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人才强校】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董发勤在学校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2022年7月11日,学校召开人才工作会,分析面向“双一流”和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学校人才工作发展形势、战略愿景、目标任务、方法路径,优化制度设计,部署关键招数和创新举措。会上,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董发勤发表讲话。
在学校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2年7月11日)
董发勤
同志们、老师们:
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历风雨而持续发展的关键“密码”,也是站在新的起点应对任何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识才、育才、爱才、敬才、用才,更是我们高等学校和广大教师与管理工作者的天然使命。
今天,我们在暑期轮休第一天,召开学校人才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学校第二次人才大会以来的五年,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面向“双一流”和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学校人才工作发展形势、战略愿景、目标任务、方法路径,优化制度设计,部署关键招数和创新举措。一天的会议,安排紧凑、内容丰富、讨论热烈、会风务实、效果良好。
近年来,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龙山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体系逐步完善,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全面提升,人才贡献度显著增强,各类人才待遇大幅提高,良好人才生态持续巩固,有力助推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新时期,无论是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还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或者聚焦到“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发展逻辑上,我们都越发深刻地理解“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指导意义。通过这次人才工作会议,我们既要解决对人才和人才工作的认识问题,也要打通人才工作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实现“一理通,百法通”。
今天的会议,相关学院和部门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主要做法、未来建设思路等进行了交流发言,并开展了深入研讨,为新时代学校人才工作积聚了思想动能,丰富了政策工具箱。当前,学校关于人才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人才队伍,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谈几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始终保持人才工作正确的前进方向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千秋伟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领导推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举措,开展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引领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去年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更是精辟地概括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那就是“八个坚持”。这八个坚持,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三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五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六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七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八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八个坚持”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去年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对做好新时代四川人才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强调要大力实施科技强省和人才强省战略,以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更广阔的舞台聚才用才,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聚集高地和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开创新时代四川人才工作新局面。
以上会议精神都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引领,坚持贯彻党中央、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龙山人才强校”战略,全方位做好人才“育引培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具有卓越追求的一流人才队伍,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二、全面深化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保证人才工作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做好学校人才工作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决策部署的政治需要,是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不断提升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现实需要。我们要清醒看到,学校在人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和不足,需要我们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采取强有力的举措,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的“路障”和“堵点”问题。
如何让人才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快变量?开创学校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更不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就会实现。“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是关键”,蓝图再美,关键还在“干”。
一是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四川作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个国家战略布局的叠加区域,具有良好的经济区位优势和人才集聚基础,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绵阳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打造国防科工人才高地。我们扎根科技城,必须抢抓机遇,胸怀“国之大者”和“省之要者”,以人才发展推动学校高水平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依托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优势,利用好董事单位和区域内富集的科教资源和共建共享资源,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有效解决高端领军人才不足、校地企融合不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果不佳、科技与经济融合不深等问题,加快推进新时代学校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系统规划,一体推进,形成近悦远来工作格局。 这次人才会议,学校统筹谋划,深入推进“龙山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深化龙山人才引进计划,提出了龙山创新复合人才支持计划、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科教产城融合人才共享计划,以及支撑人才发展的十条措施等一揽子计划,为学校适应新时代发展多方引才、科学育才、合理用才,提供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实施路径。这就需要全校上下围绕各项计划整体推进,分解任务,锁定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表和施工图,切实推进各项计划与学校和学院的“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与“双一流”建设的目标相衔接。同时,要统筹抓好教学科研、党政管理、服务保障等三支队伍的协同建设,形成以人才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格局。
三是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人才的学科分级分类建设。 “双一流”建设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既是一场学科的突围之战,也是一次人才的竞跑之旅。当前,学校正处于“一流”学科突破的关键期,能不能在关键的“双一流”建设上实现突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能处于什么样水平的赛道上。在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赛道上,人才要充当赛道上的发动机和发展的扳手,“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人才的有力支撑,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人才,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学科建设的大师巨匠、领军人物和青年骨干。在双一流建设的“马太效应”和人才集聚的“二八法则”凸显的时候,资源条件约束的情况下,我们如果平均用力、“摊大饼”式的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也不可能实现一流学科的提质晋位。这就需要在人才的配备和培育上,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发展水平和前瞻需求,在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和政策支持上进行适当的配置、组织和倾斜,抓住关键少数,突出发展重点,紧扣学校学科发展全局所需,做好人才的学科分级分类建设,既要推动人才归队建设做大基数,又要实施学科负责人制度明确建设任务,以学科建设“尖兵”和“先锋”团队,推进学校对标竞进、突破瓶颈。全校上下必须达成这样的共识。
四是要改革人才评价,加强保障,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 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是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长久之计。要用好人才,就必须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破除人才评价、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要积极为人才松绑,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全面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做到创新不问出身、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决破除“五唯”,创新人才评价方式,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畅通人才评价渠道,建立以价值、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四个面向”为任务来源,促进人才成果产出和贡献多样化,充分激发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做好人才的后勤保障,加强人才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快速推进人才发展“十条”,用心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的服务水平,以及爱才惜才的高校人才文化。
三、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2021年5月,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组织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设专章对党的人才工作作出规定,明确了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人才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一是要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结合新时代对人才工作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一次学校机构改革,我们设立了人才办,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管人才,密切与高层次人才的直接联系,精准服务人才发展。党委组织部要充分发挥“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作用,做好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加强与人事部门的有效衔接,做好人才工作的协调保障,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之家”。人事部门要切实结合学校实际,聚焦目标,有的放矢,做好具体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让人才政策真正做到落地见效。其他管理服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落地。各教学科研单位要承担好本单位人才工作建设的主体责任,有力有效地抓好学校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是要全面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 要把做好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建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人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人才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锤炼“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家国情怀,细化融入到对学校的组织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中,不断提高人才的忠诚度。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教师坚决不碰“红线”,还要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要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着力把党内和党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学校事业的发展中来。要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加强党委与人才的常态化联系。要注重在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引导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
三是着力营造敬才重才爱才的良好 文化 氛围。 积极加强对人才政策和工作的宣传,深入挖掘并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特别是要大力宣传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创业奉献的优秀人才,切实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和舒适感,推动形成全校关心爱护人才、拴心留住人才、支持帮助人才的浓厚氛围。要做好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领导干部加强与人才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当好“后勤部长”,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当然,我们尊重人才,但人才不能放纵自己。目前学校还存在高层次和高水平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的情况,部分人才评了教授职称或得到了人才称号就放松了对教学、科研、成果产出的更高追求。教授可能是职称的顶点,但并不是、也不能成为奋斗的终点。同时,高校教师还是一个“甘坐冷板凳”“两袖清风”的崇高事业,也不能简单为了追求物质和经济利益而放弃对事业高尚的追求。
同志们,马克思曾经说:“人类历史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他指出,“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今年是学校建校70周年,70年的发展经验证明,人才兴则学校兴,人才强则学校强,人才提前部署,学校会加速发展。全校上下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用才的智慧,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发挥领军人才作用,开创学校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崭新局面,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建校70周年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