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报20年】都市报老总齐聚蓉城 共话20年启示

25.12.2014  13:17

  黄平

  柳祖源

  齐怀文

  陈军

  吴昂

  20年,可以让一个婴孩成年;20年,可以是一个时代巨变;20年,可以让愿望成真。无论怎样,都市报都在见证、记录乃至创造着。

  20年前,以华西都市报创刊为标志,中国都市报推动了整个中国报业的蓬勃发展。20年后的今天,都市报站上了全新的起点。就在今天,为总结20年发展的启示与经验,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国报业协会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华西都市报(华西传媒集群)承办的“中国都市报20年暨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将在四川成都举行。

  全国各地都市类报纸的社长、总编,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的知名学者等,共计120多名重量级嘉宾,将掀起一场以“革新图存,再振雄风”为主题的思想风暴。

   创新求变

   全面梳理都市报20年

  1995年《华西都市报》的创刊,开启了中国报业“都市报时代”。二十年来,都市报作为一个全新的报种,快速兴起繁荣,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引导舆论,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20年来,都市报成为探索报业转型发展的成功范本,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生动实践,报业经营拓展的经济支柱,新闻人才成长的练兵舞台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平台。

  站在20年的重要节点,中国都市报20年暨媒体融合研讨会既是对都市报20年发展成就、发展经验、发展启示的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更是都市报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推动融合发展的一次共同谋划。研讨会上,中国报业协会将首次发布《中国都市报20年发展主题报告》,并颁发中国都市报20年发展贡献奖。

   革新图存

   都市报站上全新起点

  二十年辉煌路,二十年新起点。经济新常态、传播新趋势、治理新特点,这既是都市报的发展命题,也是这个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今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吹响了推进传媒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时代号角。研讨会的目的就在于全面落实会议精神,研讨都市报推进融合发展的新思维、新战略、新路径,在融合发展中开启都市报下一个“新二十年”。

  电商时代来了,纸媒到底能不能做电商?大数据时代也来了,报纸可以在哪些领域“跨界”?研讨会上,来自南方都市报、钱江晚报、扬子晚报、楚天都市报、齐鲁晚报、大河报、京华时报、潇湘晨报等全国各地都市类报纸的总编和专家学者们,以及来自阿里巴巴集团和百度的互联网产业领军人才,将围绕“革新图存,再振雄风”的主题,就“电商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展开思想交锋,以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实践案例为媒体融合发展带来新的启示,为都市报的下一个黄金20年建言献策。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复旦大学教授朱春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张立伟、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主任张洪忠等知名学者将给予智力支持。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报业杂志、新闻战线杂志、中国记者杂志、新闻与写作杂志、传媒杂志等业内权威杂志也将重点关注此次研讨会。华西都市报记者石莉芳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裁

  黄平

  信息需求是“刚需”媒体融合技术是先导

  这次从重庆赶到成都,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裁黄平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庆祝华西都市报20年生日。二是和众多业内人士聚在一起,共话媒体发展的未来。

  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时间都去哪儿了”。传统媒体人却一直在自问“广告都去哪儿了?”“广告需求被新兴媒体瓜分去了。”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黄平主动提起了目前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新兴媒体的崛起,互联网,尤其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阅读习惯,也在不断向过去传统媒体主导的舆论场进逼。“但是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其他的媒体介质,其本质就是一种工具。关键还在应用。”黄平说,包括华西都市报在内的很多媒体,都已经在应用这条路上作出了很好的实践。

  黄平认为,信息作为一种刚需,只要人们的需求还存在,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就不会消失。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不是势不两立的对立面,必须要走融合发展之路。从融合发展的路径上来看,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一是打通技术壁垒。二是内部组织架构重组。三是经营体系再造。“其中,技术是第一位,在融合之路中,起到先导性作用。”黄平说,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积累,拥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集聚了大量优秀的做内容的人才,再加上政策的扶持,“我对传统媒体发展的前景十分看好。

   重庆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柳祖源

  资源对接互联网

  最具挑战性

  “传统媒体拥抱互联网经历了三个阶段。”对于时下备受关注的“媒体融合”之路,重庆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柳祖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了总结。

  “第一个阶段是如何看互联网,即站在传统媒体的视角上观察互联网;第二个阶段是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在这个阶段传统媒体几乎都有过全媒体的经历。”柳祖源说,“第三个阶段就是当下大家正在探索的融合阶段,这要求媒体要懂得如何把现有的资源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更大的优势。

