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颁发的\"记者证\"露真容 凭证指定区域采访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颜雪 实习生 陈凌寒 图片由成都市档案局提供)今天是中国第14个记者节。其实早在民国时期中国就有记者节的出现了,只是时间由11月8日变为9月1日。1933年1月,江苏镇江《江声日报》主笔刘煜生,因“宣传共产”的罪名惨遭杀害,新闻界为之纪念,设立9月1日为记者节,全国多个城市认同并响应。
四川警方1933年颁发的报界通过证(图片由成都市档案局提供)
今日,成都档案局官方微博“成都档案”发布微博:民国时期的记者节,成都新闻界已经纪念了很多次,有时还会有音乐舞蹈名家参与表演!30年代当时的政府倚靠专设的“新闻检查官”,对第二天的报纸进行审查,临时拿下文章,报馆因此经常开天窗。
成都新闻界多次庆祝
1933年1月,江苏镇江的《江声日报》主笔刘煜生,被江苏省民政厅长赵启以“宣传共产”之罪名,下令杀害。上海《申报》登载了这条消息,舆论哗然,新闻界提出“开放言路、保障人权”的强烈要求。为了缓和舆论指责,南京国民政府在1933年9月1日被迫发出《切实保护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
1934年,杭州记者公会向全国新闻界发出通电,倡议定9月1日为记者节,得到不少地区的响应和认同。1934年9月1日,杭州、北平、南京、太原、厦门、青岛等地的新闻界,都举行了纪念庆祝活动。1935年,九一记者节得到了全国的认同,天津《大公报》并为此发表了《记者节》的短评,要求政府积极地解放言论。作为报刊重镇的成都自然也不能缺席,在成都档案局中也收藏了成都新闻界庆祝记者节的档案。
1938年,成都的新闻记者向当时的警察局发出邀请函:邀请其参加春熙大舞台剧场为抗战将士募捐的献金游艺大会,顺便以纪念记者节。“一般的集会都会向警察局备案,一方面向警察局备案,另一方面也邀请警察局的人参加。”姬勇说道。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成都打算举办庆祝胜利记者聚会,以庆祝记者节。“当时使用的还是专用的成都市新闻记者公会用笺。”姬勇透露。档案中透露,“本会为纪念‘九一’记者节,定于九月一日午后八时,假拮英飨厅举行庆祝胜利晚会,并邀请本市音乐舞蹈名家参加表演,”着实很热闹。
1949年,美国大使馆新闻处成都分处为纪念中国记者节,打算在成都春熙路举办三天新闻图片展览。当时的美国大使馆新闻处成都分处告诉四川省警察局:“贵局于每日上午八时至下午七时,加派二岗位以维持会场秩序。如须费用当照缴。”
民国初期管理较宽松
“民国初期,成都的报纸言论尺度、监察管理都相对开放。”成都市档案局政策法规处调研员姬勇透露。《西蜀新闻》、《华西晚报》、《成都市政日报》、《国民公报》等都是当时的报纸名。在成都档案局还收藏1912年一家成都本地报纸申请执照寻根,申请执照上陈明事项中标明报纸发行周期、编辑的个人信息以及报馆的地址。“当时办报不难,只要通过简单的一些资格审核即可。”姬勇解释道。
然而,当时的记者条件比现在艰巨很多。“那会交通不便、信息不通,记者要跑个新闻路程上就要花很多时间。所以有很多通讯社的出现。”姬勇透露。这些长期驻守在各地地方上的通讯社与报馆之间,依靠电报联络,确实在时间上节约很多。但方便的同时,也为假新闻营造了契机,“天高皇帝远”加上信息核实不方便,让很多记者动起了歪脑筋。
到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成都媒体尺度骤然收紧,不禁很多报馆被关闭,甚至言论也受到限制。“当时有倾共倾向的《人生报》、《四川小报》等都纷纷被迫关闭,当时的国民政府规定:不得诋毁政府形象,不得鼓吹中共、不得宣扬封建迷信。”姬勇表示。
成都市档案局还收藏了一份1922年查封《人声报》的档案。《人声报》是由王右木在成都创办的报纸,是四川省第一张宣传马克斯主义的报纸。
30年代新闻检察官审查新闻
当时的新闻尺度到什么情况呢?根据《成都市志·报业志》:民国 28 年 12 月,四川省政府\"兼理主席蒋中正\"训令成都市政府转饬成都各报馆、通讯社, \"将所有新闻、评论、广告及副刊一并送检\"。 20 年代,审查中对稿件的处置,以是否有违中央或地方利益、意志为原则。“30年代,已经有专设的‘新闻检察官’。”姬勇说道。政府派专人严把报纸审查关,报馆必须把第二天见报的文章送到新闻检察官处,由他决定文章是否刊发,一旦不通过,报馆必须撤下,不得印刷。“受制于当时的客观条件,信息传递速度比现在慢很多,很多报馆来不及补上大小合适的文章或图片,常常开天窗。”姬勇说道。
其实,早在1910 年就有了报纸审查制度。在1910年修订的《大清报律》规定了审查稿件的制度。成都报纸按规定\"每号皆于出报之前夕,照章送巡警署检查,然后发行\"。《成都市志·报业志》中还记载,民国 22 年底,四川省会警备司令部制定的《四川省会警备司令部审查省会新闻办法》中规定,对\"违检\"的报馆、通讯社\"斟酌情形之轻重\" ,分别予以警告、停刊、封闭、法办的处分。连续受警告至三次者, \"令其自行停刊\"。
30年代的报纸审查制度已经初见端倪,但具体而微的细节性规章字眼还未出台,只是大方向上的“不得诋毁政府”、“不得倾向共产党”等,具体的细节上的过关全部由新闻检察官决定。“所以说新闻检察官的权力非常大,他的自由权力尺度范围很广,一篇民生新闻他认为属于诋毁政府范畴就是不能刊发。”姬勇解释道。
成都市档案局还收藏了一份1933年的“记者证”,“由四川省公安厅颁布的报界通行证,规定记者可以进入指定区域采访。”姬勇透露。
新闻链接
现在的记者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了“记者节”,但没有具体日期。1999年9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签发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以1937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成立日11月8日为记者节,是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四川名记>>>>>>
范长江:第一位报道红军长征并引起轰动的记者
范长江,四川内江人。1935年7月,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深入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行程6000余公里,所写旅行通讯在《大公报》上连载,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和西北状况,引起轰动。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新闻记者。这些通讯后来辑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半年内重印7次。1991年,中国记者协会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成为表彰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青年新闻记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
胡政之:将巴黎和会消息及时发回国内
胡政之,四川成都人。1916年10月,他在天津受聘担任《大公报》主笔,开始了他服务于该报33年的报人生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实际上这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会议。当时,中国公众十分关心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能否交还中国。胡政之出于职业记者的新闻敏感,毅然决定到巴黎采访,了解和会真相,将中国代表拒签和约的消息及时发回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