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新模式 半路“刹一脚”运能提升10%以上
全国中欧班列普遍存在中国至欧洲去程货源较多、返程货源较少的情况。如何有效协调资源,解决返程重载率不高的“痛点”?四川自贸试验区全国首创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新模式,使开行成本降低8%。
7月23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获悉,集拼集运新模式创新内陆和沿边地区的合作新模式,成功探索出通过区域互动实现西北地区出口商品搭上中欧班列(蓉欧快铁)“顺风车”的新路径,促进了四川与新疆的贸易发展。
“痛点”倒逼创新 内外贸货物同列运输
今年2月12日,首班中欧班列集拼集运返程班列从荷兰蒂尔堡正式起运。此次集拼集运返程班列上装载了桥架、红酒、咖啡、轮胎等外贸商品,其中包含4柜厨具、大气垫等目的地为新疆乌鲁木齐的外贸商品,班列到达乌鲁木齐后卸下该批外贸箱后,又装载了乌鲁木齐至成都的4柜味精内贸箱,继续发往成都。
记者了解到,按照国际标准,一列中欧班列通常需要集成41组以上集装箱才能开行,往往会因等待集装箱货物成列,延长了单列中欧班列的集货时间;而且,按照铁路总局的相关规定,中欧班列运行途中不允许加挂甩挂等作业,因此集装箱仓位只能固定使用,途中无法更换,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空箱浪费,增大了物流成本,削弱了中欧班列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力。
为有效整合中欧班列运力资源,实现内陆与沿边城市协同开放,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在成都海关的指导协调下,就集拼集运业务细节操作积极对接并达成一致。2017年12月17日,中欧班列(蓉欧快铁)集拼集运测试班列成功开行。2018年2月12日,回程测试班列从荷兰蒂尔堡出发,实现了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内外贸货物同列运输、空箱换重箱,在确保运行实效的同时有效破解了班列发展瓶颈,实现班列运输提质、增效。
“通过两地海关合作,简化海关手续,提供便利化通关措施,实现国际班列通关便利化。”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负责人介绍,推动关检前移,缩小中欧班列(蓉欧快铁)海关监管单元,监管由“列”变为“节”,实现了内贸箱、外贸箱混编,释放中欧班列运能。
而通过两地海关、铁路局合作,实现成都和欧洲的去返程班列在乌鲁木齐甩挂,突破了当前中欧班列全程直达限制。通过集拼集运推动仓位共享、代码共享、资源共享,促进和提升中欧去、回程班列重载率,降低运行成本,更好服务于国际贸易、产业的发展。成都市政府已赴北京向中国铁路总公司争取支持,得到铁总认可。铁总明确表示将在可追溯系统建设、出入境口岸选择等方面给予支持。
通过创新集拼集运运输监管模式,充分利用中欧班列(蓉欧快铁)进出口的空箱仓位资源,有效整合了零散货源和班列资源,实现内外贸货物混装混载,使得班列重载率提升10%以上,开行成本降低8%。
推广思考:
建议取消中欧班列车数限制
解决外贸空箱运力浪费问题
“目前铁路运输规定每趟中欧班列需按41车整列出发,才能享受运价下浮政策。建议取消中欧班列车数限制,解决外贸空箱的运力浪费问题。”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负责人表示,创新取得效果也带来思考。目前铁路运输规定纳入图定的中欧班列中途不能甩挂作业,只能以技术直达线路开行(时速80公里/小时),不能充分满足班列运输的时效性。建议改革图定班列中途不能甩挂作业的限制,将集拼集运班列纳入图定运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