  柳祖源说,第三个阶段是最具挑战性的,而华西都市报为行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华西都市报的这20年发展历程,就是中国报业这2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浓缩了中国报纸真正改革开放这20年的历史。”柳祖源说。

  在川渝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明年成渝客专即将开通,重庆、成都这两个超大城市间的交通时间将缩短在1小时,柳祖源说,所有的融合,在最后都会互相借鉴。可以遇见,高铁不仅带动川渝经济区的发展,未来也能促进与华西都市报的更多交流。

   每日新报总编辑

  齐怀文

  新媒体时代必须分秒必争

  “都市报从不缺乏创新基因!”每日新报总编辑齐怀文用创新、务实两个关键词来概括都市报精神。

  “上周,《每日新报》微信公众号连续有三条信息点击量各超过10万次,且耗时持续缩短,分别为不到40小时、20小时、4小时。”齐怀文说,这三则微信都是天津本土信息,“本土化是都市报一大优势,经过20年发展,都市报还拥有内容、品牌、影响力等优势,无论做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这样的核心竞争力不能丢!

  齐怀文说,在互联网时代,都市报跟读者、粉丝的距离越来越近,20年的工作习惯、思维方式也随之改变,“以前新闻是以天来计算,现在是分秒必争。”作为传统媒体,都市报必须研究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利用新技术、新观念,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现在,都市报的外延正在扩大,不能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截然分开。”齐怀文笑言:“20年前,都市报不就是新媒体吗?”现在,都市报已经不只围绕一张报纸做文章,在都市报这块金字招牌下,网站、微博、微信、APP等等,都做得风生水起。

  作为来自京津冀发达地区的媒体代表,齐怀文看好成都乃至四川、西部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西藏商报总编辑

  陈军

  媒体融合谋变“i战略”开先河

  时代在转型,媒体也在谋变。在西藏商报总编辑陈军看来,媒体融合发展首先要打造出有影响力的平台。他表示,最近正在学习华西都市报的“i战略”,很受启发。媒体携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深度参与区域经济,打造电商平台,这是有天然优势的,相信华西都市报的“i战略”将开辟媒体转型的先河。

  陈军说,华西都市报为中国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中国报业发展的一个历史缩影。20年来,华西都市报一直是全国都市报行业的标杆,特别是在西南,包括西藏的媒体发展都深受影响。契合时代变革,华西都市报第一个提出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率先提出整合传媒办报主张,建立全链条立体传播服务体系,近日发布的“i战略”更是值得研究学习。从西藏的角度看,成都是西南区域经济的中心,西藏的旅游文化和特产资源要在新经济时代走出来,首先要走到四川,走到成都这个区域经济、技术、文化中心里来,才有条件去和全国对话。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西藏商报将会在更多领域里与华西都市报合作,共谋西部媒体繁荣。

   阿里巴巴资深总监

  吴昂

  媒体转型学匠人不学小农

  曾经是资深媒体人的吴昂,昨日以阿里巴巴资深总监的身份飞赴成都。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纷纷谋求转型之路,吴昂对昔日同行疾呼:转型最大风险就是随波逐流,迷乱于新鲜事物恐慌缺位,啥都想做啥都做不好,还丢了原有优势。

  “不要学小农,水稻、小麦、白菜、青菜样样都种一块,成不了大农场。要学匠人,专注自己最擅长的事,把它做到极致。”吴昂形象地比喻他对媒体转型的看法。

  在吴昂看来,尽管时下新媒体、自媒体成为一个热词,但它们与传统媒体并无本质不同,还是靠内容引来阅读量,再通过商业推广变现。

  吴昂认为:“新媒体做的事,传统媒体同样能做,还能做得更好,因为传统媒体更专业”。“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就是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吴昂说,传统媒体要学的是新媒体的写作手法,贴近新媒体的传播规律。

   寄语华西

  祝福华西都市报,在引领中国都市报 20年之后,能在媒体融合发展大的背景下,创造更大的辉煌。

  ——黄平希望华西都市报在下个20年依然能够引领中国都市报的发展。

  ——柳祖源我们一定能走出都市报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开辟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天地。

  ——齐怀文创刊20周年之际,希望华西都市报在媒体融合转型中再发新声,引领风气之先!

  ——陈军华西都市报是一份伟大的报纸,它过去的二十年是令人尊敬的二十年。不仅内容上有情怀有价值,在经营管理上也是不断超越不断扩展不断创新。

  ——吴昂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想玲 李媛莉 王国平陆阳阳熊丽者 罗提摄影吕甲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