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 残疾群众一个都不能少

11.09.2018  04:41

 

        □特约通讯员 唐巍
    扶贫无盲区,对症需精准。残疾人群体是扶贫工作短板中的短板,如何精准施策、有效帮扶,关系到脱贫攻坚大局。近年来,安州区针对贫困残疾人群体在增收、教育、照护等方面的需求,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帮扶路。
    9月5日,天蓝如洗,走进安州区花荄镇前进村8组因残致贫的村民梁明洪家,他不住地感慨,“多亏了党委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帮助,如今的日子才有了盼头。
    梁明洪今年52岁,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系二级间歇性精神病患者,一双龙凤胎儿女均为一级脑瘫患者。前几年,他妻子又遭遇了车祸,一贫如洗的家境更是雪上加霜。
    脱贫攻坚战役启动后,区残联工作人员走访摸排了梁家的困难境况,对其家里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双胞胎被送到省八一康复中心免费接受了脑瘫儿童手术,并在区残疾人康复中心长期免费进行康复理疗。为切实帮扶梁家脱贫奔小康,区残联联系爱心人士定期资助,并帮老梁在孩子就读的学校内找了份工作,解决了老梁的后顾之忧。
    生活的艰难并没有打垮一家人的斗志。走进梁家堂屋,各式各样的复健工具井然有序,双胞胎姐弟正坐在椅子上,等父亲带他们进行康复训练。“现在日子好过多了。”老梁感叹道,屋子里的康复训练床、平衡杠等复健工具,都是党委政府无偿赠送的,孩子们的病渐渐有了起色,双胞胎进校念上了书,家里的欢声笑语也越来越多了。
    安州区共有残疾人30600名,其中持证残疾人有14910人,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劳动就业能力弱,而残疾人贫困户更是困难群体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帮扶更需精准施策。该区通过“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帮扶服务,建立了贫困残疾人数据库,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从资金、项目等方面进行倾斜,通过“靶向”实施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康复救助等各项措施,确保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名有需要的残疾群众身上,全面推动残疾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精准扶贫除了发展产业外,关键还要激发贫困残疾人的志气,提高他们就业创业技能,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安州不仅鼓励残疾人不等不靠,发展产业,还通过帮助残疾人致富能手创立“阳晨汽配有限公司”“雎水金华养殖合作社”“祥泰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省、市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助残扶贫基地,辐射带动一批残疾人精准脱贫。
    石鸭村八组残疾人黎元军便是受益者。老黎右腿残疾,全靠区残联牵头引线,联合当地党委政府教他养鸭,还帮他申请无息贷款,为他发展生产提供了启动资金,现在每月他的收入能达4000多元。“我腿脚不利索,原来只能靠政府救济生活。从没想到,有一天也能自食其力!”说到现在的好日子,老黎笑得咧开了嘴。
    与此同时,该区创新利用合作社实施股权量化分红,将扶持资金变股金,通过合作社收益分红用于帮扶因残致贫的贫困残疾群众。目前,全区已投入15万元,帮助全区30户一户多残残疾人家庭、22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股权量化份额长期固定分红。
    该区还精准实施岗位培训、农村技能培训,重点康复项目,“金秋助学”教育扶贫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如今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1797人中,有1139人已摘掉“穷帽”,脱贫奔康不留一户一人的目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