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以“两个带动”为抓手 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促农业产业化发展

28.10.2013  19:54

(记者吕庆福 谭谟晓、张欢)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建设快速推进,已成为对接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重要途径。记者从刚刚结束的四川与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大会上了解到,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数量大幅增加,龙头企业数量和实力迅速壮大,成为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供应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

        四川省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大力进行培育,增强了其辐射带动能力,同时,通过实施农业品牌带动工程,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此外,在建立好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促进农民受益、多方共赢,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发展农业产业化以重点企业培育为核心,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核心是培育壮大“两个带动”主体,抓好龙头企业。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表示,当前以龙头企业为主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快速发展,全国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超过30万个,辐射带动农户1亿多户,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已成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龙头企业整体实力还不强,全国近2/3的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在规模(2000万)以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省在农业产业化推进过程中,注重培育重点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产业升级。

        一是围绕重点产业培育龙头。四川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告诉记者,该省围绕优质粮油、特色果蔬、食用菌、茶叶、桑蚕、生猪、家禽等优势产业,通过超前培育扶持、招商引进、兼并重组等措施,并配套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目前,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000多家,其中亿元企业661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0家,跃升至全国第三位。

        二是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产业基地成片发展。以建设产业化园区为载体,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建成了成都市郫县中国川菜产业化功能区,眉州市东坡区泡菜产业化示范基地、南充市嘉陵区大凤垭现代农业示范园。

        眉州东坡区泡菜产业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园区聚集了68家泡菜企业,带动基地36万亩,2012年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带动当地15万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

龙头企业的集聚发展也带动了产业基地的连片扩展。目前四川省已形成了平原地区的粮油、蔬菜产业带,川中丘区的生猪、水果产业带,盆周山区的产业、中药材、林竹产业带,高原地区的牦牛、马铃薯产业带,攀西地区的热带果蔬和烟叶产业带。

优化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间利益联结机制

        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基石和核心,是企业和农民实现双赢的保证。近年来四川省把“两个带动”,即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作为推进产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保证了产业化的正确方向,又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

        首先,创新农民直接受益的联结模式。四川省通过订单以保护价收购实施利益兜底,确保在出现市场风险时,农户都有一定盈利。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四川东柳醪糟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2011年,生产原料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农户仍然能按保护价销售产品,基地农户获益达400多万元。而来自绵阳的蜀国农业公司,不仅与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还将企业营销利润部分返还农户。

        其次,创新农民持续受益的联结模式。李昌平说,四川省建设的现代畜牧业重点县,注重培育和引进饲料、养殖和肉制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尽可能让农户参与基地建设,加入产业化经营。此外,通过强化契约农业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契约农业的覆盖率和兑现率,引导龙头企业搞利润返还,让农户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通过吸收契约农户入股,将股份农业引入链条经营。

        遂宁市农办主任田明介绍说,遂宁市的“齐全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生猪养殖企业以资金入股,农户以圈舍入股,生猪出售所得利润按养殖户60%、公司40%的比例分红,让农户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从参与产业化经营中持续受益。

        最后,创新农民综合受益的联结模式。促进农民既有种养生产环节的收益,又有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既有土地流转租金收益,还有以土地入股分红、劳务就业等收益,尽可能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实施品牌带动,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确保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同时,实现质量安全可靠尤为重要,许多地方探索实施品牌带动工程,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四川新希望、泸州老窖、通威集团、竹叶青等知名品牌已跻身全国行业前列。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何俊明介绍说,龙头企业要注重培育自有品牌,开展质量认证,做好品牌营销,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以品牌促产业升级。

        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告诉记者,作为行业领导者,公司在发展中率先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不仅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带动了大批的从事食品设备开发、制造的企业发展。

        以成都松川雷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从2010年开始与三全集团合作,当时它还是一个较小的设备厂,随着三全对生产工艺的转型升级,对设备的采购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成都松川雷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紧跟三全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截止到2012年底对三全集团的销售额已达到5000万元,并发展为速冻水饺机、速冻包子机等生产设备设计制造一体的行业领先企业。

        而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新型农民也成了与会者热议的话题。何俊明表示,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龙头企业要发挥技术和信息优势,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培训农民,建立示范基地、养殖小区,引导农民转变种养观念,提高农民发展生产的能力。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在2012年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力争用3—5年时间,培育10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重点行业领军企业;创建500个主导产业更加突出、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产业链条更加完整、辐射带动能力更加显著的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订单农业覆盖面扩大到50%以上,采用合作、股份合作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比重达到45%以上;辐射带动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比重超过50%,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年户均增收达到4000元以上。

        从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来看,重点是要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上取得新突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强化农业产业链构建,在推动产加销各环节融合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取得新突破;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在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上取得新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