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学龄”阶段的教育扶贫融资机制

13.12.2016  16:37

 

 

乐山市犍为县姐妹签订助学贷款协议后开心地笑了。

  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力阻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瓶颈”。《摆脱贫困》一书中就深刻阐述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书中写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就业难的问题,是我省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关注重点,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四川分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坚持“政府主导、教育主办、开发性金融支持”的合作机制,将加强教育脱贫作为支持脱贫攻坚、服务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在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产业扶贫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扶贫模式,逐步形成了覆盖自学前教育入口到高等教育出口“全学龄”阶段的教育扶贫融资机制,实现学前教育融资、义务教育融资、高等教育融资“三箭齐发”,在全省尤其在贫困地区已发挥重大作用,取得丰硕成果,引发强烈关注。

  □郭凯 文/图

  做好前端加强学前教育融资

  凉山州地处川西高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教育事业虽在各方支持下得到较大发展,然而特殊的地域文化和其他各种因素导致其学前教育观念落后。农村学龄儿童学前教育入园率低、幼儿园资源分布不均匀、办园条件简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以及语言文化差异等问题阻碍着凉山州学前教育的发展。据统计,2010年的凉山州学前教育学龄儿童人数为2.42万,毛入学率仅为16.8%。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幼儿园基地的选择上很不科学,有的在公路旁边,有的在闹市区,有的在废品回收站旁,这些幼儿园接近污染源,不仅不能提供一个有利的学习氛围还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

  学前教育是学习的基础。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是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工作重点之一。据此,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关于支持大小凉山彝区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意见》,提出按照“一乡一所”发展凉山州的学前教育。国开行四川分行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承担起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积极落实意见中确定实施的15年免费教育、学前教育发展、加强教师培训等推动凉山教育扶贫“三件大事”,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以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为着力点,通过银政企三方通力合作,提出将幼儿园建设与幼师学院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授信、统借统还、分步实施的融资方案,提供24亿元贷款,一举解决了该项目融资点多、牵涉面广、县级财力弱等问题,并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实现了构造项目、评估项目、实施项目的“三级跳”。该项目涉及新建450所幼儿园及幼师学院,可解决9万多名学龄前儿童学前教育及师资来源问题,项目实施后将切实改善凉山州教育基础设施匮乏、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

  做好中端改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

  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是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涉及面广,资金长期投入不足,建设进展缓慢,是教育扶贫开发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省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在师资水平上都存在较大差距,边远贫困地区大部分师生无法享受到同发达地区一样的教育资源。如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区,像其他贫困地区一样,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致贫返贫现象严重,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大量的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不足,原有办学规模及教学设施在现代教育形势下显得捉襟见肘。许多学校没有图书室,没有像样的操场,没有必要的体育设施,缺少基本的音体美教学场地、设施和器材,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为迅速改变这种现状,国开行四川分行近两年来将改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不断加以推进,通过理论创新,研究新型融资模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金融资源的支持和引领作用,以及金融对财政资金的周转和杠杆作用,加快补齐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以支持教育基础设施“到县”方式,为贫困县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支持,破解脱贫攻坚“瓶颈”制约,解决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为脱贫攻坚提供重要支撑。

  截至目前,该行先后向广安市广安区、泸州市古蔺县、南充市嘉陵区、乐山市马边县试点校安工程贷款16.5亿元,支持一县一区58个乡镇的64所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面积约42万平方米,真正破解贫困地区的教育“瓶颈”制约。为贫困地区教学设施跃上现代水平、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做好后端加强高等教育扶贫

  汤思,阿坝州汶川县人,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本科就读于浙江工业大学。在国开行四川分行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下,在北大顺利读完研究生。

  汤思只是国开行四川分行贷款支持的众多学生之一。作为四川省生源地贷款主力银行,国开行四川分行近两年来不断创新,持续推动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能力建设,完善与省、市、县资助中心的合作机制、激励机制,建立高中学生预申请贷款机制,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申贷、还款搭建便捷渠道。截至目前,国开行四川分行对高等院校学生的贷款金额和办理人数连续3年在全省助学贷款业务排名第一,连续两年实现贷款人数和贷款金额“双翻番”。预计到今年末,全省将有累计21.6万户家庭,35.1万人次获得国开行24.4亿元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国开行四川分行助学贷款覆盖全省21个市州,合作县区达164个,其中包括86个国家级、省级扶贫重点县,扶贫重点县覆盖率达98%。其中,仅在阿坝州就向7123人次提供国开行生源地助学贷款5192万元。

  国开行四川分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受到各方称赞。阿坝州委书记刘作明认为,这一贷款是近年来“最震撼”的教育扶贫金融产品,并推动将该州助学贷款对贫困学生的覆盖率提升到71%。

  今年9月,国开行四川分行与古蔺县政府、古蔺县资助中心共同签订《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职助学贷款学生贷款县级合作协议》,当月,中职贷款在古蔺县职业高级中学校启动,生源地助学贷款成功由高等教育扩大到中职教育。中职贷款有效完善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填补对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资助政策空白,为更多未升入高校的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创造了条件。

  此外,国开行四川分行还于2013年对古蔺县蔺阳中学自强班,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提供每人每年1800元的资助。3年资助结束后,50名自强班学生中有14名上了重本线,其中4人被国家211重本院校录取、32名学生进入二本院校。自强班中9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被重本或二本院校录取。目前,2014级和2015级自强班组建工作顺利完成,两个班共计100名学生。

  国开行四川分行负责人认为,生源地助学贷款已基本实现贫困家庭子女“能贷款、有书读”,而实现其大学毕业后“能就业、能创业、能还款”,承担的社会责任才最为完美。按照这一理念,该行开展了众多实实在在的活动。

  10月28日,国开行四川分行联合省扶贫移民局、阿坝州政府在阿坝师范学院组织召开的“扶贫先扶智,助学又助业”生源地信用助学招聘会上,成都武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成都双流兴城建设投资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汶川支公司等33家参会招聘企业提供400余个就业岗位,逾千名助学贷款毕业生参会,近百人达成招聘意向。此前,该行联合四川大学组织召开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招聘说明会,也为助学贷款学生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这些活动成功将助学贷款推进到学生就业阶段,实现对贫困学子从助学到就业的全程支持。

  国开行四川分行负责人表示,该行将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继续探索完善自学前教育入口至高等教育出口“全学龄”助学体系,加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更多贫困学子毕业后早日走上工作岗位,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