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奋进的四川活力

18.12.2014  14:11

        ——2014经济发展专稿(二)

        □本报记者 董世梅 陈岩

        如果要评出2014年的中国经济热词,“新常态”首屈一指。

        这一年,西部经济大省四川与全国一样,迎来了增速回落、动力转换等压力。同处新常态,所不同的是,三产业发展滞后、工业尚未摆脱粗放式增长等经济结构性矛盾,让四川在转型升级中挑战更大,“”感更强。

        新常态需要新认识,更需要有新作为。锁定更有质量、更有活力、更有后劲的发展方向,四川在创新奋进中赢取未来!

        更有质量产业结构调整更上层楼

        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7.7%,跌出市场预期。

        企业感受强烈。“原以为年底才回落的价格,年初就接近了盈亏平衡点。”眉山市金象化工公司负责人回忆。

        不止化工行业。年初以来,白酒、钢铁等传统产业持续低迷,新兴产业也在市场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下放缓增速。如果这一态势延续,作为全省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工业经济将面临失速危险。

        止滑提速,传统的增长模式未必奏效。“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增长不可持续,低端产业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子不可持续,‘三高一低’的粗放增长方式不可持续,通过政府高负债推动快速增长也已不可持续。”早在部署今年工作之初,四川决策层就有共识:创新发展理念,优化资源配置。

        分业施策,产业结构在增减之间不断优化——

        年初,我省发布《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拉开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炭等产能过剩矛盾集中行业为期5年的调整大幕。截至10月末,全省今年要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的505户企业,已关停504户。预计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可望超7%。

        与此同时,新兴产业、优势产业获得更多扶持、培育。目前,七大优势产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已达78%,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15%。同时,启动战略性新兴产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新遴选100个战略性新型产品列入培育计划予以支持。

        关联发展,新的发展优势被不断发掘——

        4月中旬,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安排了一场小型“相亲会”——4家钢铁企业与近10家汽车企业对接,希望搭建汽车产业多拉快跑,带动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平台。无独有偶,钒钛资源与钢铁企业的对接也在市场倒逼下加速。

        优中选优,“产业尖子”崭露头角——

        7月,我省筛选确定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尖子”着力培育。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认为,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有明显的技术集成、产业带动特点,能够引领冶金、化工、材料、电子、机械加工等众多领域的技术进步,激发发展新活力。

        两个月后,这一思路在服务业发展中进一步实践。我省锁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服务业等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10月,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施工图”同时出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被打开。

        更有活力区域协同发展动力更多

        经济学上有个观点:生产资源是有限的,但有限的资源在区域内进行优化组合,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省加快推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分类指导、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和差异化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发展。

        “三大新兴增长极”精彩崛起。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天府新区升级成为国家级新区。随后,我省迅即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四川天府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推进四川天府新区建设作出具体安排。与此同时,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发展也在提速。

        (下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