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产业发展 共谋互惠合作

12.08.2014  10:36

——现代农业产业链战略协作对接会(成都分会)侧记

 

对接会上,四川汇力农资公司的展品吸引了许多参观者。

 

参会代表热烈交流。

 

 

 

微博直播对接会实况。

 

录下专家讲话,回去慢慢温习。


        □记者 刘佳
    没有多余的行囊,除了一张专合社营业执照复印件和一公斤鲜香麻辣的干花椒,43岁的珙县农民刘成厚8月9日一早便轻装上路,乘大巴赶往崇州。他此行的目的是参加次日在崇州举行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战略协作对接会(成都分会)。
    在贵州挖矿十余年,三年前刘成厚返乡成立了花椒专合社,今年是他们专合社的500亩花椒投产的第一年。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刘成厚,渴望在此次对接会上学到知识、找到资金、拓展销路……
    崇州市耘丰农机专合社负责人、种粮大户罗通,在出门前再次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讲话稿。作为当地著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他将在当天对接会上,作农业规模化生产的相关发言。
    8月10日上午,在业界的期盼中,现代农业产业链战略协作对接会(成都分会)隆重启幕。超过2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近20家知名农企及涉农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产业发展、共谋互惠合作。
聚焦产业发展
    崇州市中胜大酒店中胜厅内,灯光璀璨、座无虚席。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为大会开幕致辞。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媒体推波助澜的方式,打通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价值。”他说,平台虽刚刚起步,但类似的对接会还有,一场接一场开下去,永不落幕。
    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对大会召开予以高度评价,“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分工,我支持每年举行一次农村‘双交会’,包括农业信息交流会、农业物资交流会,不仅邀请省内外的,还要邀请国外的企业一起参加。”涂建华建议,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形成现代农业的生态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从畅通农业全产业链,尤其是服务‘三农’的角度来说,农业生产者、经营者都需要这样一个协作平台。我们也将积极地筹办接下来的各场对接会。”作为此次对接会承办单位之一,四川农村日报负责人亮出了办好对接会,积极服务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信心和热情。
    台上振臂一呼、台下应者云集。借着对接会,与会企业代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就现代农业产业如何发展各抒己见。
    “政府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须避免‘九龙治水’,而应形成一个完善的配套服务项目。”四川汇力农资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力建议政府在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时,可考虑“一站式服务”的模式,解决农业产业中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真正惠农,必须从农产品价格体系入手,彻底解决‘农产品卖难’。”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成都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张瑞阳表示,保险企业应借助对接会这样的平台,利用手中资源,适时向农户发布农产品价格指数,并推广相应的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
    “家庭农场发展水果种植,一定要走精品之路,因为水果的价格可达普通水果的10倍以上。但相应的品种选择和技术选配、销售渠道都要畅通。”蒲江县新贵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新贵说。
    以对接会为契机,与会各方凝心聚力,为产业发展共话心声;有了交流共识,对于未来产业发展信心也就更足。
共商合作互惠
    对接会开始前,崇州集贤乡华兴村的种粮大户胡伟便在与会的各企业展台前,溜达了好几圈,大会前的一小时,是与会各企业的外场展示时间,胡伟对新品种的水稻极感兴趣。
    “规模种粮2年多了,现在承包了500多亩土地。”胡伟说,自己来参加此次对接会,就是想了解下新的水稻品种,因为规模种植面积越大,就越需要抗倒性好,能机直播的好品质水稻。他的想法很快引起了成都金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向飞的关注,他为胡伟推介了其公司自发研制的几个新品种水稻。
    崇州伊锐蓝莓家庭农场负责人胡群芳在对接会上找到了四川野之韵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锡成,头次见面的两人在当天的对接会上谈到了合作,“发展家庭农场好几年了,现在已经从传统种植,做到了休闲农业。”胡群芳对野之韵公司开发的各式野味非常感兴趣,希望对方能够直供他们农场,双方一拍即合,当天下午冯锡成便率队考察了胡群芳家的农场。
    刘成厚在对接会后兴致勃勃地和同行的兴文县农民吴少成聊个不停,“本来只是想长点知识,没想到发展全产业链还有这么多东西。”刘成厚和吴少成一个做花椒种植,一个搞乳牛养殖,他们说下次对接会还会参加,希望能够找到企业合作,共谋发展。
    一天的对接会虽短,大会结束后,刘成厚带来的一公斤干花椒也销售一空。未来合作互惠机会还会更多……

发言摘要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省农业厅副厅长 涂建华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没有现代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不可能有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能够是国办的、公办的,应该是社会化的。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细化和分工,像专业的农民、专业的职业农民,种地的种地、耕地的耕地、育苗的育苗,大家各取一截。这就像我们工厂化生产一样,装一个飞机,不可能一个厂生产完所有的零件,而是众多的企业来生产,最后才来组装。
    支持每年举行一次全省的大型农村“双交会”,包括农业信息交流会、农业物资交易会,不仅要邀请省内的、省外的企业,还要请国外企业一起来参加。这样的会并不完全是交易会和博览会,它还通过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形成了一个现代农业的生态圈,形成一种氛围,形成生态体系,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花絮
    ●本报新媒体发展部主任纤纤玉手敲击出了 “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键盘节奏,在新浪微博平台直播对接会现场实况。
    场上嘉宾没办法一一回答的提问,线上@四川农村日 报 马 上 弥补。成都红旗连锁农产品直采部部长周超介绍了蔬菜农超对接的要求之后,“健康食品家族-荣小妹”问道:“我们顶古山无明矾纯红薯粉条,符合要求不?无任何添加剂,原料只有优质纯红薯淀粉和水。”小编表示,无添加,巴适得很,期待尽快在“红旗”落户。
    ●对接会现场,很多参会代表发现座谈嘉宾字字珠玑,讲授的现代农业理念、趋势和做法受益匪浅。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一线,再到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乃至金融保险惠农支农政策,蒲江县新贵家庭农场负责人连呼过瘾。一些参会代表纷纷亮出高科技数码潮品,为了防止胳膊酸、手抖,摄像机架在矿泉水瓶上,把专家的讲话全程录了下来:“含金量很高,录下来,回去慢慢消化吸收。
    ●对接会高端大气上档次,议程设计丰富多彩有内涵,展品推介简约时尚国际范——对接会的形式值得好好学习利用:一些有心企业已经注意到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开始在参会之余,见缝插针推介下一场由该企业组织的新品种水稻观摩会和交易洽谈会。主办方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可以引发对接的连锁反应,让高效的互动交流成为常态,这才是对接会最理想的成果。
四川农村日报采访组
图片由记者 田为 吴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