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农村养老机构却有大量空余
《今年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5.5万张》追踪
城里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农村养老机构却有大量空余
□本报记者 刘星
3月中旬,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2014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安排意见》(下称《安排意见》),明确2014年新增公办养老机构床位1.5万张,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5.5万张,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3万张,建设2000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机制覆盖100万人等。尤其在补助标准、用地政策方面,该意见作了进一步明晰,有望突破养老服务业存在多年的瓶颈。
本报4月1日以《今年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5.5万张》为题对《安排意见》进行了解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利好政策出台,将对我省养老服务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城乡养老机构对此政策的反应如何?记者追踪调查后发现,要满足现有社会养老需求,尤其是要破解城里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而城外养老机构闲置床位较多这一局面,还需更多后续政策的跟进支持。土地充足但资金不足
4月1日,在等待了半年后,70岁的王大爷得知,他想到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颐养天年的愿望还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在他前面,排队登记的还有近300位老人。
失望之余,王大爷还心存一线希望:“上次看到福利院还有一块空地,听说会建二期工程,建好了,可能就轮到我了。”记者发现,王大爷提到的空地如今已经开垦为绿色菜园,为福利院老人们提供绿色蔬菜。
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是公办福利机构,成立于1953年。记者了解到,土地并不是制约该院发展的最大瓶颈。早在2008年,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该院已在光华大道拥有了50亩土地。“第一期工程占用三分之二左右的土地,修了12层电梯公寓,第二期工程的土地备着,经费到位就可以启动。”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赵明介绍说。
“不缺地”的情况也出现在绵阳、达州等建设年代久远的公办养老机构中。记者走访发现,与“建楼的地”相比,这些公办养老机构目前最迫切需要的还是“建楼的钱”。
《安排意见》中关于“对公办机构新增床位每张政府平均投资不低于3.5万元”的要求,对“不缺地”的公办养老机构会有帮助吗?
赵明表示,2008年迁建到光华大道后,福利院一期工程建设了576张床,花费超过1亿元,远远超过每张床3.5万元的投资水准,因此,“要建成我们现有标准,意见中的这个投资标准还不够。”
但对于远离大城市的农村敬老院来说,《安排意见》中的政府投资标准已经能解决相当大一部分资金难题。平衡城乡还需要新突破
与城市大型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情况不同,农村的公办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较多空余床位。来自省民政厅数据显示,去年底全省农村敬老院床位数达30.24万张,而全省现有农村五保户51万人左右,集中供养率达52.1%。也就是说,全省农村敬老院约有3.6万张床位空余。在城市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的情况下,这3万余张床位能否用于调剂城里老人养老需求呢?
采访中,不少基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农村敬老院是接收五保户的,能不能接收社会老人,相关政策还没有明确;另一方面,政策瓶颈突破后,农村敬老院能不能吸引到城市社会老人,也是一个问题。“这需要进一步提升敬老院的管理。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在尝试新的突破,比如给入住的老年人戴一个腕带,老人走离了固定区域,系统就会自动提醒,避免老年人走失或者遭遇其他意外。同时我们还设远程监控头,可以随时看到敬老院管理是否完善。这样儿女们也就放心把老人放在这里。”盐亭县民政局局长许宗平表示。
盐亭县黄溪敬老院院长王德能也表示,现在农村敬老院硬件条件已经不输给城里部分养老机构。以黄溪敬老院为例,“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该敬老院从无到有,目前是省一级敬老院,里面白墙绿地,环境舒适。“不过,这些场景能不能打动城里老人,还是要看传统养老观念在以后会不会转变。在这方面,相关政策也可以多倡导。”王德能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