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在成都武侯区举行

28.04.2015  21:10

研讨国内社区治理新模式   实现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四川在线消息 (彭文春 四川在线记者 宋建琴) 社区治理如何开展,如何实现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今日,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主办,武侯区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在武侯区开幕,来自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以及国内知名的社会组织代表与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区治理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把脉国内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武侯区、厦门市、南京市分别介绍了社区治理方面的具体做法,武侯区实施的政务事务下沉、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三社联动”等社区治理新机制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三方分工明确   值得学习

今日上午,参加首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的与会代表相继参观了武侯区华兴街道南桥社区、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和黉门街社区、簇桥街道锦城社区,参观了武侯区积极推动社区治理等方面情况。

武侯区开展社区治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较为显著,社区治理的理念很先进,充分调动了多元主体力量参与社区治理。”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副区长王帅章告诉记者,武侯区在特别规范了社区治理工作流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力量的服务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                                                                                                                              

与会代表还走进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黉门街社区,听取了社区负责人介绍的“三社联动”全新社区治理机制的运行情况。 上海市静安区曹家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晟晖详细了解当地的具体做法,他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武侯区在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三者分工明确,在一个比较规范的框架下各司其责,与此同时社区服务的前端迁移,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力度很大,并引进了专业社会组织进行承接,同时对社会组织承接政府下沉事务也有了完善的考核、评估等评价体制。

政府搭建平台 139项政务事项向社会“发包

今日下午,本届论坛正式开幕,武侯区所开展的“三社联动”社会化参与机制创新做法也得到了与会嘉宾的肯定。

我区深化社区治理机制改革,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支撑,以专业社工服务为提升,积极推动‘三社联动’社会化参与机制建设,促进了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的联动发展、融合互动,激发了社会活力,深化了社区治理创新。”武侯区政府负责人在论坛上表示,通过实施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社区过度行政化难题得到有效破解,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了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与多元共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据该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的实施,武侯区积极搭建了社会化参与平台,将下沉到社区的139项政务事项面向社会“发包”,实施了社区服务“社会化”,努力拓展了社会化的参与空间;积极培育社会化参与主体,降低了社区社会组织登记“门槛”,积极从沿海发达地区引入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实施了专业社工人才的“培育”计划,搭建了“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了社会化参与主体的快速发展;厘清了政社边界,梳理出了《社区党组织履行职责事项》《社区居委会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事项》《社区居委会依法依规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三份清单,明确了社区职责,深化了政社确权勘界,不断夯实了社会化参与机制建设基础。

厦门市委副秘书长朱耀垠、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陈芳分别介绍了各自在社区治理方面的具体做法,他们均阐释了社区治理要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的重要性,强调要处理好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关系,要实现“三社联动”的多元主体共治的良好局面。

专家观点:社区治理要实施多元主体参与

在首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会主论坛会上,来自中央编译局、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深入分析了国内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

我们在社区治理中倡导推行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和良性互动是一种进步,但仍面临着两大挑战,驻区单位和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外来常住人口等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在社区治理的地位缺乏清晰的规定,同时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难免缺乏合力。”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何增科表示,社区共治将开辟社区治理新路,参与社区共治应包括社区议事协调机构、社区执行机构、社区发展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居民小区、停车场等次社区层面的“微自治”。

面对转型时期的社会治理,清华大学教授罗家德认为,要引导和鼓励形成由下而上的社区自治力量,创造民生导向的由上而下的管理力量,同时实现两股力量的共存共生。

上海大学教授顾骏是国内社会学界的资深专家,他在参观武侯区华兴街道南桥社区时对记者表示,武侯区在社区治理方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该区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过去社区负责的政务服务全盘移交给了社会组织,与此同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时候,还引入了专业化的社会组织,跟过去由社区来承接业务的工作方式完全不一样。

顾骏在主论坛会上强调,社会治理关键在于协同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当前,部分市民依然习惯有事找政府,我们要让市民遇到困难习惯找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要积极引导市民自己解决问题。

顾骏认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提供的服务应分为无偿、低偿和有偿,政府购买服务为保兜底,是主要面向弱势群体和公共职责。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提供的服务进行了无偿、低偿和有偿的科学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