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奋进的四川活力——2014经济发展专稿(二)

18.12.2014  11:52

如果要评出2014年的中国经济热词,“新常态”首屈一指。
  这一年,西部经济大省四川与全国一样,迎来了增速回落、动力转换等压力。同处新常态,所不同的是,三产业发展滞后、工业尚未摆脱粗放式增长等经济结构性矛盾,让四川在转型升级中挑战更大,“痛”感更强。
  新常态需要新认识,更需要有新作为。锁定更有质量、更有活力、更有后劲的发展方向,四川在创新奋进中赢取未来!
更有质量产业结构调整更上层楼
  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7.7%,跌出市场预期。
  企业感受强烈。“原以为年底才回落的价格,年初就接近了盈亏平衡点。”眉山市金象化工公司负责人回忆。
  不止化工行业。年初以来,白酒、钢铁等传统产业持续低迷,新兴产业也在市场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下放缓增速。如果这一态势延续,作为全省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工业经济将面临失速危险。
  止滑提速,传统的增长模式未必奏效。“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增长不可持续,低端产业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子不可持续,‘三高一低’的粗放增长方式不可持续,通过政府高负债推动快速增长也已不可持续。”早在部署今年工作之初,四川决策层就有共识:创新发展理念,优化资源配置。
  分业施策,产业结构在增减之间不断优化——
  年初,我省发布《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拉开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炭等产能过剩矛盾集中行业为期5年的调整大幕。截至10月末,全省今年要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的505户企业,已关停504户。预计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可望超7%。
  与此同时,新兴产业、优势产业获得更多扶持、培育。目前,七大优势产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已达78%,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15%。同时,启动战略性新兴产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新遴选100个战略性新型产品列入培育计划予以支持。
  关联发展,新的发展优势被不断发掘——
  4月中旬,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安排了一场小型“相亲会”——4家钢铁企业与近10家汽车企业对接,希望搭建汽车产业多拉快跑,带动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平台。无独有偶,钒钛资源与钢铁企业的对接也在市场倒逼下加速。
  优中选优,“产业尖子”崭露头角——
  7月,我省筛选确定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尖子”着力培育。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认为,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有明显的技术集成、产业带动特点,能够引领冶金、化工、材料、电子、机械加工等众多领域的技术进步,激发发展新活力。
  两个月后,这一思路在服务业发展中进一步实践。我省锁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服务业等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10月,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施工图”同时出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被打开。
更有活力区域协同发展动力更多
  经济学上有个观点:生产资源是有限的,但有限的资源在区域内进行优化组合,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省加快推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分类指导、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和差异化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发展。
  “三大新兴增长极”精彩崛起。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天府新区升级成为国家级新区。随后,我省迅即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四川天府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推进四川天府新区建设作出具体安排。与此同时,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发展也在提速。
  用活用好政策,擦亮“国字号”招牌,新的区域发展亮点被不断发掘。
  12月12日,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正式发布比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4项政策。国家层面的有力支撑,加上去年省政府为科技城“量身定制”出台的十条支持政策,以及绵阳市制定的23项支持创新创业政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共同形成了绵阳科技城国、省、市三级政策体系框架。
  同样有着“国字号”招牌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这一年也动作频频:1月,首次启动科技攻关全球招标;7月,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第二次部省联席会议在成都举行;9月,我省出台《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1月底,为期三天的首届中国(攀枝花)钒钛产业博览会成功“吸金”768.77亿元……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省五大经济区的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成都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在前三季度达到1.3万亿元。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显现。
  底部基础进一步夯实。我省召开县域经济工作会,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一套夯实底部基础的组合拳初见成效……
  在四川4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资源要素正有序进行新的流动和配置,一盘崭新的四川经济发展大棋加速布局。
更有后劲充分开放合作升级换代
  当今四川,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特殊时期,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的关键阶段,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就是要以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开放增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这一年,四川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大、开放的方式更活跃。
  “走出去”,锁定大市场、新技术、新模式,全力寻求转型升级新动力。
  年初,“惠民购物全川行动”、“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等三大活动次第启幕。这是我省首次由政府主导、川企主动抱团出击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大胆尝试。
  6月,7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团前往欧洲,以及日韩新考察访问……高层推动下,四川能投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与世界500强苏伊士环能正式签约,联手打造我省首个园区分布式能源项目;牵手西门子的新筑路桥、将进驻天府新区的“北威州中心”……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从海外“搬家”四川。
  “请进来”,专业化办会、办展,精准发力,四川开放合作全力打造升级版。
  如果说4月的“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是一场重量级企业的大聚会,那么8月举办的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发展洽谈会、汽车产业发展投资洽谈会,11月底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投资洽谈会则堪称专业沙龙。省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锁定产业、锁定专门地区举办大规模、高规格投资促进活动,这在我省尚属首次。
  专业办会办展,更充分地体现在西博会上。今年西博会首次分两段举办,前后历时12天,创下时间最长新纪录。西博会组委会解释:这是参照国内外知名展会惯例,精准定位展商观众,更加专业化。
  “走出去”与“请进来”背后,开放的理念也在升级。
  这一年,地处西部内陆的四川勇于探索,率先出台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方案,在成都部分区域搞起“试验田”。区域经济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长乐说:“没有自贸区的‘牌子’,不能没有改革和开放的‘里子’,四川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这一年,国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构想。新坐标下,四川重新审视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位置。随后,《贯彻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等举措出炉,一幅抢抓新机遇、培育开放新优势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
      2014年,四川以崭新的姿态与方式,零距离链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