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洪高瞻

16.12.2013  13:51

   

 

 

        本网讯  (记者 杨尚芬 雷欢欢    )  近日,经中央批准,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拟表彰一批“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巴州区人社局劳动监察科科长兼巴州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大队长洪高瞻榜上有名。

    洪高瞻今年51岁,自1994年从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以来,他以踏实为百姓服务的态度,处理突发事件170余起,主动监察用工单位2180余户(次),督促300余家企业为13800余名职工参加社保登记,协助追缴社会保险费1200余万元;为13000余名民工追讨工资、补偿金和兑现伤残待遇1.92亿元,而这些数据的背后是默默的坚守和付出。他被誉为农民工的“贴心人”。      换位思考 工作态度更热情     13日下午,巴中晚报记者来到洪高瞻的办公室,他正在记录刚办理的案件。“我是1994年从教育战线转到劳动监察战线工作的,在这个岗位上,我觉得更有意义。”说起自己的工作,洪高瞻打开了话匣子。     10年前,洪高瞻到某单位去办事,在场的工作人员告知需另一位工作人员办理,但那名工作人员还没来,需等待。等待了近半个小时后,那名工作人员还没来,洪高瞻却看到在场的这名工作人员在电脑上玩游戏。洪高瞻便请其帮忙办理,事情结束后,洪高瞻对工作人员说:“耽误了你娱乐,不好意思。”     “该工作人员听后,很不好意思,脸立马红了。”洪高瞻说,当时他心里也在想,如果老百姓来找自己办事,自己对老百姓不搭理,老百姓的心里会怎样想?从那以后,洪高瞻更严格要求自己,热情接待前来办事的老百姓,耐心听他们的诉求,细心讲解解决办法。      带病工作 为民工讨回血汗钱     工作中,洪高瞻面对的人群大多是农民工、下岗职工、企业职工。“当他们找我们寻求帮助时,肯定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而我们的职责便是协调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洪高瞻说,他处理最多的事便是帮农民工协调讨要被拖欠的工资,农民工辛苦挣来的血汗钱被拖欠,情绪会很急躁。每当这时,洪高瞻都很心酸。     临近2011年春节有一天,洪高瞻接到任务,到巴南高速某标段监督发放农民工工资。洪高瞻来到工地时,发现有两百多名民工的工资被拖欠,情绪激动的民工已和项目负责人闹翻了。洪高瞻见状,立即上前劝解,正在气头上的民工哪里听得进去,混乱中,洪高瞻被打伤了。“当时只觉得右边肋骨处很痛,只能将背弓着才稍微舒服点。”洪高瞻说,后来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诫他至少需休息两个月。     但民工们的工资还没有解决,他放心不下,第二天又出现在办公室,忍着剧痛与同事们一起商量解决办法。最终和项目部负责人谈妥,两百多名民工近300万元的工资有了着落。     在同事李勇的印象中,每年春节前是劳动监察大队最忙的时候,洪高瞻会放弃休息时间,带着同事们到建筑工地、高速路工地去查看询问民工工资的发放情况。如果发现有拖欠情况,他会立即与老板协商,尽快落实民工工资,他被称为农民工的“贴心人”。      事无大小 落实好心里才踏实     对于老百姓反映的事,无论大小,洪高瞻都会认真对待。采访过程中,洪高瞻拿出了自己以前解决过的一些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卷宗,记者看到,在每份卷宗最下栏的备注中,都有洪高瞻自己填写的处理结果,“工资已发、已责令落实兑现”等等。洪高瞻说:“只有把每件事都弄具体了,自己才放心。”     记者采访期间,有7个民工找洪高瞻寻求帮助。其中一位民工前来进行工伤认定,他在填写表格时,洪高瞻耐心地讲解。记者了解到,这位民工已经来过几次了,之前因不知需要哪些资料,洪高瞻便把他所需的申请资料一一列在文档上打印出来。“也许,在你们看来这些都是小事,但这每一件小事都是民工们的大事,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洪高瞻说。     与洪高瞻曾共事11年的李海泉说:“洪高瞻为人正直、清廉,对弱势群体有同情心,不让弱者吃亏;对待企业,坚持人性执法但绝不人情执法。”      宣传法律知识 百姓喜欢听     2005年,恩阳镇一位在某砖厂上班的村民,在晚上下班回家途中不慎摔断了腿,要申请工伤认定。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才能认定工伤,该村民是自己不小心摔伤的,摔伤的,不符合该条例,不能认定工伤。但该村民不理解,多次找洪高瞻办理。洪高瞻说,这些事情说明让老百姓懂法很重要。     2009年,清江镇一位村民的猪丢了,来到劳动监察科寻求帮助。洪高瞻向他解释此事不归他们管,可帮他向公安机关寻求帮助。但该村民十分不解,最后经洪高瞻耐心劝解,该村民才同意找公安机关帮忙。     随后的时间里,洪高瞻更加注重向老百姓宣传法律知识,经常深入老百姓中间,结合具体事例讲解法律知识,深受欢迎。有一年夏天,洪高瞻到巴州区白庙乡讲解法律知识,因为当时停电,洪高瞻讲得汗流浃背,老百姓自发给他打扇,讲到一半时,洪高瞻问是否继续,老百姓们一个劲儿地说“继续,我们爱听。”洪高瞻很是欣慰。     “希望我失业,那就表明老百姓都懂法了,各企业、用工单位都遵纪守法了。”洪高瞻开玩笑说。      帮助别人 不为回报为责任     洪高瞻一旁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老百姓送来的锦旗,都是为了感谢洪高瞻和他的同事们。其中一面锦旗引起记者注意,落款是“江油市马角坝陈恩奎”。洪高瞻告诉记者,那是2007年腊月,江油市20余名民工在巴中某工地上结束工程后,拿不到工资,他们便向劳动监察部门求助。洪高瞻经过与用工单位协商,在过年前将这20多名民工近30万元的工资,一一打进他们的银行卡中。民工们为表感谢,便制作了这面锦旗,邮寄到巴中。     洪高瞻和同事出去吃饭时,发现桌上多了一盘菜,询问得知是餐馆厨师送的,因为洪高瞻曾帮助过他;到餐馆吃完早饭,老板说有人帮他付钱,因为付钱者曾得到他的帮助……洪高瞻说,他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回报,而是心中有份责任。     “他对同事也很关心,常指点我如何执法,如何更有效工作。”同事李勇说。洪高瞻坦言,劳动监察工作有太多的辛酸,但最重要的是看结果。     采访结束时,洪高瞻说,自己的工作干好了就是在做好事,被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是鼓励更是责任,他会继续努力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