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 我省残疾人事业跨越发展
2015年9月,我省承办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
南充市蓬安县相如镇清水铺村村民李杰文双腿高位截瘫,他自立自强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四川省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
四川省残疾人服务外包就业(实训)基地现场。
□丹童(图片由省残联提供)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8月27日,即将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凉山州会东县小岔河乡9岁听障儿童桐桐(化名)正在声情并茂背诵古诗《赠汪伦》,而在桐桐3岁以前,患有严重听力障碍的她只能用尖叫和哭声表达自己的意愿。桐桐的变化,是我省多年来始终如一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一个缩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残疾人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我省有620多万残疾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心、重视下,过去五年,我省以“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为抓手,从制度、政策、资金、服务上多管齐下,我省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5年我省残疾人事业专项投入超过124亿元
“女儿的康复,让我们一家人生活更有希望。”桐桐的妈妈向女士说起孩子近几年的变化,连声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57岁的李玉枝也有同样的感受。李玉枝的孙子希希(化名)今年6岁,患有轻度脑瘫的他曾经走路不稳,一家人为了孩子康复,东奔西跑花费了20多万元。受益于我省开展的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减免了手术费用和康复费用后,今年,希希已经基本康复并成为当地一所小学的一年级新生。
过去五年来,省委、省政府格外关心、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着眼残疾人民生,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涉残特惠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实施了一系列民生项目,建设了一批残疾人设施,加强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使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全省残疾人事业取得巨大变化。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历次全会,特别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发展残疾人事业作出重要部署,《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多项残疾人重大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之中,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构建了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顶层制度设计。今年,《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要求“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充分体现了省委对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特别重视、特别关心。
为了帮助像桐桐、希希这样的残疾儿童,从2012年起,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实施了“四川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工程”“聆听世界”人工耳蜗助听工程等8个残疾人民生项目,并将这些项目连续8年纳入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其中,近五年共投入资金51.4亿元,受益残疾人1305万人次。五年来,全省残疾人事业专项投入总计达到124.7亿元,年平均增长16%;2017年各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总量首超25亿元。
省委、省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特别重视处处彰显,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残疾人事业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连续5年,我省将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等7个残疾人专项工作纳入省委对市(州)党委的保障目标考核;召开了全省第五次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每年定期召开省政府与省级群团联席会议;建立三项残疾人重大特惠制度,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补贴等重大制度,每年180余万残疾人直接受益;实施“全省每个县建成一个残疾人服务中心”民生实事;完成省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
量体裁衣精准服务
5年为残疾人提供1.27亿项次“一人一策”服务
潘远香,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二级肢体残疾人,由于双腿瘫痪,30多年来她一直靠双手爬行,被大家称为“爬行女”。多年来,她自强不息,在当地残联的精准“量体裁衣”式服务帮助下,她创办“犇犇肉牛养殖场”,用双手“走”出一条创业路,带动周边20多名残疾人发展肉牛养殖,2017年实现肉牛销售500多万元。
大英县精神障碍病人陈某病发迷路后,被好心群众送到派出所,民警问她认识谁,她说谁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奉楷——大英县残联专干奉楷。原来,陈某19岁就患上了精神障碍,一家5口人日子艰难。为了帮扶陈某一家,社区残联专干奉楷多次上门为其制定实施了“量服”方案: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协调学校解决其子学费问题;为其发放了临时救助,为其丈夫协调解决临时工作。
“倒立娃”颜玉宏结束了长达10多年用双手代替双脚,倒立支撑行走的生活,实现直立生活并走向运动人生;全身上下只有两个指头可以动的董建,实现了“网店”创业梦想;精准康复助力听障儿童刘鹏回归有声世界……
这只是我省开展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以下简称“量服”)以来,全省受益的320多万残疾人的一个个缩影。
2010年,我省残联系统在成都市试点的基础上,将“量服”模式向全省推开,始终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以精准动态掌握每个残疾人具体情况和需求情况为基础和前提,以“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为关键和核心,以残疾群众的直接精准监督为根本保障,以“互联网+”精准管理为根本依靠,全面持续深化“量服”,建立健全了“量服”四大机制,全面实施“量服5335”战略,形成了一套从理念、方法、标准到监督评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精准服务残疾人新模式,促进残疾人事务治理发生根本性变革,走出了“量服”这条具有四川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科学道路。“量服”因此荣获了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最高奖。
在持续深化“量服”“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中,我省切实将各级各部门扶残举措落实到每名残疾人。实施精准康复,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及辅助器具适配累计483.79万人次。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0%,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比例超过80%。持续开展残疾考生高考精准服务工作,为202名残疾考生参加普通高考提供合理便利措施,四川符合录取条件的上线残疾考生录取率连续五年保持100%。大力扶持残疾人发展增收,精准培训残疾人86.77万人次,精准扶持残疾人发展生产217.92万人次,帮助392.32万人次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为35.84万人次残疾人发放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直接补贴。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9.3万名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20余万名重度和贫困残疾人在家中实现了康复体育健身。
过去5年,全省残联系统通过“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为抓手,残疾人民生显著改善、残疾人得到更多实惠。“量服”平台显示,5年来,全省残疾人得到多达1.27亿项次的实实在在服务,年人均服务达7.5项次,残疾人民生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