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 四川脱贫攻坚战场中的政协力量
制图/李梅
——聚焦四川全省政协“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
两周前,剑阁县“100万头优质生猪全产业链精准扶贫项目”一期5000头祖代种猪场工程在圈龙乡开工建设。该项目由省政协委员唐光跃投资,总金额达10亿元,是省政协“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40亿元左右,将成为剑阁县的骨干项目和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
这是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和委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2016年12月底,省政协召开十一届第60次主席会议,审议了《关于进一步大力推进“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从深入发动、全面覆盖,聚焦凉山、重点突破和创新方式、强化联动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这些新的部署,正是对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助力脱贫攻坚生动实践的总结提升。本报从中撷取三个切片,透视脱贫攻坚战中的政协力量。
实践:突出创新长效
创新思路方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方法,方能取得最佳效果,这是“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和委员们的共识。
色达有了第一张旅游地图!在色达县挂职锻炼的成都市温江区政协委员韩艳清推动下,色达编制了县上第一张旅游地图,完善了旅游服务网站建设,成为了色达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创新亮点之一。
成都市政协在民主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将“民主监督成都市对口支援甘孜州工作”列入了2016年民主监督计划,并报经成都市委审议通过。一次大规模、跨地区的民主监督随即展开:成立10个民主监督小组,8位主席会议成员带队,奔赴甘孜州10个贫困县,民主监督对口援藏工作。“帮助目标县域完成社会经济各项事业中长远发展规划,是目前藏区最为缺乏和急需援助的重要工作。”“要大力发展当地职业教育,培养适用性人才,补充人才短缺。”委员们还结合实地视察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力促民主监督取得更高质效。
在调研中,峨边县政协发现部分贫困户属于深度贫困,他们一旦患重特大疾病,将无力垫付医院入院费用,既耽误治疗,又严重影响脱贫进程。于是,峨边县政协立即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议:对建卡贫困户重特大疾病医疗救治建立绿色通道,切实减轻贫困户医疗负担。很快,《峨边彝族自治县建卡贫困户重特大疾病医疗救治绿色通道试行办法》出台,县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建卡贫困户重特大疾病医疗救治专项资金,划入民政局资金专户管理。
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拓展载体路径,找准结合点、提高针对性,推进活动不断深入开展。蒲江县政协瞄准长效侧重培育特色产业,引导联系村甘溪镇明月村发展陶艺,打造“明月国际陶艺村”,目前已建成明月窑、蜀山窑2个项目,农创荟等8个文创项目,签约入驻海峡两岸工艺美术师、陶艺家等文化名人28人,初步形成了“茶山竹海明月窑”的特色。
实践:突出凉山重点
集中力量参与彝区脱贫攻坚战
2016年8月10日下午,凉山州金阳县丙底乡中心校的篮球场上人头攒动,一场扶贫捐赠活动正在举行。这是省政协助推凉山精准脱贫攻坚系列活动中的一次。
如何助力凉山尽快摆脱贫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16年省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思考的重要工作。2016年省两会刚结束,省政协就召开专题会议,精心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助推凉山精准脱贫攻坚系列活动的意见》。经省政协主席会议反复研究,决定开展助推凉山精准脱贫攻坚系列活动,把“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向凉山聚焦和深化。
按照计划,省政协每两个月由1个专门委员会牵头,组织动员所联系政协委员到凉山彝区,开展一次以智力扶贫、能力扶贫、产业扶贫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截至2016年底,省政协已安排经济委、农业委、文体医卫委、教育委、人口资源环境委深入昭觉、美姑、金阳、布拖、盐源的贫困乡村调研对接,在产业发展、启智扶能、医疗保障、文化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对基层政协组织能力培训等方面积极作为。
省政协委员黄玉蛟在活动中捐出10多万元,为昭觉县尼地乡113户贫困户每户购买了基础母羊一只。“有了母羊,就有了产业。”他提出,成立合作社来提高扶贫效率,既帮扶产业,又培养发展产业的能力,让这些困难户自主脱贫,过上富裕的生活。
目前,助推凉山精准脱贫攻坚系列活动已协调帮助美姑实施马铃薯、黑山羊、核桃“3个10亿元”产业计划;帮助金阳建设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和优质大棚蔬菜基地;协调帮助布拖县创建农产品、食品安全及网络销售平台;帮助扶持盐源光伏产业发展,此外还协调落实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就业培训等帮扶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4.34亿元。
下接地气上借东风。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分别拜会全国政协和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领导同志,为凉山脱贫攻坚争取支持。此后不久,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应邀赴盐源、昭觉、冕宁、德昌等县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
加强凉山州自身的“造血”功能,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特色农业和清洁能源;加大中央和省一级的“输血”力度,提高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乡村道路建设的补助标准;扎实实施15年免费教育,做好学前汉语和幼儿教育,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和发展高职教育,以教育扶贫斩断“穷根”……同时,九三学社中央向全国政协反映“支持凉山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社情民意信息等,促成国家有关部门落实帮扶资金。
实践:促进邻里和谐
事无大小民主协商、透明公开
“村里的变化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只有一个字:好!”这是近日阆中市西山乡岳林垭村村民冯永健在和省政协专项督导组成员拉家常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一下子引发了在场村民的共鸣。大伙儿被问到还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信心满满地表示,“现在的政策这么好,我们的困难都能通过自身努力克服。”
村民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彼此间和谐的氛围,让督导组成员们非常欣慰。“只有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自主协商解决问题,把全体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共同脱贫奔康。”一位督导组成员说。
岳林垭村是阆中142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全村74户218名贫困群众于2015年底整体实现了脱贫目标,全村也于2016年11月底顺利摘帽。村子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离不开驻村工作组的努力。
2015年10月,岳林垭村驻村工作组成立,由省政协办公厅、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川航集团、西华师大、省农业厅、南充市水务局和阆中市扶贫移民局各选派一名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业务骨干组成。岳林垭村第一书记席浩文介绍,通过创新工作机制,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是村里脱贫攻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诀窍之一。
这个创新就是成立“村民议事会”,由村民代表、驻村干部等组成,专门负责协商处理村里诸如修路、治水、产业发展等大大小小事宜。
岳林垭村8组需要修一个堰塘,但是选址靠近一个小断崖,这引起了部分村民的不解。获悉这一情况,驻村工作组请来了相关的技术人员,到“村民议事会”上为大家讲解答疑,为什么这么修,安全怎么保证,都一一说清楚。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选址很快获得了村民的认可,也使一次可能产生的误解和矛盾消弭于无形。
目前,岳林垭村全村343户农户已全部完成了电网改造;150户安装了自来水,户户均有安全饮用水;村卫生室与活动室已全面投入使用,这些改变,很多都是通过“村民议事会”协商促成的。“事无大小民主协商、透明公开,脱贫攻坚大伙儿自然心更齐了、劲更足了。”席浩文说。
驻村工作组不仅着力解决村内问题,还力求实现片区的平衡和谐发展。工作组将破题的切入点定在了改善群众饮水条件上。通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补助和帮扶部门专项帮扶资金,在对片区4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全部免费安装自来水的基础上,对片区内596户非贫困户按照每户500元的标准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补助项目,有效缓解了基层矛盾,促进了邻里和谐。 (记者 吴浩 钟振宇 陈婷)
责任编辑:郑玮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