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趟出治贫路 四川乌蒙山片区贫困发生率降至10.9%
13.05.2016 08:46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5月11日,凉山州越西县大花乡瓦尔村村民阿比果果家中新购进一批仔猪。养猪,是当地政府给阿比果果规划的一条脱贫致富路。奔着这条路,阿比果果不仅摘掉贫困户帽子,还成为村中的养殖大户。
阿比果果是“十二五”期间乌蒙山(四川)片区区域66万脱贫人口中的一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乌蒙山区大力实施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行动,统筹推进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全省协同作战、创新脱贫机制,到2015年底,我省乌蒙山片区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08.8万人,减少到42.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29.2%降至10.9%。
乌蒙山片区地处云贵川三省交会地带,涉及我省凉山、乐山、宜宾等4个市州的13个县,集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为一体,如今这片土地上越来越多的人迈向了小康。
向土地要潜力村民致富有“阵地”
“今年全村种植的刺槐、大果红花油茶和台湾甜象草投产后,每户年收入将翻番。”沐川县幸福乡茅坪村村支书周大富指着连片开发的田地介绍,以前茅坪村耕地分散、质量不高,村民以种植玉米等为主,收益少。2013年起实施定点扶贫,茅坪村全村近200公顷土地纳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省、市、县三级政府对每公顷土地补贴1.05万元用于整治,并引导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增收。“随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小土变大田,荒坡变梯田。大幅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了困难群众长远致富的根本问题。”“过去这里的田地很陡,连牛都站不稳。”喜德县红莫镇回龙村村民沙马木呷说,在这里种地,要付出比平原多几倍的辛苦,0.2公顷苞谷地每年只有不到3000元的毛收入。土地整理后,村里有了梯田和机耕道,实现机械化耕作,农活少多了,现在轻轻松松种0.6公顷地,收入也跟着“翻跟头”。
为向土地要效益,去年我省安排乌蒙山片区5个土地整理项目省级财政资金7400余万元,建设总规模0.37万公顷,新增耕地321公顷。今年,我省将乌蒙山片区县上报的5个省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纳入《四川省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扶贫2016年工作计划》,进行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年初下达资金6500万元,建设规模0.286万公顷,预计新增耕地512公顷。
向新村要活力“新寨+”加出巨变
2013年,一直在外打工的阿比果果决定回乡创业。阿比果果说,除因瓦尔村出台了扶持养殖大户计划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彝家新寨建设。以前是老房子,人和猪住在一起,卫生条件差。“最恼火的是到下雨天,床上都是湿的”。
当年,瓦尔村50户彝家新寨聚居点建设启动。政府补贴每户2.5万元,免费发放钢炉、餐桌、碗柜、橱柜等“四件套”。2015年新春,阿比果果一家搬进新居。在这座彝族风情的四合小院里,白墙红瓦,明亮通透,水电气网连到家里。有了这么好的条件,阿比果果开始发展生猪养殖业。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马边县以彝家新寨建设为突破口,实施“新寨+”行动,为扶贫开发注入新动力。
去年,马边县烟峰镇举办首届民俗文化节,3万多游客慕名而来。该镇副镇长柒玉梅介绍,烟峰彝家新寨是全省最大的彝家新寨,也是通往大风顶景区的必经之地。根据规划,该镇将以彝家新寨为核心,周边茶园、梯田、牡丹花海、彝族文化博物馆等特色景点环绕,打造特色“新寨+旅游”。“新寨+”,加出无限可能。住进彝家新寨后,烟峰镇烟峰村制定村规民约倡导生猪进“小区”、污水排出村等。
我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还启动乌蒙新村建设试点,彝家新寨、乌蒙新村、藏区新居、巴山新居成为我省新村建设扶贫的“四大板块”。
向产业要动力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方式
乌蒙山区最关键的发展问题是特色产业培育问题。我省切实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推进“造血式”扶贫,各地纷纷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创新机制保障,“以强带弱”联动发展特色产业。屏山县实施区域联动脱贫攻坚,在锦屏镇锦屏、集翠、万涡三个村试点“以强带弱、以先(进)带后(进)”。“先富村”锦屏村与集翠村携手,协助贫困村万涡村借鉴两村的致富经验,发展茵红李。如今,万涡村的千亩李子园即将丰收,预计全村可增收200万元。
依靠科技升级,产业发展进入“加速度”。从去年开始,沐川县创新推行“互联网+生态+扶贫”的电商发展工作思路,去年建成占地1500平方米的电商孵化基地,培训扶贫“第一书记”、农民创客上百人。依托电商,沐川贫困村的特色农产品实现品牌化,森态源魔芋、成氏茶叶、王囊囊老腊肉等14家企业入驻孵化基地。今年,沐川力争实现全县90%的农特产品上网销售。
因地制宜打造“产业菜单”,扶贫路径做“多选题”。今年,凉山州全面推进“1+X”产业扶贫,通过发展以核桃为主,多种特色经济作物并存的产业,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这既与凉山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也与扶贫策略不同有关。凉山州委农工委负责人说,对于凉山州来说,“大凉山牌”的名优产品遍地开花,然而金阳、美姑、普格、昭觉等乌蒙山区扶贫核心地带,还缺乏产业。“1+X”产业扶贫就是要通过小众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
向教育要智力植入长效脱贫基因
5月10日,昭觉县四开乡上游村幼教点,辅导员阿达阿呷正在教孩子们做手指游戏。“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孩子们跟着辅导员一起做。
下午3时,村民阿伍友洛背准时等在校门口接孩子。原本镇上只有一所公办幼儿园,上学很远。“没想到幼儿园会开在我家门口,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像城里娃一样接受学前教育,中午孩子们在幼儿园还能吃到免费营养午餐。”“如果不经过学前教育,彝族学生一般到四年级才能初步掌握汉语。”阿达阿呷说,语言障碍导致的学业困境,是彝区学生辍学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通过“一村一幼”,补齐乌蒙山彝区教育“短板”,是乌蒙山片区扶智的共识。马边县实施“一村一幼”工作以来,截至去年底,共投入资金523万余元,建成村级幼儿园81所,在园幼儿2000多人,村级幼儿园成为一道靓丽风景。今年,该县将实现“一村一幼”全覆盖。
抓职业教育实现“一人脱贫,全家致富”。马边在中纪委帮助协调下,与江苏张家港、昆山,广东碧桂园等对接,获得资金、技术援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马边碧桂园职业中学是碧桂园集团捐资1500万元建设的对口援助扶贫项目,学校设有焊工、电工、电子、旅游及酒店服务等多个专业,输送了上千名专业人才。学生们说:“接受职业教育后,我们找工作容易得多,工资高了不少。”(记者 吴亚飞 何勤华 唐泽文 吴璟)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13.05.2016 08:46
故
事
我省设立党内关爱资金 500万启动资金+每年500万补充资金
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人民政府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
我省调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有5种方式
5种方式保障养老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