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动扶贫进入新阶段:贫困农民产销一体化
“贫困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减贫是全球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多年来,在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下,包括国际组织、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相关机构的支持和关心下,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了或者提前完成了联合国确定的减贫发展目标。总共减少了7亿多贫困人口,成为全世界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减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从上世纪90年代实施的八七扶贫规划开始,到本世纪已经实施的第一个十年减贫规划,对中国这一轮的减贫规划已经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未来15年,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是发展的关键期,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继续加强减贫与发展合作,共享减贫经验,促进减贫事业发展,以南南减贫合作知识分享网站的建设为契机,共同探讨减贫战略和政策,推动中国扶贫机制和政策创新。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这是世界各地政府要实现的目标。我国在过去30年实现了7亿人脱贫,创造了耀眼的成绩,也因此成为全球扶贫事业的排头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提出和实施了精准扶贫新方略,并提出要加强国际减贫领域交流合作,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事实上,不论是大数据分析,国际经验共享,还是机制落实保障,脱贫策略都离不开互联网的作用。”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减贫需要信息通讯技术的驱动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郝福满在2016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扶贫的经验可以总结为四点:一是逐渐改革自己的体系,使市场力量能够提升中国普通劳动力的劳动率和生产率。二是推进国外投资,利用外国经验来发展自己的体系。三是开始新的实验,学习过去的经验,同时也兼收并蓄。四是开展精准扶贫项目。中国希望能够在未来成功让7000多万人脱贫,这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中国在减贫方面的经验和战略,也给其他国家提供相应的灵感。
中国要想继续取得扶贫成功,以下三点很重要:第一是中国需要继续实现相对较快的增长,不一定像过去那么快,因为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某些产业的劳动力正在大幅下降。第二是中国的产业正在向高科技以及服务行业转型,更多的投资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是创新对于生产率的增长,这点也很关键。
要实现第二个100年的目标,需要有更多人去分享。对于每一个快速增长的国家来说,发展质量的增长是很关键的,这是一件好事,人们努力工作,这是很好的趋势,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慢慢开始发展,公平发展也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脱贫,所以,共享发展也是中国的一个目标。首先,需要投资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本,这在中国各个行业领域都适用。需要提升人们的流动性,让人们去追寻自己想做的工作。需要实行精准扶贫,我们也听到了很多中国机构都在努力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是比较全面的保障体系,希望这个体系能够更有效地去实现减贫目标,同时也不能让这一体系成为自己的桎梏,这也是未来的重要目标。
除此之外,不只是农村,城市也应该实行这样的任务,因为贫困也是城市当中出现的现象。政府的政策应该向城市和农村并举的方向转型,这样才能够实现全面减贫。我最喜欢邓小平的一句话,就是要必须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中国也在帮助世界上其他地方,包括发展中国家人民实现脱贫。
我坚信,我们的目标必须要宏大,必须要有更多的共享资源,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朋友们都需要这样的有用经验。中国政府所进行的这项事业也将更进一步地推动信息共享,减贫需要信息通讯技术,这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力。获得信息通讯技术将使人们更容易脱贫,中国现在有一半的人已经实现了与互联网连接,包括阿里巴巴,它在全世界都很著名,淘宝村,农村淘宝都非常著名,这是一个创新的融资方式,让更多的人包括农民能够获取信息通讯技术带来的收益。
私营企业所做的这些努力,也将会帮助我们将互联网信息共享传播到整个世界。
国际社会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去实现我们全球信息通讯技术方面的目标,减小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差距。最近有一个世界发展报告提出,我们需要实现更多信息通讯技术方面的改革,让更多人获取宽带互联网,也需要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努力。
如今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让我们去尝试通过电子的方式拓展减贫。世界银行和很多其他的发展机构,包括亚开行等机构,在进行信息通讯技术的开发来推进扶贫。很多同事也都清楚这个事业的重要性,这个项目也得到了多方支持,我们希望能够进行更多的信息共享,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减贫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而且也在拓展自己的国际步伐,这些都是很好的。中国思想开放,同时也开放投资和贸易,来发挥自己的生产潜力。中国也在努力与世界分享信息,以及中国30年的扶贫成功也提供了发展经验,我认为非常重要,我相信我们会有一个成功的未来。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电商扶贫有利贫困农民产销一体化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理解精准的扶贫有两层含义:第一,扶贫工作对象要瞄准贫困人口。比如,工作地域是否在贫困县、贫困村等这些贫困地区,瞄准的是否是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第二,扶贫工作注重效果。在瞄准扶贫对象之后,所开展的项目是否针对他们面临的贫困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比如增加收入、提高农民自身的能力等,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效果是衡量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
与政府机构相比,公益组织资金投入低于政府机构,规模较小,是参与扶贫工作的劣势,但是,公益组织的灵活性更强,也具备一定的优势。政府推行一种模式或者出台一个项目,更为慎重,规划的时间和决策的流程比较长。而公益组织相对灵活,在实践新的方法与模式、结合运用新技术方面,实施起来比较容易,有利于发现有效的新方法或模式,来解决一些小范围的问题。这些方法和模式如果能够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公益组织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我想,公益组织要做到精准扶贫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第一,要调动资源,发挥优势,动员自己的合作伙伴,相关合作方关注贫困地区;第二,项目设计方面要瞄准贫困户,注重扶贫效果,操作执行方面要关注到问题区域;第三,方法研究和创新都要注重效果,通过我们的工作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生活状态,提高他们的能力。做到这三点,公益组织就可以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了。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扶贫不是拿钱给穷人就能解决问题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农民“能力脱贫”。电商扶贫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将全国的消费市场与农村的生产、制造、销售直接对接起来。首先是整体上完善了农村商业基础设施、提高了农村互联网使用能力,通过互联网将信息、商业、金融服务向农村渗透、向农村赋能;二是进行组织上行农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运营,帮助农村特色产品、有品质的商品外销全国。互联网突破了商业交易的地理空间和时间限制,让商业和产业被重新定义,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这样就可以帮助边远农村及社会边缘人群。这些举措实现工业品下乡,同时让农产品面向全国销售,形成了网销+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新实体经济”。而农村的新实体经济体系的建立本身,可以给农村的市场开发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好效益,又可以进一步拉动电商扶贫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