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跃上4000亿

17.10.2017  18:03

  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农业篇近日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紧紧围绕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核心目标,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农村改革主攻方向,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经济再上台阶

  农林牧渔业五年增长16.3%

  十八大以来,四川农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内部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4000.2亿元,比2012年增加703.0亿元,累计增长16.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年均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24.1亿元,比2012年增加678.2亿元,累计增长15.8%,年均增长3.7%。

  十八大以来,四川狠抓农业提质增效,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据测算,在第一产业增加值构成中,农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59.0%上升至2016年的60.9%,上升1.9个百分点;林业占比由3.2%上升至3.6%,上升0.4个百分点;渔业由3.2%上升至3.4%,上升0.2个百分点;畜牧业则由34.6%下降至32.1%,下降2.5个百分点。

   粮食持续稳定增产

  2016年粮食总产量达3483.5万吨

  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把粮食生产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动力,实施了“米袋子”工程,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过狠抓粮食作物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新品种展示示范等基地建设,采取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品质的措施,在产粮大县深入开展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确保了全省粮食面积的基本稳定和粮食产量的稳定增产,粮食安全能力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2016年,全省粮食总产量3483.5万吨(696.7亿斤),比2012年增产167.8万吨(33.6亿斤),增产5.1%,年均增产1.3%。

  同时,四川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千亿增收工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建设,加快发展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道地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蚕桑、花卉产业,加快创建良种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基地建设,促进了全省优势特色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和区域布局的进一步优化。

   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

  已发展各类龙头企业8873个

  十八大以来,为促进四川农业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省委省政府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发展各类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壮大一批优势产业、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生力军。

  2016年末,全省已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873个,比2012年增加367个,增长4.3%。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113亿元、净利润563亿元,上缴税金231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43.8%、56.8%、126.4%,年均分别增长9.5%、11.9%、22.7%。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快速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兵。据统计,至2016年,全省已建成33个国家级现代农(林)业园区、55个省级现代农(林)业园区,国家与省级两级现代农(林)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达到3739.8万亩,占年末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38.0%。

  同时,全省建成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1100个,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000余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场23354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0%,比2012年提高14.1个百分点。

   放活土地经营权

  全省耕地流转率达到34.9%

  农村土地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农户承包地制度改革主要是解决好权能的分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三权分置”,即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把“三权分置”落到实处,四川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至2016年末,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已完成农户确认面积签字确认面积9222.1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91.2%,进度居全国第三,质量居全国前列。全省耕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034.4万亩,流转率达到34.9%,比2012年提高14.4个百分点。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至2016年末,全省已建立市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11个、县级平台152个、乡镇农村产权交易站1855个。全省各级平台共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逾21.3万宗,实现流转交易金额679.24亿元。(记者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