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动助推精准帮扶

06.09.2015  10:32

□记者  颜婧  吴亚飞
        8月21日,宜宾市屏山县万涡村的贫困户杨永不顾烈日当头,忙着在李子园里修剪,“加把劲,今年一定要脱掉‘贫困帽’!”这个夏天,杨永的李子卖了3万元,相当于过去5年的总收入。
        屏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重点县,这里有78个贫困村、逾3.8万贫困人口。在新一轮的精准扶贫推进中,屏山县一改过去单一、分散、短期的扶贫方式,探索运行支部联动、产业联动、协会联动、设施联动和大户联动的“五大联动”新机制,让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25.49%下降到去年的12.1%。
支部+大户联动实现从村到户的精准帮扶
        早在2008年,屏山就在地缘相连、产业相似的锦屏村、集翠村“试点”,通过建立联合党总支,引导农户进行茶果套种,茶果每亩综合产值达1.4万元以上。
        今年初,先富起来的锦屏村、集翠村共同“牵手”相邻的贫困村万涡村,建起了锦屏集翠万涡联合党总支,并确定了“组织联建结对、分类因户施策、基础先行铺路、产业务工找钱、教育卫生斩穷根”的发展思路。屏山县还启动“贫困村党建促进行动”,组织贫困村的代表先后前往成都、雅安以及本地脱贫奔小康的筠连县春风村、五丰村,高县大屋村等地交流学习。
        屏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银西国介绍说,通过把先进村的经验、产业、技术、渠道复制到贫困村,“形成强村带弱村,大户带动贫困户、先发展起来示范户带动普通群众的效应”。
        今年上半年,万涡村在联合党总支带领下,抓住屏山库区旅游开发机会,共同发展起12家星级农家乐。梨花节期间,三个村共接待游客达8万余人,收入达500万元;联合党总支还鼓励产业大户利用地缘相邻、村民间互为亲戚的优势展开结对帮扶,如今,每10户产业大户对口帮扶20户贫困户的模式已形成,产业大户将固定指导,直至贫困户脱贫。
产业+协会联动实现“1+1>2”的效应
        产业是脱贫的根基和检验标准。支部和贫困户“结对后”,“1+1>2”的效应正在体现。
        锦屏村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销售的栽种“四统”模式移植到万涡村后,丰产果园产量增长20%、亩产值增长50%。万涡村装上了近500套杀虫灯、喷雾器,实现了茶果修枝整形、施肥、清园打扫等全程监控,更申请通过省绿色食品基地认证,建成了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园。
        产业上了规模,但能卖上好价钱,才是脱贫致富的关键。贫困村的产业发展通常布点散、品牌杂。为此,锦屏村发挥自身拥有锦茗茶业和锦果果业两个省级示范合作社的优势,将万涡村的285户村民纳入进来,和合作社成员享受同等“待遇”,在技术支持、市场讯息上得到服务。万涡村村民宋帮国今年的李子批发价比去年高出30%,“协会与宜宾多家大型超市、批发市场签订的销售合同,让我们都受到实惠。”  锦屏村村支书、三村联合党总支书谢天金已经盘算着开微店、淘宝店,并组织村民培训的相关事宜:“让万涡村脱贫致富,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
基础设施联动生产生活实现服务全覆盖
        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联动村之间还启动基础设施联动,通过路相连、沟相通,实现共建、共用、共享。
        针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基本都“一穷二白”的现状,强村在伸出援手的同时,还着力用好政策、优化建设方案。谢天金介绍,锦屏集翠万涡三村,一方面由联合党总支牵头,整合包括公路硬化、生态发展、产业发展等相关的涉农项目资金,另一方面则利用专合社在农资出售、门面租赁等方面的集体收入,建立起基础设施公益基金。今年以来,三村新建沟渠11公里,水池108口,通过共用一个供水系统,实现供水全覆盖。万涡村的环线公路也与另外两个村连通,村里产的李子直接就能拉到水果交易市场卖个好价钱。
        目前,联动机制开始向“服务全覆盖”着力。“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解决后,将逐步满足其看病、购物、上学等需求。”银西国说,下一步将在联合村推进完善三村阵地服务功能,建立远程教育中心站点,合理布局村小校点、卫生室、农家超市等,“让贫困村群众能通过日新月异的变化,树立和发挥更强的生活自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