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产业脱贫致富 贫困群众上演“变形记”

17.07.2017  11:46

 

        ——走进南溪区聚焦扶贫攻坚纪实报道之二
□蔡征波 刘昌盛
    炎炎夏日,翠绿繁茂的青草是割了一茬又长一茬。南溪区刘家镇大庙村贫困户林应成正抱起一大摞刚割好的青草直奔牛圈,虽然身材瘦小,但面对15头“吽吽”直叫要吃的牛仍让他脚步急促。“养了这么多牛虽然累,但我原来的危房已重建了,老婆也有残疾人补助,凭自己的劳动一定能脱贫致富,党的政策就是好。”林应成一边向圈里撒着青草一边说道。
    看着圈里低头吃草的黄牛,林应成轻轻抚摸着它们,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宝贝,也是他脱贫致富的希望。
    但让笔者吃惊的是,让他如此爱惜的黄牛却并不属于他!
    “这些都是我领养的牛,只负责喂养。一年出栏后利润的提成和补助款少说也有五六万的样子。”林应成满脸笑容的算着一笔账。他说,虽说是寄养,但他就像宝贝一样照料它们,希望他们天天长膘,早日卖出好价钱。
    而这一切源自该村在脱贫攻坚中,产业发展带来的希望。“大庙村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发展养殖业极为适合,征求了村民意见后,肉牛养殖辅以家禽养殖也就承载了大庙村脱贫致富的希望。”该村第一书记刘迅说,发展产业是“造血”的关键,如何让产业落地便是发展的前提。
    资金从哪里来、如何保证喂养成功?“有了那么好的扶贫政策就要用起来,按照自愿的原则,村里整合了贫困户区级产业周转金作为股金,整合资金办大事,统筹贫困群众共同发展。”刘迅说,资金有贫困户产业扶持金,养殖技术有畜牧部门保障,“万事俱备齐攻坚,脱贫就有保障了。
    为让项目惠及大众,大庙村还成立了种养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大项目小型化”模式,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达到“建一类基地、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的。而今,试点推行的寄养肉牛项目,通过合同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预计能使领养肉牛的每户贫困户年增收7000元左右,这也为贫困户打下了强心剂。
    发展中,效益是最好的催化剂。下一步的发展,在扶贫政策的激励下也在酝酿当中了。“我们正在申请80万元的产业培育基金,争取把产业做大做强。”刘迅说,为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区上负责协调资金,既有80万元主导产业培育基金,又有2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产业发展周转金及400万元的插花贫困户产业发展周转金。
    为了使资金催化出更多扶贫项目,南溪区不仅设立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还开通贫困户小额信贷渠道,使建卡贫困户可申请3到5万元的小额信贷用于产业发展,同时对贫困村的专合社进行2万元、5千元金额不等的奖励,为贫困村提供各种资金保障。南溪区在保障扶贫资金的同时,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培育贫困村主导产业和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
    如今,在脱贫攻坚中,南溪区村村都有产业发展支撑,林丰乡青山村猕猴桃种植、裴石镇石林村的黑山羊养殖、大坪乡石松村的白鹅养殖等特色不一的产业,都欣欣向荣。
    目前,随着各项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南溪区已有19家龙头企业与贫困村签订发展合作协议,86个专合组织、48个新型农庄(场)已相继建立,“一村一品”逐渐形成,带动效应不断提升。
    “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综合开发,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质、有名气的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产品市场化、品牌化。要继续用好用活各类产业基金、扶贫资金,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1到2项主导产业,提升脱贫实效。”南溪区委书记肖敏说,“我们要继续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形成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出路的产业发展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