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便衣民警:不穿警服的“鹰眼” 一天绕行辖区30多圈
12月12日晚,便衣民警小胡在成都街头巡逻。
原标题:从不穿警服 但我是警察
深夜跟踪劫匪,贴身肉搏不止凶险,更要耐得住寂寞
12月16日晚11点,夜深人静。
29岁的小胡,与几个年轻人一起,坐着车一圈一圈慢慢地打转,人在车上,眼睛却死死盯着路边。
他们在寻找可疑的身影。“今天傍晚有几个人开着白色天籁车抢劫,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这种车型。”小胡是成都武侯区的便衣警察,每天晚上他的工作就是在辖区里巡查、追踪可疑人员。从2008年开始,这样的生活,他已经过了6年。
12月12日开始,记者跟随小胡所在的便衣警察小组,进行了为期5天的跟踪采访。看似充满吸引力的工作,其实需要巨大的耐力去面对枯燥的巡查,和极其的细心进行每一次跟踪。因为这些都关乎他们自己和居民的安全。
巡逻
一天绕辖区31圈 “重点人物”心中有数
12日晚上9点,小胡坐在自己的执勤用车上。这是一辆外形普通的小轿车,在车流中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看起来普通,是我们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小胡说,作为一名便衣警察,不被人轻易发现,是起码的要求。
在这辆车上,加上小胡一共有4名便衣警察,平均年龄约26岁,年龄最小的只有24岁。每天下午5点,他们开始一天的工作,根据治安情况,最晚要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下班。
当天,记者从下午6点跟踪采访小胡小组至第二天凌晨两点。仅12日一天,小胡小组就开车在辖区里行驶了280多公里。在重点监控路段,前前后后来回巡逻了31圈。
成都的夜色里,像他们这样的小组,随时都有好几个。“小胡们”在辖区里四处“转悠”,鹰一样紧盯着夜色下街道上每一个角落。“电台通报哪里出事了,最近的小队就赶过去。远的就根据信息注意观察、追踪。”
在巡查中,他们对辖区里有些什么“熟面孔”了然于胸。“刚才那个戴帽子的,以前因为抢东西被我们抓过。”当晚10点半,小胡突然指着窗外的一名男子,让车子跟上去。这名男子在当晚已经是第三次出现在某个小区附近,小胡记得很清楚,这名男子有犯罪前科。他有些怀疑,男子是踩点准备下手了。小胡和队友赶忙下了车,装作若无其事的跟在男子身后。直到男子走了四五百米进了一家网吧,他们才重新上了车,继续巡查。小胡说,“我们基本对辖区里的‘重点人物’都心里有数。出现新面孔也能马上察觉。”
鹰眼
“猎物”驾车狂奔 紧盯40多公里将其拿下
就是在这样的不断重复的追踪中,小胡和他的同事一次次地发现“猎物”。12月8日晚上8点20分,电台通报了一起拉车门抢夺案,嫌疑车辆是一辆黑色迈腾。小胡发现电台中报出的位置,就在他们的辖区内。
他们开着车巡查到当晚9点左右的时候,小胡突然发现前方的一辆车,符合嫌疑车的特征,于是跟了上去,并紧急通知了指挥中心,呼叫支援。当时天色已晚,他们不能跟得太近,只能靠着车灯和周围的灯光,一路从川藏立交跟踪这辆车到中环路,一直跟了40多公里,
在中环时,在发现自己被盯上后,黑色迈腾车以120公里的时速在市区道路上狂奔,沿着中环路从武侯区跑到了锦江区,再穿过二环路到了临江中路。这时,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的6辆便衣警车一起围堵,最后在临江中路围堵住这辆车。
事后,在媒体报道后,许多市民大呼“拉风”,称这是真实版的“警匪大片”。“但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小胡笑了笑,一边说话,一边继续盯着车窗外的街道,“我们跟着这辆车追了大半个成都,40多公里路,在临江中路把这辆车拦下后,劫匪还在驾车冲撞前后6辆车,和我们对峙。”
这辆黑色迈腾车上有3名男子,当晚8点20分左右,在武侯大道拉车门抢走一个开车的市民放在车内的手提包后,开车绕了大半个成都试图逃跑。在临江中路被拦下来后,依然暴力冲撞警车。晚上10点20分,民警合力将迈腾堵住,将车内两抢包男子挡获,而驾车的男子在连续撞了多辆警车后,开上绿化带突围逃走,目前还在追捕中。在这次行动中,警方不止一次鸣枪示警,而在黑色迈腾车冲撞警车时,也有民警受伤。小胡说,在工作时,虽然不至于每次都这么“夸张”,但是暴力抗法的情况,其实常常遇见:“抓人的时候对方掏刀子,或者人比我们多的时候一拥而上殴打我们,都不少。”正是因为做便衣,必须要有一双随时能发现状况的眼睛,他们有了一个外号“鹰眼”。
烦恼
电话不超两分钟 跟踪时厕所也不能上
小胡说,其实追踪不仅仅是凶险,而且还考验一个人的耐力。有时往往等上数天时间,都不一定能找到最好的时机。很多时候,如果嫌犯在等,他们也必须等。
在长时间高强度的注意力集中和长期日夜颠倒的工作下,这些年轻的便衣警察们大多都有偏头痛和神经衰弱的情况。“要说最多的烦恼,其实不好说出口,有时接一个任务,一跟就是几个小时,不能中断,根本没时间上厕所,只能憋着。”小胡说,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已经熟知辖区里每一个公共厕所,他们还是常常憋到难以忍受。
而承受着压力的,除了他们自己,还有家人。在记者跟着这支便衣巡查队的几天里,每到晚上11点,他们的电话就会准时响起,那是这些年轻小伙子的女友或妻子打来的。“我们每天的日常工作时间是在晚上到凌晨,回家的时候,家人就睡了。除了轮休时,就这个时候能和家人说几句。”放下电话后,小胡有些不好意思。记者注意到,他们每人打电话都不超过两分钟。
心声
有时心酸但无怨无悔
这群年轻的小伙子,基本都是毕业后就当了便衣警察。小胡6年前从四川警察学院毕业后,从事便衣警察工作至今。对他们来说,做警察,都是因为从小的梦想。
小胡说,其实当便衣6年,有时候也会感觉心酸。一年到头的都几乎不能穿警服,虽然熟悉辖区的点滴,但必须让尽量少的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干这行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吃得苦。”
“没办法,能在这一行干久的人,很多都是从小就有警察梦的人。”但即使如此,小胡心中对于警察工作的责任感和神圣感,在2000多个忙碌的日子里,并未有丝毫磨损。“每次抓到犯人后,受害者对我们说谢谢的时候,我都有说不出来的感觉。”12月16日凌晨0点20分,这个29岁的便衣中队副队长保持着望向车窗外的姿势,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一下,“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眼泪花儿都要包起。说实话那时候还是觉得自己值了。”华西都市报实习记者杨雪摄影陈羽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