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到户精准扶贫 珙县孝儿镇打响攻坚战

23.09.2015  10:30

 

宝兴村工厂化大蚕房

 

桑园立体开发助农增收

 

孝儿镇新区一角

 

波浪桑海银珠新村

 

通社公路进农家


        □袁泽平 蔡征波
    丰收的秋,不再是整齐划一的金黄色,在宜宾市珙县孝儿镇大地上呈现出别样的色彩。
    在这个“巴蜀蚕茧第一镇”,桑园综合开发达到了15200亩,漫山遍野都是桑树的绿浪涌动,5624户人在养蚕,涉及人口21641人,人均蚕业收入达6801元。
    昔日的贫困村,如今的小康村,是什么让旧貌换新颜?孝儿镇的父老乡亲心中敞亮,是特色产业的发展成功,才让他们鼓起了腰包,斩断了穷根。
    产业之路越走越宽,致富之经越念越顺,但是孝儿镇党委、政府也不敢忘记,摆在他们面前还有另外一组数据:孝儿镇还有贫困农户1159户,占总农户的14.7%,贫困人口3431人,占总人口的11.4%。
    孝儿还没有真正实现全面小康,贫困依然是孝儿最大的短板。
    向贫困宣战!2014年以来,孝儿镇党委、政府乘势而上,狠下决心,充分发挥孝儿镇坚实的产业基础,打响了一场产业到户的精准扶贫攻坚战。
以蚕桑产业作为支柱
孝儿产业扶贫把桑树变成“摇钱树
    桑树就是摇钱树。在孝儿,村民们算清了一笔帐,一亩桑园在完全投产后每年能喂养4到6张种,产值能达到5000元以上,再加上在冬季还可以栽种一季大头菜,在桑园地中间套种黑红苕黑花生等黑五类农产品,用桑枝条来产优质食用菌,这样循环利用综合开发,每亩桑园每年的收入不会低于8000元,上万元也绝对不是梦,而种传统的水稻玉米每亩的产值也就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
    脱贫致富,孝儿在蚕桑产业上找到了出路。实际上,孝儿搞蚕桑产业历史悠久,但是由于传统蚕桑技术落后,养蚕、种桑树人工成本高,前些年好多村民都放弃了。
    时过境迁,如今走进孝儿镇宝兴村的蚕房,一切都不是想像中的老模样。传统的蚕桑生产场景早已经放进了博物馆,孝儿蚕桑产业正在转型为科技引领、立体发展的现代农业。宝兴村严格按照“蚕桑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进行发展,通过小蚕共育、自动化上簇、统防统治、工厂化养蚕等技术创新,推进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投资建成2180平方米工厂化室外大蚕棚一个,可入住蚕农15户,年养蚕240盒,年产值36万元。
    实际上,为使蚕桑产业发展得到整体提升,孝儿镇重点在科技引领上狠下功夫,在桑树品种上求突破,积极推广“特优二号”和“龙桑14号”等优良桑树品种,同时积极推进一步成园放田栽桑工作,标准化栽种桑树,全镇良种桑栽种面积达3万亩,桑树优良化率达98%。在批次上求突破,今年在条件成熟的村积极推行多批次养蚕,变一年养4次蚕为5次蚕。在标准化生产上求突破,积极推进小蚕共育、蚕病统防共治、联户集中共养和工厂化养蚕,既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升了蚕茧质量,实现单产最高达每张种55公斤。
    挣得到钱,群众的积极性又高涨起来。孝儿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把蚕桑产业作为贫困户到户扶持重点项目大力推广,鼓励农户放田栽桑养蚕,借助“公司+农户”模式,促进龙头企业智溢丝绸公司为农户无偿配套种苗、肥料、薄膜、技术培训,搞订单式收购,贫困户不用出一分钱就能发展一亩桑园。
    如今,孝儿镇已成为全国蚕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孝儿镇生产的蚕茧以茧型大、茧层厚、茧丝长、色泽好、解舒高而深受进出口厂商欢迎,已成为重要的丝绸进出口原材料生产基地。
    今年6月以来,孝儿镇又专门制定了产业到户扶持项目规划和政策,为所有贫困村精准规划,大力发展821亩蚕桑,488亩经果林,81.5亩茶叶,63亩中药材以及其它养殖业。走近孝儿镇双油村这个贫困山区村,只见曾经的荒山变成了一块块整齐的梯田,孝儿镇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做精的思路正在这里变成现实,该村安吉黄金茶产业2015年预计能收入200万元以上。
    “南广河畔换青天,千家万户植桑田,风调雨顺禾苗壮,推进新村建家园”,如今,孝儿镇正为同步奔小康不断夯实着产业之基,挖断“穷根”。
依托蚕桑产业多点发力
孝儿产业扶贫带领人们全面致富奔小康
    来到孝儿镇波浪村,这里的桑田如绿浪涌动,蔚为壮观,桑田旁边一栋栋村民“别墅”更是惹人陶醉。
    波浪村二社蚕桑大户陈均华如今住在一栋300多平米的小洋楼,谁都没有想到,十年前陈均华一家还是贫困户,住在低矮的瓦房内,这些年他靠育蚕苗和套种黑红苕、黑花生等黑五类食品,全家一年收入能达18万多元,一家人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
    孝儿镇依托蚕桑产业多点发力,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和平安社区,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安全的新场镇!走进孝儿,您可以看到: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条条进村入户的水泥路串联着桑海、小楼,铺展成一幅幸福美丽新村画卷。过去的孝儿镇是 “山高坡陡地皮薄,十年九旱水源缺;公路未通是死角,群众致富无着落。”2014年,孝儿镇采用“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方法,政府投资4152万元,群众筹资1600万元,投劳20余万个,共签约硬化通村水泥路135.86公里,目前已经硬化完工115.6公里。如今,孝儿镇通村水泥路入户率达到80%,99%的农户受益,彻底冲破了制约孝儿发展的瓶颈。
    ——看新村建设,是桑海与新村 “产村相融”的大美无边。徜徉在波浪村,这里的“宜宾市产村相融银珠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搞得风生水起。以“科学规划为基础、基地建设为依托、科技引领作支撑、综合开发为抓手、产村相融为目标”,围绕全村蚕桑产业示范片建设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路随产业走,水随产业流,钱随产业投”的思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05万元硬化水泥路3公里,投资60万元新建高标准排灌渠900米,投资10万元硬化生产道路5.4公里,投资12万元整治库塘7个,全村建沼气池285口,集中处理垃圾池24口,极大的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村两委积极动员群众栽桑,达到桑园无缝连接,建设波浪桑海,形成桑树育苗、桑园观光、养蚕体验、桑蚕产品品尝、桑蚕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蚕桑产业带,成为产村相融、环境优美、群众富裕的美丽新村。
    ——看场镇建设,孝儿场镇正在迅速完成 “城镇化”的要素提升。今年以来,孝儿镇抓住省级安全社区建设机会,大力推进场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水平。孝儿镇提出了“抓九大安全项目,促全镇安全和谐”的工作思路,在全域推进九大项目的同时,重点抓好安全干预项目的实施,开展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五进”活动全力推进建设工作,达到“安全、健康、和谐”的最终目标。目前已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已完成了道路防护栏、天网工程、亮化工程、学校安全设施、涉水安全设施、管网下地、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等安全促进项目建设,有力的改善了孝儿镇人居和发展环境。乘势而上,大有作为!孝儿镇党委政府正以“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情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产业扶贫到村到户的精准发力,与贫困“决战”,谱写孝儿全面奔向小康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