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东兴区残疾人扶贫产业项目更加受到关注

16.05.2014  11:38

 

郭北镇福明金属制品厂的致残工人在车间工作

 

郭北镇养兔扶贫基地——内江市申珍兔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员正在装入喂食饲料

 

  编者按:2014年5月18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助残日”。在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将更多友爱帮助聚焦到这些身残志坚的特殊人士。而多年来以多举措致力残障群体脱贫工作的内江市东兴区残疾人联合会,日前组织采风活动,为各方媒体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基层残疾人自强乐活、果敢致富的经济新面貌,以他们各自在三大产业领域的欣荣动态,折射出更广义的“幸福美丽东兴”。本网记者也跟随进行了现场采访。

 

   (杨佳星) 5月13日,一场名为“走进残疾人关爱在身边”的采风活动,引来多家媒体瞩目和共同参与,采访期间展示的残疾人致富成果频频获得众人称道。

 

  在东兴区委宣传部、东兴区残联相关领导的陪同下,记者随同媒体采访团,走访了东兴区残疾人扶贫基地、就业安置基地,通过探现场、看项目、听介绍,从宏观微观角度触碰到该区竭诚着力助残扶贫的奋斗历程,全景捕捉到该区残疾人“量服”工作的亮点成效。活动中选取了多领域杰出残疾人代表,通过“亮剑”他们各自的致富品牌和生活现状,铺展开一幅势头向好的经济画卷。

 

  扶贫基地“接力传递” 公司加个体致富有“

 

  采风之行首站来到东兴区郭北镇养兔扶贫基地。位于该镇进士村的内江市申珍兔业有限公司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残疾人养兔扶贫、就业培训基地和残疾人托养中心。据了解,该公司由进士村残疾人李申珍及其亲属林阳合作,在市、区残联扶持下,于2011年10月投资150万所创办。整个养兔基地总占地18余亩,其中的主体工程结构完整,涵盖了养殖圈、生长圈、育肥圈、产房、配种圈和隔离兔圈。并配备了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办公生活设施,使其完善。

 

  借鉴“中国兔王”的营销模式,从500只种兔发展为现在1200多只种兔,6400多只小兔的经济规模,落户东兴的这家养殖产业公司,因为残疾人发家创办的自强色彩,透出深层意义。应用该区独创的“接力传递”,该公司在办养兔培训班期间,共培育残疾人400人,发放种兔2000只,福泽后期培训对象,为残疾人迎来人均年收入4000元的致富曙光创造了可能。

  而未来,该公司还将规划建立2栋兔舍,预计年出栏数8万只,使年产值达到250万元,直接经济利益40万元,同时容纳32名残疾人安心谋业,在岗致富。

 

  与残疾人养兔规模化遥相呼应的,是个体化脱贫的逐渐萌芽。与其一村之隔的发展典范,是郭北镇景坡村5组的肢残村民张树贵一家。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他,在学习养兔中找到了致富秘诀。依托“接力传递”,从2012年开始学养兔,接收政府免费发放的5只兔种,到现在40多只存栏兔,实现年收入4000余元,大大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

 

  “这个兔子养起来很有乐趣,每天妻子负责打兔草,我负责饲养和打扫。也让我们残疾人摸出了生意经。未来我还想扩大养兔规模,养到100多只,争取收入突破一万。”谈到养兔体验和将来打算,张树贵的目光闪烁着喜悦的神色。

 

  东兴区残联理事长肖体家向记者介绍,上述提到的“接力传递”,正是东兴区转变扶贫思路,探索农村残疾人产业化而寻出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子。通过建立“公司+基地+残疾人+党员干部+村残协委员”五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应用“接力传递式”扶贫方式,让残疾人养兔致富成果薪火相传,拓展脱贫辐射范围,谋划共富平台。他形象阐述:“就像滚雪球一样,把咱们有效的帮扶资源整合给有需要的残疾人,形成一种流动的财富,以真正助残造福。

 

肢残村民张树贵的妻子邓碧英正在喂兔草

 

