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培训贫困户缺啥补啥

15.03.2016  10:40

 

作为革命老区和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仪陇基础条件薄弱, 全县有贫困村285个、建卡贫困户2.54万户、贫困人口7.95万人,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在国家新一轮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工作中,仪陇把脱贫攻坚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战略任务来抓,大力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探索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今起,本报开辟“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栏目,逐一解读仪陇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和经验做法。

 

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截至目前,仪陇有贫困村285个、建卡贫困户2.54万户、贫困人口7.95万人。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如何才能在2018年底实现同步脱贫?仪陇县开展“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开展技术扶贫行动”,组织全县农业系统275名农技人员和省市10名农技人员深入贫困村,结对开展“一对一”技术扶贫行动,提升农业产业扶贫的技术支撑能力。

 

选优派强 农技人员驻村帮扶

 

3月9日一大早,和煦的阳光给大地均匀地涂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光华乡枣子沟村的食用菌大棚整齐地排列在油绿的田野中。大棚里,菇农们正忙着为食用菌棒洒水,一大片菌棒一层叠一层,整齐地排列,“孕育”出菇农们的小康希望。“我在这里承包土地25亩种植食用菌,培植有平菇、香菇、姬菇等品种。年产60袋,收益有近百万元,还带动了13户贫困户增收。”食用菌种植户汤官太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看来效益不错,但在他种植食用菌之初,由于缺乏技术,每年基本只能保本。在该县农牧业局和光华乡农技人员的帮助下,汤官太逐渐掌握了熟料袋栽墙式出菇、双胞菇栽培技术等农业技术,他的腰包这才逐渐“”了起来。

 

选优派强农技人员进村指导农业生产,是该县扶贫攻坚工作的显著特点。在驻村农技人员的选派上,该县按照“一村一人、不交叉、不重复、全覆盖”和“专业特长、就近服务、提高效能”的原则,采取“关键农时季节常驻村、农民需求常到村、产业发展常联村”的帮扶方式,农技人员每到一个贫困村,都要根据全县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帮助贫困户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驻村的目的是对有一定技术基础的贫困户实行集中培训,促其技术进步。对没有技术基础、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上门指导技术,直到每户贫困户有一人能够完全掌握技术要领为止。同时做好良种引进,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搞好技术培训,提高种养业的含金量。”该县农牧业局局长张北平说。

 

农技人员不仅要下得去还要蹲得住。为此,该县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实行驻村农技人员工作日写实制度,作为监管考核的重要依据;要求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农技帮扶人员不撤出,如因工作岗位需要调整变动,坚持换人不撤人,及时补充农技人员入驻贫困村。同时,该县还把农技人员技术扶贫工作纳入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考核范围,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和明察暗访等形式,对驻村农技人员到岗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全县通报。

 

最近,该县农牧业局技术人员张雷一直在文星镇文家梁村指导春耕播种工作。他告诉记者,“不能走”,是因为小春生产以来,工作一波接一波,任务一件比一件重。“不想走”,是通过几个月和村民的朝夕相处,与村民的关系更加密切。“通过驻村帮扶,我和村民打成了一片,在农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白了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每帮村民干成一件事情,那种成就感,是在办公室里体会不到的。”陈雷说。

 

蹲点服务 帮扶更接地气

 

3月6日,武棚乡蔬菜种植大户廖孝国的大棚里,部分辣椒苗出现了黄叶现象。廖孝国没有像以前那样急得团团转,而是拿出手机,给该县农牧业局推广校农技人员章建波打了一个电话。

 

章建波了解情况后,迅速赶到现场,查看辣椒苗黄叶的原因。原来,最近气温上升过快,大棚敞棚的时间没有掌握好,土壤中的水分缺失严重。章建波建议,延长敞棚时间,在早上和晚上适当浇水。按照章建波的指导,没几天功夫,大棚里的辣椒苗又是绿油油一片。

 

前些年,该县也曾组织农技人员进村指导,但一些农民对此很不屑:“一群没拿过锄头的人来指导农技,我们可不敢相信。”过去一提科技下乡,无非就是开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解决好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真正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好处。”张北平说。

 

为此,该县农牧业局召开会议,推行农技人员包抓项目制度,要求农技人员一个项目包抓到底、一项工作跟踪到底。这不,春耕刚开始,该县上百名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向农民推广集中育苗、旱苗育秧法、双垄沟播等新技术。

 

农技培训 讲堂开到田间地头

 

近日,县农广校在三蛟镇巴山村开办了肉牛、肉鸡养殖技术培训班,通过手把手指导,让学员直观地掌握农业实用技术。

 

柳桠镇茶店垭村村民向国荣身有残疾,这些年一直想脱贫致富,却缺乏技术。去年,镇村干部选送他到县农广校参加贫困农民培训,学习跑山鸡养殖技术。回来后,他建起占地400多平方米的鸡舍,发展肉鸡养殖。“原先也懂一些养殖知识,但不全面不系统。参加培训后,养起鸡来更加顺手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脱贫致富没有一点问题。”向国荣说。

 

农技培训、推广怎样才能更符合基层需求?“要改变农村落后的传统种养习惯,就必须引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并让农民愿意学、学得会。”县农广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地调查,该校将农技培训讲堂开到田间地头,在种养关键期每周培训一次,为农民发展种养业“支招”。在培训理念上求新,内容上求全,方式上求活,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农业实际,抓住农时节点开展培训。

 

讲千遍万遍,不如亲眼所见。”该校一改往日理论灌输式培训形式,邀请当地种养业“土专家”担任授课教师,邀请贫困村部分村民到养殖大户基地进行“体验式培训”。去年10月1日以来,该校在贫困村就地建班46个,培训村干部、贫困村民4000余人,对近1800名培训学员进行了后续跟踪服务。(南充日报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