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川人以前咋过元宵节 古代元宵节比七夕更浪漫

01.03.2018  13:04

  ■天府早报记者冯浕

  实习生徐梦琦

  明日便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元宵节,这一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逛庙会,其乐融融。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古时候的元宵节比七夕更甚似情人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大学文新学院院长、教授谭平表示,正如宋代诗人欧阳修这一诗句所描绘的浪漫情境,元宵节是古代妇女少有可以出门游玩的节日,而这也正促成了不少男女的曼妙情事,“相较七夕的悲情,元宵更多的是欢愉。

  卓文君开创蜀人浪漫先河 元宵节更具备情人节特质

  元宵节在汉文帝时创立,发展到汉武帝时要祭祀“太一”,即掌管宇宙万物的主神,后来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记载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古人对元宵节喜爱有加,尤其是女子,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待在闺中,只有元宵节这样盛大的节日才能够外出。谭平表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讲规矩的,男女之别就是儒家思想讲究的规矩之一,不过在一些节庆时节,女性可以自由参加社交活动,比如元宵节,古代女性就可以出门赏灯赏月,参加社会交往活动。

  谭平描绘,“在元宵节这一天,单身的男女一起结伴出游,看月亮、赏花灯、猜灯谜,这样一来一往,两人之间便暗生情愫。虽然古代婚姻都是媒妁之言,但也不乏门当户对被认可的可能。”谭平笑言,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邛崃市)人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开启了蜀人私定终身的浪漫爱情先河,正是这些美好的爱情故事以及古人对这种美好可能的向往,为古代诗人提供了绝妙的创作素材。”

  谭平总结说,虽然现在七夕是被认为比较主流的中国情人节,“但元宵节这样一个普天同庆、万人空巷的节日,可能更具备情人节的特质。

  湖广填四川后会馆数量多 清代成都人更爱会馆过节

  元宵节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扭秧歌……四川人的元宵节,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和其他地方同化。“据我所读的一些关于四川城镇的元宵节记载来看,民俗活动大同小异大。”谭平直言,“虽然欢庆活动的形式例如观灯、赏月、舞龙舞狮等大多相像,不过在一些细节上也会有所区别,而这也正是人们旅行的意义。

  不过,四川人过元宵节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谭平表示:“清代时,会馆是四川人过元宵节的一个重要场所。

  谭平介绍说,湖广填四川后,十几个不同省份的人来到四川,“各地移民来到四川后,就通过建立会馆保持联系,团结老乡,这也使得四川尤其是成都会馆数量居全国之首。

  那时候,在会馆集体过元宵,成为成都人的一种主流庆祝方式,“在会馆聚会,这更加方便了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和自己的老乡进行交流,这也就包括男女间的感情交流。”谭平表示,因为语言和习俗上没有障碍,单身适龄的男女们在会馆也更容易促成美满姻缘,“这样的姻缘也更容易获得父辈的认可。

  唐宋蜀人通宵达旦度元宵 在古成都休闲是一种政治

  古代元宵节非常热闹,“唐宋时期在盛大的节日里,老百姓、官员几乎会倾巢而出。在元宵节这样的节日里,官员、商人、老百姓,甚至是一些没有军事任务的士兵都会参加活动。”谭平介绍说,尤其是唐宋时期的成都,元宵节的热闹程度可能是全国第一,“成都是历史上中国最早的不夜城之一,在唐宋时期的一些盛大节日里,包括元宵节,成都的娱乐场所几乎都会通宵达旦,”谭平直言,“人们通宵达旦观灯、饮酒、赏月、吟诗,商家们也奉行客人不走不歇业的原则。

  成都人的娱乐精神是双向的,“一方面,这样‘放肆’的玩乐,体现了那时候成都人尽情欢愉的娱乐精神;另一方面,通宵营业的商家也体现了勤劳作业的精神。”在谭平看来,成都人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玩乐时可以完全放松,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又可以非常认真努力。

  “我最近在研究天府文化,我和我的同事们都认为成都有一种‘休闲政治’,也就是说,在成都休闲是一种政治。”谭平表示,就拿元宵节来说,孟子提出的与民同乐,在成都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宋代时,每一个月都有节日庆典活动,而每一个节日几乎都有与民同乐的活动,元宵节是开年后最重要的节日,官员们也自然要与民同乐,会集体参加游行队伍。

  在成都一些县城里现在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据谭平介绍,在他的老家广安武胜县正是如此,“每年大年初一和元宵节都会有游行活动,县里的政府官员、包括商会各类机构都会参加。

  元宵节演变

  唐朝

  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宋朝

  宋朝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5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元朝

  到了元朝,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

  明朝的灯节持续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10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清朝

  进入清朝,宫廷不再办灯会,但民间的灯会仍然壮观。虽然灯会只有3天,但也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元宵节民俗

  挂花灯

  此习俗源于东汉,南北朝时已蔚然成风。每逢正月十五,全国各地有不少灯会灯展,例如北京北海公园元宵灯会、四川自贡灯会、哈尔滨冰灯节等。

  舞龙灯

  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斩杀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李世民,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

  走百病

  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祭门、祭户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