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五大组织保证 全力打赢打胜扶贫攻坚战
达州为全面贯彻省委全会精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主动担当担责,为决战决胜扶贫攻坚提供坚强的“五大组织保证”。
(一)提供思想保证。一是 各地各部门要组织指导基层党组织特别是828个精准扶贫村开好支部会、党员会,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把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措施,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 各地要以县乡为单位组织宣讲团,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村组广泛开展全会精神、政策措施、纲要条例和先进典型宣讲,进一步凝聚人心增强合力。 三是 加强对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全会精神的督促检查,推动学研结合、学思结合、学用结合,把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具体化,在推动扶贫开发中提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行力、落实力。
(二)提供干部保证。一是 紧紧围绕扶贫攻坚中心任务,鲜明市委“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用人导向,分级分层建立健全扶贫部门、贫困县乡领导班子功能结构模型,逐一开展班子综合研判,对标选配扶贫攻坚干部。 二是 优化调剂市县党委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职数,拿出一定名额由扶贫开发综合部门主要领导兼任,同时将扶贫开发综合部门主要领导纳入市县政府党组成员人选。 三是 着力解决扶贫部门人员机构、编制、中层干部使用和领导班子职数问题,重点把扶贫成效显著的扶贫干部充实到县乡党政领导岗位中,大力推进扶贫干部兼任县乡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工作。 四是 保持县乡领导班子相对稳定,党政正职一般应任满一届。充分运用乡镇非领导职务解决乡镇主抓扶贫开发的优秀党员干部职级待遇问题。每年根据考核情况,统筹调整推进扶贫开发不力的软班子和不称职干部特别是推进扶贫开发不力的县乡党政主要领导。 五是 将扶贫攻坚与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计划结合,择优精准选派到贫困乡镇挂职扶贫,把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精准扶贫的“滴灌管道”,选好用好管好828个扶贫工作组干部。 六是 加大从大学生村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农村致富能手等群体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和“两委”班子成员力度,在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事业编制人员中,每年拿出一定名额定向从扶贫攻坚成绩突出的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在2016年村级党组织换届中,把聘用在贫困村的80%以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村“两委”正职,每个贫困村配备1-2名35周岁以下的“两委”委员,力争到2020年,农村致富能手占新任村党组织书记的50%以上,占新任村“两委”委员的70%以上。
(三)提供人才保证。 统筹使用好人才专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引进培养专业人才。 一是 人才引进方面,每年支持引进1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大力实施“创业人才回引行动”,每年回引200名左右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2017年底前补齐所有贫困县基层教育卫生及农技事业单位空缺专业技术岗位人员。 二是 人才选派方面,在事业单位考核招聘、职级待遇、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重点倾斜,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到贫困村工作和开展志愿服务。每年统筹选派涉农部门科技骨干300名、通过“千名硕博进达州”等活动引进高层次涉农人才100名,到贫困村开展帮扶服务。引导科技特派员将工作重心向扶贫村倾斜。 三是 人才创业平台搭建方面,按照“1+3”的合作模式,组织协调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同支撑贫困地方创业发展。落实大学生领办家庭农场,购置农器具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以多种形式承包、租赁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四)提供培训保证。一是 紧扣全会精神,市县乡三级统筹举办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培训班,结合《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及扶贫开发10个专项方案内容,在今年年底前对全市各级党组织书记特别是828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一次全员轮训。每年根据扶贫工作推进情况,举办市县乡三级扶贫干部专题培训班。 二是 扎实落实《2015-2017年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和扶贫干部培训规划》,分级分类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乡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和扶贫干部等到发达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地区开展示范培训。 三是 举办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专题研讨班,用2年时间实现对贫困乡村班子成员培训的全覆盖。 四是 实施“千名乡土人才轮训计划”,每年培训250名以上产业发展急需人才,选派300名以上有发展潜力的乡土人才到农业或职业技术院校深造,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对全市2770个建制村乡土人才的普遍轮训。
(五)提供基层基础保证 。 一是 全面开展城乡党组织共建活动,结合实际探索推广“企业+村庄”和“村级党委”党组织设置新模式,在全市贫困村建立“村企”联合党组织不少于100个。 二是 采取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办法,为每个贫困村确定1个强村、富村结对帮扶,扶持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 三是 加强贫困村党员发展工作,力争两年内新发展的贫困村党员中,掌握1项以上农村实用技术、致富能手、科技带头人达90%以上。 四是 实行第一书记激励和调整“召回”制度,按需选派“第一书记”,动员在贫困村所在乡镇或从贫困村走出去工作的离退休干部,回村担任“第一书记”,2015年8月底实现贫困村“第一书记”选派全覆盖和基本全脱产。 五是 推行“支部+合作社(协会)+基地+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在每个扶贫开发产业链上建立和完善党组织。开展“项目先锋”、“扶贫党旗红”等活动,在每个重点扶贫项目工作组成立临时党支部。 六是 实施“软乡弱村整顿和强乡兴村示范计划”,每年初倒排确定一批软弱涣散乡村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每年建设100个示范带动作用大的先进示范乡村,确保市县组织部门牵头帮扶的乡村全部成为先进示范乡村。 七是 建立和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机制,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千名贫困党员精准扶贫示范计划”,在市管党费中设立100万元党内关爱帮扶资金,每年支持1千名贫困党员创业。 八是 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两年内全面解决贫困村活动场所和村级活动经费达标问题,确保贫困村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阵地开展活动、服务群众。(达州市扶贫移民局办 雷传明、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