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五治”工作法强力助推河长制工作

13.10.2017  11:00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达州市达川区积极践行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思路,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水域水量水质并重、预防保护治理齐抓的原则,坚持“河长主治、源头重治、系统共治、依法严治、群防群治”的“五治”工作法,努力实现河库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恶化,逐步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目标。

    一是坚持河长主治。 达川区迅速构建了区级—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段)长体系,明确各级河(段)长工作职责。创新制定了联络员工作制度、河道巡查制度、督导检查制度、联防联控制度、信息报送制度、会议制度和考核办法等七大制度,各级河长认真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坚持常态化定期巡河制度,及时分析研究巡河问题根源,制定问题、目标、任务、责任“四合一”工作清单,强化日常督导,做到情况明、责任清、措施实、督查严。

    二是坚持源头重治。 坚持以源头治理为核心,按行业管理、属地管理、多部门共同管理的原则,针对污染量大、污染面宽、整治难度大的污染源,落实“三包五定”责任制(区级领导包片、主管部门包案、乡镇包人,定工作目标、定工作任务、定完成时限、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实行区级部门、乡镇单独整治,多个区级执法部门联合执法整治,乡镇与区级部门上下联动整治,采取关停、关闭、搬迁、达标排放等多种整治手段,扎实开展畜禽养殖污染、场镇生活垃圾、生活用水污染等整治行动,从源头上遏制污染源的产生。

    三是坚持系统共治。 坚持“治污水、护好水,保水质、降水耗,控源头、管全程”的系统思维,统筹河库水量管理、水质保护、水生态修复,大力实施严重污染河库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良好水体保护“四大行动”,坚决禁止在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新、改、扩建与供水设施或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健全监测监督体系,实行定期检测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质达标情况,切实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

    四是坚持依法严治。 时刻保护高压严打态势,充分整合水务、海事、公安、环保、农业、畜牧等部门执法力量,全力开展涉水违法违规“绿剑”行动,重拳整治“乱建乱占、乱采乱挖、乱排乱放、乱堆乱弃”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水行政监督执法,依法严厉打击拒不整治,畜禽养殖违法乱排偷排污水、非法采砂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决不下不为例,决不姑息迁就。

    五是坚持群防群治。 着力统筹辖区河库河长制工作和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制度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治水公约,将党委政府的号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运用公示牌、宣传标语、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河长制工作,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激发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公布各级河库长信息、工作目标、监督举报电话,主动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检验,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共治”的治水新模式。

    截止目前,达川区共设立河(段)长1250名,库长111名,各级河库长巡河巡库达千余次。设置场镇饮用水源保护区33个,设立饮用水源地标志标牌140个,拉设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隔离网33处共36.3公里,清淤河道50余公里,取缔非法采砂场27处,拆除沉砂池41口,撤离采砂船只28艘,切割非法采砂船6艘,关闭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47家,拆除碍洪危房1处,建成场镇污水处理厂7座,七里沟河黑臭水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