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内江做出“大文章”

12.06.2015  11:32

与阿里巴巴、赶街网等知名电商合作,线上线下“双销售”,成功推出资中塔罗科血橙、威远生姜等系列品牌;联合多家快递公司,打造快捷高效的物流,提升电商服务水平;突破单一产品,多元化推出特产,“内江造”日益响亮……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在“三农”工作领域将电子商务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宽带入村——

 

助力传统农业“触网

 

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家住威远县新店镇民富村的左骏却一点也不担心工作问题。因为,去年2月他就为自己做好了打算——回家乡发展农业电商。

 

如今,左骏与表哥林金文共同经营的名为“土老冒”的电子商务公司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生姜、辣椒、大头菜是新店的主要产业,也是“土老冒”的主卖产品。

 

为了吸引更多客户,两人不断增加商品品种。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新推出的“家乡味道”系列,包括泡菜、腌菜、小煎兔、辣子兔等,很受欢迎。

 

初步统计,去年“土老冒”营业额达40万元。虽然收益并不乐观,但对于林金文和左骏来说,这是他们发展事业的重要一步。

 

左骏和林金文回乡创业为我市传统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为他们助力的是我市实施的中国电信国家“宽带乡村”工程。

 

左骏告诉记者,“土老冒”的成长仅是宽带入村后衍生的一个小插曲。

 

据悉,我市以“宽带乡村”国家试点工程为契机,大力提升农村地区宽带普及程度,推广农村特色应用,积极打造“宽带乡村”应用示范镇、村、点,带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网络化发展。去年,我市成功地将东兴区、威远县、隆昌县纳入“宽带乡村”国家试点工程,今年将余下的市中区、资中县纳入“宽带乡村”全省试点范围。到明年,我市将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宽带“全域覆盖”,建成全省、全国示范工程。

 

自建平台——

 

打造内江特色电商

 

乡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观赏鱼种苗基地,规模居全国第四位。

 

该合作社的理事长李进,已经有35年的养鱼经验。为了便于管理, 2013年他便在基地内安装了监控设备。

 

说到科技养鱼,就不得不提电子商务。”李进认为,养鱼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销售,而电子商务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去年一年的销售额才2000多万元;而今年通过电商,仅1~3月就有1000多万元的订单。

 

据了解,乡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所在的电子商务平台“西部·四川内江水产电子商城”,是四川唯一的省级水产电子商务平台,也是我市在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该网站包含企业展示、大宗产品批发交易、在线商城和资讯四大平台,各平台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目前,已有30多家内江本土涉渔企业加入。

 

打造内江特色电商平台,是我市发展农业电商的一个主要特点。提到特色,就不得不说四川农产品数据化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

 

该服务平台以内江为依托,整合了四川省农业及农产品资源,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致力于把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经营主体组织起来,结为一体化组织,分工合作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农产品流通。

 

日前,在银山农产品公共集配中心蔬菜集配点内,当地的村民十分忙碌——有的将收获的茄子装入筐,有的将货物称重,有的将装好的茄子抬上货车……

 

记者了解到,这些茄子主要发往成都。目前,集配点日均发货量达3万斤。

 

我的果子下半年就能盛产,到时通过这个平台,我一定会获得不错的效益。”集配中心的建设让塔罗科血橙种植户王再生对未来的销售充满希望。

 

另辟蹊径——

 

农业大县勇闯“互联网+”道路

 

如今,农业大县资中有一个新的头衔,即“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互联网+”时代,这个农业大县准确把脉定位,搭上了电子商务快车。

 

在众多城市积极邀请知名电商下乡的大背景下,资中县另辟蹊径,采取“商会+公司”的运作模式打造本地电商平台。

 

由资中县商贸商会牵头,整合全县40余家传统商贸企业,成立了“京川物流”,打造“京川优购”电商平台,并依托其在镇、村成熟的传统商贸网点,以及商品供给、配送体系等基础资源,实现“网上商城、线下超市、同步推进、同质同价”。

 

网上购物、线上销售、水电费代缴、购买车票……这些便捷的电商交易服务,以前只能在城里实现,如今已延伸到我市农村,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购”。

 

资中县银山镇平安寨村是京川优购打造的全县第一个村级服务站点。

 

与一般的便民服务超市不同的是,这里多了一台电脑、一个电子显示屏。村民在这里除了可以买到日用品外,还可以让服务站点的工作人员通过网络代购更多物品。

 

目前,开业仅一个多月,服务站点已为村民提供了洗衣机、微波炉、T恤、鞋子、笔记本等代购服务。

 

今年,资中将完成33个镇和100个村的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全部站点均可实现日常购物、话费充值、水电气缴费、汇款、就诊预约等。

 

其实,在被选中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之前,资中县就已开始酝酿,最终规划出其发展路径:扎实推进“一十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即建设一个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电商集中区),打造集电子商务办公、企业孵化、软件开发、信息数据交互、人才培训、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区域中心,吸引周边龙头企业电商总部入驻,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即选择10个乡镇作为农业电子商务重点乡镇,率先建设,形成示范;“”,即打造100个有产业支撑的示范网点,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示范网点、会员培训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及网货实体配送中心;“”,即孵化建设1000个网店,扩大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即培养10000名农村电商从业者,广泛提高电子商务参与度。

 

结合实际,探索出“电商主体本土化、服务功能集成化、物流配送一体化、培训孵化链条化、政务服务保姆化”的“五化”模式,资中这一举措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135 工程——

 

描绘内江农业电商蓝图

 

发展农业电商,我市强势推出“135”工程,即搭建一批平台、打造三级示范、健全五个支撑,将农业发展与电子商务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打造“立足内江、面向四川、辐射全国”的农业电子商务一流平台,积极创建成全省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市。

 

农业电商在我市的巨大经济效益已开始显现。

 

据统计,今年1~4月,全市农产品交易额达到1.21亿元,同比增加了2倍多。其中,企业平台交易额3728万元、第三方平台交易额3272万元、“西部·四川内江水产电子商城”交易额4400万元、“四川农机购”交易额37万元、“中国禽苗网”交易额300万元,“农融网”和“内江特产商城”交易额330万元……

 

资中县探索出“电商主体本土化、服务功能集成化、物流配送一体化、培训孵化链条化、政务服务保姆化”的“五化”模式;市中区引进赶街网,探索“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发展模式;威远县和隆昌县进入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试点县,探索“淘宝镇”、“淘宝村”的发展模式。

 

目前,全市已有阿里巴巴、赶街网等知名电商企业落户内江,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智力”;已有80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上网,其中67户实现网上交易,上网率、应用率分别达到53%、45%;600余名大学生村官投身电子商务创业计划。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定决心,走出一条内江独一无二的“互联网+农业”发展道路。(内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