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兴起共享单车追踪:是泡沫还是下一个滴滴?

23.11.2016  21:37

  倡导环保健康的共享单车,目前仍然面临着管理上的诸多难题。

  “成都兴起共享单车”连续报道

  最近成都街头巷尾突然多出了一些颜色亮丽的自行车,只要下载APP、扫描二维码就可使用。这种新型的城市共享单车,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取车难、停放乱等问题也让不少市民产生了顾虑(华西都市报21日1版报道)。

  经过对互联网共享单车市场的连续追踪,华西都市报记者发现,作为共享经济新业态,各家共享单车公司在早期都受到了资本的热烈追捧。但到目前为止,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均不清晰,市场参与者都还处于“烧钱阶段”。

  两种尴尬

  有的小区有车无人骑

  有的小区业主盼车来

  最近几天,家住成都华润路一小区的张先生注意到,小区门口的路边,停放着好几辆颜色鲜艳的单车。“刚开始还以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彩色的自行车了,后来才晓得,这是共享单车。”张先生在红星路上班,多是自己开车,遇到限号,就坐公交,“出门走不了100米,就是公交站,很方便。”正是因为如此,共享单车出现了好几天,他虽好奇,却从未尝试过。

  11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小区,一辆小蓝车和一辆小黄车一直停在路边,市民陆陆续续从旁边经过,但几乎无人驻足。“很多业主都是开车出行,打车和坐公交都很方便,所以骑车的人不多。”小区保安说。

  不过,家住府青路一小区的于先生却盼着共享单车能出现在家门口。于先生的单位在新南门附近,无论是坐地铁还是坐公交上下班,都得走上十多分钟才能到地铁站或者车站,“有时候就只有坐个摩的。”前几天,于先生在春熙路体验了一次共享单车,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如果家附近也有,每天骑车到地铁站,5角钱就可以解决。

  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业态,共享单车在这两个小区遭遇了不同的尴尬,或是有车却无人骑,或是有人想骑却还没有布点,从这里,多少可以看出共享单车目前的生存状况。

  资本追逐

  共享单车迎融资热潮

  “但现在估值已过高

  目前,共享单车还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但各家企业都得到了资本的追捧。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出现的共享单车创业企业约10家左右,至少20家投资机构入局这个市场。不过,仅有两家企业进行了C轮融资,其余都限于天使轮或A轮。

  今年9月以来,共享单车企业密集获得融资。10月10日,ofo宣布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同样在10月,摩拜单车继获得一亿美元C轮融资之后,再次获得新一轮“不会小于一亿美元”的融资。到了11月,资本热度依然不减。11月7日,优拜单车宣布完成1.5亿元A轮融资,Hellobike也宣布了融资。此外,成都的一步单车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将于近期宣布新一轮融资。

  不难发现,参与投资共享单车的投资机构中,不乏腾讯、滴滴、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以及高瓴资本、华平资本、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最新的消息是,第一视频集团有限公司也出资杀入这一领域,推出快免出行。

  “在天使轮或早期投资共享单车是有价值的,但现在投资这一领域风险太大了,因为几家企业的估值已经过高。”对于共享单车的投融资热潮,光谷创业咖啡总经理李儒雄表示,“资本本身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有最终把“”成功传下去,才能躲过风险。

  烧钱游戏

  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单靠租赁难以维持

  到目前为止,所有共享单车企业都还处于烧钱阶段。即便是先行者ofo共享单车,也只在部分高校实现了盈亏平衡。而据了解,ofo自行购买的单车成本约在200元左右,采用了价格较低的机械锁,在所有共享单车中成本是最低的。

  “我们每天都投入很多资金在车辆和运维上,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都用在软硬件开放和维护运营上。”一步单车联合创始人林袁告诉记者,公司每辆单车造价在500元以上,并有100号人的线下运营团队。林袁说,计划在未来半年内在成都投放10万辆正式版单车,这就需要后续融资的跟进。

  此前,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曾表示,没有思考过“一定要找商业模式”,也没有思考盈利模式。但盈利模式是摆在所有创业者面前的必答题。“单靠单车租赁费用肯定不能支撑项目继续往前走。”林袁坦言,“未来只有做加法,借助其他产品,围绕客户做商品、咨询、广告等。”他认为,共享单车有足够高频的使用场景,“还是有发挥空间”。

  不过,在苏河汇成都总经理谭跃看来,“共享单车模式有点重,而且道德风险太大”,不具备太大的投资价值。“出行领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除了一两家比较大的公司外,后来出现的小公司就很难生存了。”另一位投资人说。

  争议

  共享单车

  将造下一个滴滴?

  正方:单车共享与汽车共享的运作模式一样,并且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极有可能成长为一个比共享打车更大的行业。

  反方:现阶段中国的道路环境、用户道德水准等都不具备共享单车大规模推广的条件,天气等因素也限制其普及。

  不少人都把共享单车称为单车版的滴滴,但在未来,共享单车是否能像滴滴一样改变中国出行市场?“没有那么大的可能性。”李儒雄说,“虽然共享单车在局部区域内应用得比较好,但从大的环境来看,各种条件都还不具备。

  “中国的道路环境、用户道德水准等都不具备大面积应用的条件。”李儒雄说。实际上,共享单车被随意丢弃、恶意破坏以及偷盗等现象,在各大城市都不少见。另一方面,尽管有低碳环保的绿色出行理念,但“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刮风下雨没法使用”也是共享单车的客观限制条件。

  不过,也有乐观的声音。洪泰基金合伙人李强强就认为,从环保、健康等社会趋势看,共享单车极有可能成长为一个比共享打车更大的行业,“可能孕育出比Uber和滴滴更伟大的公司。

  第一视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力军也认为,单车共享与汽车共享的运作模式如出一辙。“区别在于,共享单车操作简单,成本也更低。”张力军说,但共享单车在管理上也存在停放、逃单、毁坏、偷盗等难题,“在管理上付出的精力和成本也就更大一些”。

  华西都市报记者董兴生吴冰清实习生赵若青摄影雷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