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 谋好“产业”篇 布好“新村”局

20.01.2016  09:55

 

 

美丽如画的新农村。 县农业局供图

 

群众文化高登大雅堂。 县委宣传部供图

 

产村相融。 杨金海 摄

 

绿海明珠梅湾村。 付棱 摄


        “大雅家园”喷发新活力
□沈春妹
    “十二五”时期,丹棱农村发展成绩斐然。农业发展稳县富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万元,是2010年的1.98倍。旅游旺县后发崛起,“小农村”做出大旅游,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形成“三山一湖一堂”旅游名片;顺利完成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和四川省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县,省委肯定丹棱全域基本建成幸福美丽新村。农村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项目成功申报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桔橙之乡等14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桂冠”,成功进入全省农民增收第一方阵。
    “十三五”期间,丹棱发展将分 “两步走”:到2017年,与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努力把丹棱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全省城乡统筹先行区、眉山西翼发展强县、“政和、业兴、文昌、景美、民乐”的大雅家园。
富起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万元
    农民要致富,产业是基础。近年来,丹棱不断发展以水果为主的“果桑茶林”四大特色产业,“不知火”优质桔橙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形成特色园区。全县共建成种植面积11万亩、产值12.2亿元的“不知火”产业园区,实现“不知火”人均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三个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不知火”生产基地。先后在成都、北京、上海举办“不知火”推介会。“不知火”销售实现产业“由论堆到论个、由集市到超市、由推销到抢购、由线下到网上销售”四大转变。带动果农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
    2013年以来,面对新常态,丹棱主动适应,引领产业升级转型。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完善“大园区+合作社+小业主”、“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到2015年底,全县已注册家庭农场182家,发展农民专合组织179个,农业企业32家,专业大户2846户。家庭农场平均年收入超过50万元。进一步拓宽产业销售模式,培育发展农村电商300余人,带动各类就业2000余人,带动电商“领雁”35人;成立电商孵化基地1个,入住农村专合组织20家。注册成立丹棱县电子商务协会,注册会员102名。农村电商销售额近6000万元。
    产业支撑,畅通贫困村脱贫“血脉”。先后两批次选派93名县级单位 (部门)“一把手”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精准扶贫,为全县4个省级贫困村、17个市级贫困村6001名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产业。五年来,累计脱贫1.97万人。仅2015年,共投入扶贫项目资金26768.95万元,带动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个,帮助贫困户人均增收1458元。
美起来 全域基本建成幸福美丽新村
    富起来的丹棱,把“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作为新农村建设主方向。
    探索出项目承载、场镇吸附、聚集扩建、集中新建、村落改造 “五型模式”,农房“建、改、保”率达85%。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全县94%农户完成 “两池六改”,90%的村建成生态文明村庄。全域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丹棱模式”全国推广,全域畜禽污染治理项目顺利推进。先后实施“八百湖堰润丹棱”、“八园之城”等工程,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4平方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省级生态县、省级绿化模范县等多项“生态名片”殊荣。
    生态打底,农旅结合,农区变景区。2012年,丹棱县在拥有山水和农业产业资源优势的梅湾、幸福等村,投入3000多万元打造桃花源景区,2014年该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2015年景区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亿元。梅湾村先后被评为 “国家美丽宜居村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中国最美乡村”,成为幸福美丽乡村样板。幸福村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成为全省仅有的9个村之一。
    目前,丹棱共有AAA级景区2个,获评“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2015年乡村旅游收入3.5亿元。丹棱真正成了“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冬是果园”的四季乐园。
乐起来 78个村社实现党群活动全覆盖
    钱包鼓了,新村靓了,关键还要让群众乐起来。
    2014年7月起,丹棱在每个村每月固定1天为 “党群集中活动日”。村党支部有针对性地确定每月活动主题,突出政策宣讲、农技推广、村事共议等内容,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树立新风尚。“活动日”开展以来,各村党员每月参与率100%,户代表每年参与率100%;全县农村家庭矛盾纠纷减少了50%,村民纠纷减少了60%以上。“党群集中活动日”始创村杨场镇狮子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同时,不断优化乡村治理。加强党务村务公开和农村 “三资”信息化管理,让群众清楚、干部清白,经验全省推广。镇村组 “群众声音服务站”风生水起,形成“群众张嘴,干部跑腿”良好局面。诉非衔接工作促进和谐乡村建设,全县构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司法裁判为一体的纠纷调解体系,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26件,调解成功1209件,调解成功率98.6%。
    和谐“清明”的社会环境让群众乐修“内功”。全县广泛开展 “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每年开展活动超100场次,年群众参与人次8万余人。涌现出一批以王作平、文德祥为代表的、全国全省出彩的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项目成功申报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计划两年内建成100个民间文化院坝,实现7个乡镇、78个村(社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