个儿子早已病逝,现在和媳妇一起居住,生活十分困难。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详细告诉了老人申请低保的程序,又请村干部帮老人写申请、填报表。告别时,朴实的婆媳再三向干部们鞠躬致谢。刚送走两位老人,68岁的罗桂枝大娘又满脸愁云地坐在农技“办公桌”前。她告诉农技人员,家里的水稻得了“怪病”,叶片黄,不长苗。农技人员和罗大娘一起赶到田边“号脉”,结论是“育苗时氮肥过量,移栽后水土不服,晒田后追施磷钾肥。”找出病根,大娘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中午12:45分,“摩托车上的乡政府”踏上了归途,郑福海介绍说,“今天接了20多件活,很多手续还需要跑区里、市里完善。”如今,碧山乡创新探索的政府 “周二流动办公制”,已在沙湾区13个乡镇流行,群众纷纷赞扬:“村官、乡官、县官,都成了老百姓的‘跑腿官’!”
不说套话,村官给“县官”支实招
新招:县里的领导走进偏远山村,向村官学经验、学办法,讨教如何让群众工作更接地气。□周本均 本报记者 刘鑫
“我出生在宣汉县庆云乡白玉村,大学毕业后我就辞掉白领工作,回乡当起了一名村官……”5月15日,在宣汉县庆云乡白玉村9社赵家寨院子里,村支部书记赵仕春正紧张地向县里的几位常委领导做报告。突然,县委一位领导“厉声”打断:“小赵!我们不是来听你做报告说套话的,是来向你学习、讨教群众工作如何接地气?有啥子好办法?”
说完,县里来的领导们个个挺直了腰板,拿起纸笔准备记录重点。因为他们眼前的村官小赵,不仅总结出了“走进群众零距离,化解民怨零生气,群众诉求零拒绝,关心群众零死角,服务群众零缺位”的“五零工作法”,更被当地村民称为“白玉村的焦裕禄”。
面对这些难见到的 “县官”,赵仕春整理了一下情绪,丢开发言稿,说:“要说办法,我是真没有!更多就是,走村串户和群众拉家常,拉近距离的同时了解他们对村里发展的想法,然后上传下达地去认真落实……”赵仕春用朴实的语言介绍起了他总结出的群众工作要点和经验,“县官”们一边听一边记。赵仕春还特别强调:“我认为一切发展的基础都在于对党员、党组织的教育和发展上,有了团结的领导班子才能干出凝聚人心的实事。”事实也的确如此。2010年底,当选为白玉村支部书记的赵仕春,首先加强了干部和党员队伍的建设,然后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带领大家修公路、建水渠,调整产业结构,建设村级阵地,在短短4年多时间里,使贫穷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
在当天的院坝会上,村民们更是踊跃发言,对村里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好建议。3组村民谢光体激动地说:“县上的领导到我们这个偏远的山村向村官学经验,听老百姓的建议,这还是头一次!真的是让我们这些农民看到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更加亲民为民了。”
广场问症,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
新招:把问症活动搬到广场上,让干部们面对面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现场解答问题或做出办理承诺。□谭宇 特约记者 文伟
5月15日,武胜县城管局执法人员来到利民街,对乱摆摊点行为进行劝导和整治。该局执法人员介绍,该局通过“广场问症”活动收集到利民街等街道摊点乱、行人车辆通行受阻等问题后,加强了执法力量,城市乱摆摊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4月14日,武胜县“广场问症”暨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启动仪式在县会展中心广场举行,来自60余个单位的100余名干部,面对300余名现场群众,听取大家的提问和反映的问题,现场解答问题或做出办理承诺。
“开展‘广场问症’暨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目的就是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群众来找问题、找原因、找办法,努力把‘四风’等方面的问题找准、找实、找具体。”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承林告诉记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武胜县坚持开门开放搞活动,注重发挥群众积极性,尽量在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当天,武胜县派出了5名县领导坐镇现场,各相关部门领导、各乡镇纪委书记、沿口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部分基层两代表一委员参加了活动。
“群众反映的都是很具体的现实问题,靠说大话无法满足群众要求,只有实实在在地工作,才能让群众满意。”县住建局副局长彭春伟感慨道。
据了解,当天的启动仪式结束后,武胜县各乡镇及县城沿口镇10个社区都将组织开展“广场问症”活动。
限时交办,“慢作为”需要快治理
新招:建立“民声交办单”机制,督促职能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办理或答复。□梁龙海 肖光荣 文/图
最近这几天,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玉龙村六组村民钟庭秀的心情都特别好——她反映的纳溪特早茶核心示范片产业大道修建一事有了“眉目”,该村2.5公里产业大道将于今年7月开建。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护国镇党委政府通过建立“民声交办单”机制,督促职能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办理或答复,而钟庭秀就是受益人之一。
“我们玉龙村从七丰茶厂至张家沟村公路涉及六个组,受益群众多,没得一条像样的路,我们发展茶叶还有啥意思?”5月7日,钟庭秀向镇党委、政府抛了一道 “难题”。2天后,钟庭秀便收到了镇政府的回复:5月9日,镇党委、政府在梅岭村召开“一线式”党委会,班子成员、干群代表参加,共同研究解决该片区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分管交通的人大副主席黄庆洪表示:“玉龙村这条公路目前已纳入全镇产业道路建设工程,预计10月份可以完成。”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相比,群众更看重琐事。护国镇党委书记张唯贤介绍说,党委政府推行 “民声交办单”机制,群众有问题咨询求助时,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下发黄色交办单,责任单位1个工作日内完成;不能立即解决的下发橙色交办单,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重大疑难问题下发红色交办单,20个工作日内完成。通过推行该项制度,进一步整治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予解决,群众可将“民声交办单”缴至镇纪委,由纪委督办,镇纪委催促仍不予解决的,将对该部门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镇党委书记张唯贤表示,“打通干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是我们实行‘民声交办单’的目的所在。”据统计,护国镇自推行“民声交办单”机制后,群众反映问题意见的办件速度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共交办群众诉求73件,办结61件,还有12件正在办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