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农民的幸福生活

21.07.2014  10:05

核心提示:

 

土地流转得实惠,春耕春播小农水,美丽乡村成乐园……”日前,记者在我市部分乡村采访时,听到了不少反映农村经济和农民心态的“顺口溜”,这些“顺口溜”就像一面面多棱镜,折射出当今农村的新气象新面貌。

 

今年上半年,全市以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为总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农增收为核心,以“两城三园七片”建设为抓手,精心打造农业优势,农民稳步增收、“现代农业业主”凸显、“小农水”项目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顺利推进,全面实现了农业工作“双过半”。

 

深化农村改革”

 

成促农增收助推器

 

7月16日,在青神县西龙镇万沟村,今年年初种植的白茶郁郁葱葱,长势良好,间种的桢楠随风摇曳,几名农民正在白茶基地里忙活。

 

白茶只需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基本成林,明年起将逐渐形成经济效益。按目前每斤活叶160元的市场价计算,每亩可收入1.5万元。”西龙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陈文全说。据了解,当地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的500亩白茶示范基地已粗具规模,即将进行喷灌设施的安装。今年新流转的500余亩土地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将于本月底开始进行土地平整和植入幼苗。同时,该村将对茶农已有的3000亩茶园进行品种改良,实现每亩茶增收1200元。

 

白茶种植使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张秋明算了一笔账:把自家的一部分土地流转出去,每亩租金是黄谷400公斤,折合人民币1000余元,平时可以到茶叶基地打工,每天至少有50元收入,一年下来就是好几千元。在基地里不仅挣到了钱,还学到了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再把这些技术应用于自家的白茶管理,精细化的种植又将获得高收益,一年下来,比在外打工划算。

 

土地流转”只是我市深化农村改革的冰山一角,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实行农业服务公司化等一系列探索实践都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引向深入,改革激发着“三农”活力,也助推着农民增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5627元、增速13%,居全省第7,与去年持平。

 

伴随着深化农村改革,我市还继续执行农民增收责任制,实行农民增收工作区(县)委书记、区(县)长负责制,加大农民增收工作队区(县)党委、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的考核权重,以确保农民增收全年目标的实现。

 

现代农业业主”

 

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标兵

 

最近,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种粮大户王元威总是乐呵呵的,因为他刚被国家农业部授予“2013年度全国种粮大户”称号,王元威也成为我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种粮大户。

 

今年37岁的青年农民王元威仅有农技中专文化,但他善学肯钻,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种粮能手。

 

近年来,他在当地流转了2300亩土地,在东坡区农业部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按照高效轮作种植模式,采用增产节本增效的高产集成栽培技术,着力抓好“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五良”(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机)等多项先进实用技术的使用推广。

 

为起好示范引导作用,王元威还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技和销售服务。

 

2013年,王元威流转种植的2300亩土地,总产粮食达到138万公斤,不仅自己走上种田致富之路,还带动村民大幅增加收入。由于贡献突出,王元威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

 

据悉,在我市,像王元威这样的现代农业业主已经有1500户。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农村实用技术、农民科技等培训,分类指导,培育出了一批像王元威一样的“有能力、有资产、有规模、有市场”的“四有”现代农业业主。

 

为了培育发展这些现代农业业主做大做强,我市还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产品抵押担保办法,加快引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丰富农村金融产品、保险产品。同时,我市还对家庭农场实行规范认定、管理,鼓励业主注册家庭农场50家,重点扶持发展市级以上示范农民专合组织30个,鼓励组建跨行业、跨区域的联合社。

 

小农水”

 

筑牢农业发展基础

 

年初,春耕春播一开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就直接“”到了检验台上。成片的秧田能否灌溉、排水,答案早就揭晓了。

 

从近些年看,随着我市“小农水”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答卷一年比一年漂亮。青神县的西龙镇万沟村和钟家山村是丘区,山多田分散。这里的“小农水”项目主要是要解决坑垄田用水及支渠等配套设施建设问题。

 

针对其小而散的特点,当地政府把“小农水”建设与“农村道路”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修路修渠。“政府非常关注农村水利,我们村建起了高标准的水渠,今年我种了12亩田。”万沟村农民陈建国的种茶信心来自村里的新水渠。这个投资25万元的“小农水”项目长1500米,采用混凝土浇筑方式建成。

 

俗话说,有收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近年来,青神县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始终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了解决农业靠天吃饭的问题,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县目前正在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力争实现基本农田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青神县农办相关负责人说。

 

从全市来看,我市今年上半年,全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市新增灌溉面积5.13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92%;改善灌溉面积10.68万亩;全面建成春灌保栽171.7万亩。东坡区、仁寿县、洪雅县、彭山县、青神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已完工。完成总投资2.07亿元。

 

美丽乡村”

 

成为百姓乐园

 

连续几天的大雨后,终于迎来了晴天。7月15日,记者来到东坡区白马镇营盘村。一下车,记者就被乡村美景深深地打动了:崭新的五层楼房、宽敞洁净的沥青路,葱郁的小树错落在一幢幢白色的楼房间……这个美丽乡村里住着104户村民,都是通过双挂钩项目,集体安置在此的。

 

走进小区,一条3米宽的硬化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边的绿树摇曳。

 

道路尽头的绿树边上是村民杨国良的家,他热情地招呼记者去他家参观。“搬进小区后,我们也是很讲究环境卫生的!”在杨国良的家,家具、家电整洁如新;新买的白色餐桌更是被擦得像一面镜子。

 

以前住的老房子是用大青瓦和土砖建的,遇到雨天屋头还要漏雨。”回想家里的老宅,杨国良有些不好意思,“以前大家都说我的房子是危房,不能住人,可没想到,转眼间,我就住进楼房,感觉就像是做了一场梦!

 

有同样喜悦的还有邻居李建培,因为他不仅住进了新房,还有了工作。

 

小区刚建起的时候,村上就准备成立物业管理。”李建培说,他应聘成为了小区保安,去年6月1日上岗,每月1200元的工资让他感到很满足。

 

据村支书吕光辉介绍,“美丽乡村”项目的实施,使耕地集约率提高,村民通过集中居住,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生产条件也跟上来了。通过复垦,土地的连片利用率更高了。“以后土地要集中流转,农民收租金就行了。”吕光辉说,集中起来的土地将打造成现代农业基地,农业发展以种植葡萄和花卉为主,园区采用大棚培育的方式,带领农民由单一农户向产业工人转变,确保农民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市已启动幸福美丽乡村项目40个,共完成投资3.48亿元。启动的255个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聚居农户3585户,目前已完工31个,聚居农户2187户;改造提升的新村193个,涉及农户11582户,上半年已完工的109个,涉及农户6484户。(眉山日报 记者 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