  就业安置各具特色科学助残“量体裁衣

 

  东兴区为进一步拓展残疾人致富群体,如何安置残疾人相关就业培训,为每一位残疾人打造“量体裁衣”的个性化发展产业,是关乎助残扶贫可持续性的一道深度课题。郭北镇福明金属制品厂,为这道课题交出了其中一种可行答案。于2009年8月投资60万元所创办的这家工厂,基地构成完善,基地年产值可达2500万,直接经济效益80万。据悉,该厂紧紧依托各级残联组织,结合相关政策法规,把公司建立成了残疾人工业技能的定向培训基地。至今累计培训残疾人100人次,通过最大程度的强化学习,助力培养残疾人一技之长;同时,该厂拓展就业渠道,让残疾人同步上岗。目前拥有20多名残疾职工,通过营造良好住宿条件、人性化管理、打造残疾人职工文化活动室、完善无障碍公共设施等措施,切实让他们“以厂为家”,融入快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

 

  该厂经理陈树兵介绍,给残疾员工主要安排了铸造工业‘前工序’这类较轻便工作,工资基本保障2400元左右。除了就业,平日更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业余兴趣,正在为他们建立文化活动室,预计两月后投入使用。他补充道:“今年好多残疾职工在春节因种种因素没有回家,因此我们也想到给他们建立宿舍,目前正在推进建设。

 

  而谈到拓建规模,陈树兵表示,争取在2015年产值翻倍,新增残疾人就业岗位30个,届时将解决50余残疾人就业问题。

 

  除了传统的农业养殖、工业技术操作,残疾人在服务业是否还有其他就业渠道?经历15年连锁增值的“段姐盲人按摩店”,用确实出彩的利润成果和荣誉奖状,回应出另一种可行答案。从1999年11月在东兴区开的第一个“大佛寺店”,到2013年10月的四店“榕树街店”,辗转十五载,年利润翻了近八倍。视力残疾但心里亮堂的段明仙,将“段姐”做成了争相流传的一块“金字”招牌,得到不少认可赞誉。据她介绍,开办四个连锁店共计投资了25万元。从最初到现在,床位从5张到30张,安置视力残疾人就业人数从5人到22人,收入从每人6千到每人每年近2.4万元。这一切的发展和改变,源于她与同事的扎实奋斗。

 

  “同样身为盲人,到这里学习或者就业的每个同僚都和我一样渴望生活的精彩。所以我们更加自强不息,愿意拼搏。感谢许多朋友对连锁店的支持,未来我想将这一份成功分享给更多残疾朋友。争取2020年前再增加两三个连锁店,再扩招职工,为残疾人致富事业略尽一份微薄之力。”身为内江市盲人协会会长的段明仙传达了这样的决心。

 

  活动后的座谈会上,一直关注残疾人自我挖掘特长发展的东兴区残联理事长肖体家,为大家阐述了该区助残的另一特色--“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通过入户调研、制定计划、落实措施、督促检查这‘四部曲’,分别针对每位残疾人自身素质和具体情况,为其推荐适合发展的产业,喜欢务农者就养兔养猪,擅长技术者就进厂谋业,眼光独到者就发展服务业。最终让我们广大残疾朋友发扬优点,选对工作,找到依靠,感受幸福。”他由衷地说。

 

  今年1月底,内江市东兴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社会扶贫创新协作试点县,也是内江市唯一成功列入此名单的县区,由此该区残疾人扶贫产业项目更加受到关注。

 

  从传统养殖致富到现代化就业,充分展示东兴区多元绽放的扶残助残事业;从“接力传递”到“量体裁衣”,尽态流露该区在残疾人扶贫基地、就业安置、康复训练上的创新面貌。展望未来助残蓝图,该区残联还将紧紧依托“三基一训”,发挥“螺丝钉”作用,积极建设“六大片区”残疾人产业扶贫基地,将“事业”做成“产业”,唱响“关注基层残疾人工作,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的主旋律,力争到2020年残疾人基本实现“同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