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脱贫攻坚 首胜可望

05.12.2016  21:05

 

 

德昌县村民们正在积极建设新房。记者 张鹏 摄

  〉〉〉核心提示

  2016年凉山安宁河谷6县市要率先脱贫。同时,全州要完成778个贫困村退出,计划完成16.4831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退出标准是以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按2010年2300元不变价计算)、有安全住房、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作为主要衡量指标。

  贫困村的退出以贫困发生率、集体经济收入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即贫困村退出当年贫困发生率低于4%、退出当年有集体经济收入,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不能退出。贫困村退出当年还应达到有通村硬化路、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

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全县贫困发生率低于4%,即可申请退出。

 

  11月18日下午,州脱贫验收组召开宁南县2016年贫困村退出州级验收工作情况反馈会,州级验收小组总结:宁南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州下达任务,全县干部发挥“三苦”精神真抓实干,制定可行实施方案,分步施策整体推进。经三天全覆盖式验收,宁南县贫困户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户三有”,贫困村实现“一低七有”,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均表示很强。宁南县脱贫攻坚取得了骄人成绩,全县36个贫困村全部符合退出验收标准。

  开局

  凉山脱贫攻坚开局就是决战,上阵就是冲刺

  力争2017年前安宁河谷6县市率先脱贫是州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同时,全州达到精准脱贫退出标准的计划完成778个贫困村退出,计划完成16.4831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如山,牢牢压在全州各级干部肩上。

  “怎样在加快改善群众住房中让大家甩掉穷帽子?”“如何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全州各级干部十分关心的问题和急待解决的难题。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苦拼实干,让责任主动上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在脱贫攻坚中靠前指挥,用心、用情、用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实现今年脱贫摘帽目标任务。

  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冕宁6县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补短板,锁定乡“三有”、村“七有”、户“三有”目标和群众住房、卫生室、文化室建设及安全饮水提升等,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靶向施策、精准滴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

  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和脱贫攻坚韧劲,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靶向施策、埋头苦干,推动中央和省州委脱贫攻坚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落实,脱贫攻坚工作更加鲜明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工作导向,保持决战决胜态势,坚决完成新村新寨、产业富民、基础设施、“四个好”创建等年度计划,确保打赢脱贫奔康“第一仗”,在安宁河谷地区率先实现脱贫奔康目标,用勤劳的双手加快改变落后面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为全州转型提升、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生存

  易地搬迁、建房不停、修路不止

  在凉山大打脱贫攻坚总体战中,易地搬迁,斩断穷根,换个活法,发展好产业,进一步做好房屋周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抓好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是首战。

  10月中旬,贫困户劳全武一家搬进了新房。会理县中厂乡中厂村一组贫困户劳全武在帮扶单位、乡村党政干部帮扶下,通过发展,今年卖出19只仔猪,收入15000元。根据他家3人只有一个劳动力的具体情况,在精准帮扶中,送去1只公羊、5只母羊,安装净水器一台,房屋风貌改造10569元,让他脱贫信心大增。今年7月,总投入资金5万元,开始修建80平方米砖混结构房屋,两个月后他住上了新房。

  10月18日,和煦阳光下,冕宁县曹古乡扯羊村扶贫搬迁修建点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一片忙碌。建设场地上一堆堆砂石、一块块红砖、一根根木料、一片片青瓦,等待着被建成新房。工人们有的在搅拌砂石,有的在砌墙,忙得不亦乐乎。“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能搬进新家了。”扯羊村搬迁户达久体呷的房屋即将封顶,望着春节前就能住进的新房他感慨万千:“国家政策好啊,未来脱贫致富有希望”。

  安宁河谷6县市的各级干部、乡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下真功夫、出硬措施,始终保持“建房不停、修路不止”态势,按照“能集中不分散”的原则,把住房建设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在引导群众适度规模聚居、推广轻钢结构新民居集成房、冲水厕所建设、牲畜集中养殖等方面狠下功夫,引导群众聚集聚居,节约土地、节省成本,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受益面,加快群众脱贫奔康步伐,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生路

  将特色产业、集体经济培育起来

  安宁河谷6县市扎实推进富民产业培育,帮助贫困户做好房屋改造、土地流转、大棚蔬菜种植和多胎能繁山羊养殖,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持续增收,以实实在在的效果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认真谋划养殖业发展,吃透用活金融扶贫政策,在支持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及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将贫困群众吸纳进来,带动大家发展产业、脱贫增收。

  宁南县杉树乡结合实际,大抓产业、抓大产业,为今后几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的小康标准谋篇布局。发扬“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的精神,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田间地角大力种植核桃、华山松和杉树等经济林木,截至目前已种植核桃4.2万亩;以宁南县奔康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实行果蔬套种模式,年均种植蔬菜2000亩;以畜牧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带头,大力发展畜牧规模化圈养,年出栏肉制品300吨;到2020年,产业发展人均年收入达到1.23万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脱贫攻坚一年来,通过政府大力扶持和群众自力更生,杉树乡顺利建成了“村九有、户四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民生工程提质增效,“七个一批”落地生根,人均收入越过绝对贫困线,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与日俱增,群众身上满满的正能量和对党委政府的感恩之心溢于言表,良好的政治生态已然绘就。

  发展集体经济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贫困村退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认定标准。近年来,我州把培育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来谋划,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来推进。

  目前全州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达138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7%,其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00元~10万元的有625个、10~100万元的有45个、全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达2.9亿元。

  西昌市完成通村道路“最后一公里”。11月中旬,西昌市巴折村通村公路全线贯通,实现了全市行政村通达率100%的目标。银厂乡巴析村,位于西昌市西北角,地处西昌市、冕宁县、盐源县三县市交界处,是西昌市最边远的建制村,也是西昌市最后一个通公路的村。由于巴折村地处雅砻江边,山高坡陡,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极大,西昌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本级财政投入,投资882万元,于2015年12月开工建设巴折村通达工程,建设通村道路14.77公里。经过多方努力,巴折村村道全线贯通,标志着全市231个行政村已实现100%通达。待明年雨季自然沉降后实施通畅工程,投资888万元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实现全市乡镇通油路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行政村通畅率100%的“三个百分百”目标,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打牢基础。

  教育

  让孩子们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

  挖掉贫困家庭的“穷根子”,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确保各县市按时脱贫“摘帽”是教育扶贫工作重中之重。

  近年来,安宁河谷6县市党委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识高,力度大,效果明显;县级部门、乡镇政府形成共识,履职到位;教育投入到位,办学硬件显著改善,校际之间已达基本均衡;两支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校长教师精神面貌良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日常管理到位,一批优质学校已经涌现;教育改革不断强化,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较高。安宁河谷6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基本通过省州政府验收。

  自今年10月起,由西昌市财政安排300万元作为扶贫救助垫底资金,市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局在该市各乡(镇)、学校设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全覆盖的救助体系,凡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失学、辍学的所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全部纳入救助范围。西昌市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教育救助基金的设立,解决了贫困家庭支出性贫困问题,提高了贫困户家庭成员上学保障能力。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扶持彝区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全州中等职业学校达到18所,开设有护理、助产、学前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等47个专业,州内中职在校学生达2.9万人,初中毕业生基本实现“应读尽读”。深入实施彝区、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每年选送4500名左右中职毕业生到内地29所优质中职学校就读,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努力实现解决一人读书、实现一人就业、带动一个家庭脱贫致富目标。(记者张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