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房到新房 千家万户俱开颜

06.04.2015  10:31

(记者 李仁芳) 棚户区改造,惠及千家万户。

  这项民生工程开展以来,我州将其作为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工作安排部署,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14年底,累计实施各类危旧房棚户区改造3.4万套(户),基本建成1.1万户套,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让住在旧房子里的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生活。

   上下联动 全面推进建设

  2014年,我州改造危旧房棚户区和建设保障性住房24055套(户),竣工7582套,定向供应农民工公租房458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6800户。

  取得如此成效的背后,是实干的精神。对于我州来说,危旧棚户区存量大,改造任务重、难度大,顺利有效推进棚改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为此,州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棚改工作,坚持把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作为惠民生、稳增长的一项重大工程来抓,全力推进以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城乡安居工程建设。

  在凉山大地上,按照与州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各县市积极落实建设用地、到位建设资金,确保按时开工建设。同时,我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州政府在去年先后3次组织督查组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专项督查。

  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不仅推动工程全面铺开,而且为今后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2015年,省政府下达我州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任务为15567户。截至2月底,各县市正抓紧进行前期工作,预计6月底前开工80%,9月底前实现全面开工。而按照全州2013—2020年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规划,2020年我州将全部完成现有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真正实现棚改户全面入住新房。

   拓宽渠道 多方筹措资金

  我州危旧棚户区存量大,而地方财力有限,改造所需资金缺口巨大,资金筹措难和拆迁安置难的矛盾较为突出。只有强化运作,拓宽融资渠道,才是解决棚改资金问题的根本。

  今年初召开的全州新型城镇化暨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提出,要采取政府推进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大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支持、加大财政硬性投入的同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争取开发性金融机构对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支持,优化贷款发放使用审批程序,加快资金拨付进度,规范建设行为和资金使用。

  通过银企合作解决棚改资金问题,我州已有很好的经验。

  去年,我州先后在西昌和会理召开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银政座谈会”,全面启动实施国开行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项目。西昌市东河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被纳入国家开发银行第一批贷款项目,获得专项贷款资金7.5亿元。西昌市、昭觉县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综合项目被纳入第二批贷款项目,分别获得专项贷款3.09亿元和1.16亿元。(西昌、会东、德昌、昭觉四县市具备优先贷款条件的6个项目在争取列入第二批贷款范围,预计将获得专项贷款14亿元。)

  同时,我州还将研究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引导群众主动选择棚改货币化安置。适当加大财政性资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建设和租赁补贴并举,“补砖头”与“补人头”相结合。

   统筹规划 完善基础设施

  我州坚持统筹规划、以人为本的棚改工作原则,统筹考虑城市建设规划与棚户区改造规划,坚持基础设施、公用设施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严格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原则,科学制定了《全州2013-2020年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规划》。

  在棚户区改造模式上,借鉴了其他市州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推进旧城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新模式,灵活采取改扩建、综合整治、拆除新建、商业开发等多种模式,避免简单的大拆大建。

  棚改过程中,对体现历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危旧房棚户区原貌修复,进行一定的加固修缮,完整地保留历史民族风貌;对部分房屋具备基本使用功能,通过加固修复、完善厨卫和配套市政管线,适当的增加容积率,避免单一的大拆大建、推倒重来;对一些没有价值的老建筑拆除用来修建公共设施、增加城市绿化建设,改善城市人口密度大的问题;对整体破旧、设施缺失、环境恶劣,阻碍城市空间发展的危旧房棚户区,选址重建,整体拆除。

  我州多种形式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初见成效,许多群众实现了盼望多年的住房改善梦,陆续住进了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