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把住农村改革制度是关键
(记者 张明宇)今年2月一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的主要亮点有哪些?为什么中央连续14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今年为什么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号文件的内容?这一系列问题在25日由农民日报社主办的2017“三农”发展大会上得到了深刻的讨论和透彻的解读。
2月25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在2017“三农”发展大会上发言。图片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重农、强农的调子在中国任何时候都不能变,力度也不能减。当下,农业遇到很多矛盾困难的情况下,更不能变、更不能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会上强调,“农业改革这个主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系统地谋划、进行顶层设计。”
今日三农:喜与忧交织 危与机并存
今天的三农总体形势是喜忧交织,危机并存。一方面,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优、成就显著:粮食总产从1980年的6400多亿斤攀升到了2016年的12324亿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5%;农民人均收入到2015年突破万元,到2016年增幅连续第7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两亿多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城镇化率从30多年前的19%增加到现在的57%。
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介绍,目前农业农村发展大势稳,整体好,但所面临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问题突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并存。二是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三是农业资源和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四是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此外,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村庄“空心化”问题严重,侵害农民土地等合法财产权益的行为依然存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三农发展:突出调优调顺强化两大支撑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简化起来说就是农业结构调整+改革。”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怎么调,与会专家们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适应市场趋势的变化,大宗农产品要强调“优质专用”,其他农产品要瞄准“特色优势”。二是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三是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唐仁健强调,在“调”的板块里还要强化两大支撑,一个是科技支撑,一个是基础支撑,科技是引领,基础是短版。
大会现场 新华网张明宇摄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把住农村改革制度是关键
众多行业里,中央为何着重对农业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唐仁健认为,第一,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稳全局就稳,这是由农业的重要地位决定的。其次,当前农业遇到的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尽管工业领域也存在,但是农业遇到的供给侧结构性的矛盾,其广度和深度超过了别的领域。第三,一定程度上也是全局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不能成功,路子怎么样,还需要三农来探索创新,积累经验。
“农业供给侧改革,关键要把住农村改革制度。”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说,“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说到底是土地问题。深化农村改革,无非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就如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唐仁健表示要总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要着眼农民、关注农民,得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增加有效供给对城市而言是为了让人们吃到放心、多样、个性的农产品。”
二是“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 。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物质性需求,还要满足对农业观光休闲等体验性服务性需求,对绿水青山的生态化绿色化需求。
三是“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改革的核心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三个激活”,达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