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为爱隐居深山续:9个同学进山最后剩她一个

10.08.2015  13:00

  华西都市报记者 苟明 肖茹丹 谢颖 摄影 谭曦

  “林三代

  景祥俊同学们在城里混得不错,但不后悔当年的坚守

  40岁的景祥俊,风韵犹存。

  家里黢黑的老木柜里,一张旧照片留住了她少女的风采:穿着长裙,斜倚在椅子上,一手托腮,双目含着怅惘,乌黑长发滑落。那时身体羸弱的她,在同学眼中,有几分林黛玉的样子。

  这样一位姑娘,在人烟阒寂的深山老林里,靠着一处竹篾老屋,消耗了18年的青春。

  1

  林三代

  外婆和父母,都是护林员

  四川通江,大巴山山脉和米仓山巍峨绵延,森林面积2321平方公里.

  这些森林资源弥足珍贵,上世纪50年代,国家在通江县设立林场,一大批年轻人,成为了护林员。

  四川通江,大巴山山脉和米仓山巍峨绵延,森林面积2321平方公里,生物资源2200余种,有红豆树、楠木和银杏树等珍稀树种,中药材2000多种,野生动物103种,红腹锦鸡、大鲵等14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这些森林资源弥足珍贵,上世纪50年代,国家在通江县设立林场,一大批年轻人,成为了护林员。

  吴清珍被分配到黄柏林场,后来嫁给铁溪小学张老师。不久,两人生下张才碧。张才碧长大也在黄柏林场当了护林员,嫁给同在黄柏林场的技术员景成义。

  1975年,景祥俊呱呱落地。此前,妈妈张才碧已经生下了景祥俊的两个姐姐,此后一年,又给她生了一个妹妹。

  张才碧和景成义住在林场,公房像深山林海里的孤舟,离村镇很远。春天,他们植树砍灌木、夏天保护野生动物、秋天巡山防火……景祥俊儿时的记忆里,满是绿色:几人合抱的楠木、春天冒出的竹笋……

  1981年,张才碧夫妻俩被调到几十公里外的铁厂河林场护林,连说话的人都没几个,下一趟山,来去动辄半天时间。深山老林里没有学校,夫妻俩觉得娃娃在山里呆的时间长了,语言和思维都退化了,就把景祥俊送到退休的外公外婆家里,四姐妹一起生活。

  每天,走过一座桥,就到了学校。外婆会起来做好早饭,吃了饭,几姐妹就上学去。放学了,姐妹们就帮忙在粪坑舀了粪,抬到地里浇菜。

  但景祥俊总想念铁厂河林场。景祥俊身体从小就不好,羸弱多病,张才碧最牵挂她。可铁厂河离铁溪好几十公里,妈妈平时要护林,一学期也来看不了她几次。小学三年级那年,景祥俊突然发烧,脸上长满丘疹。外爷跑到乡政府,拿起摇臂电话一阵摇,然后电话转到了林场:“景祥俊出麻子了!”张才碧向林场请了假,走路、坐车、走路,辗转了一整天,到铁溪来看望女儿。

  三天后,张才碧必须回林场了。她走出门,景祥俊跟着,也不说话,张才碧回头,脸上却挂着眼泪,景祥俊也哭了。

  暑假是最让人盼望的。放了学,景祥俊蹦蹦跳跳回到房间,收拾好衣服,跟妹妹一起,班车每天只有一趟,买了几毛钱的票,坐上去诺水河班车。电话早就摇到了林场,妈妈早上已经出发,到了诺水河,班车到了,远远地招手,减速,停稳,两个女儿从班车上下来,母女三人于是在诺水河镇住上一晚上,次日天明,就开始朝铁厂河林场走。

  在铁厂河林场,景祥俊又变回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每天,当林场的鸟儿们清晨嚷嚷完了,布谷鸟站在枝头高唱“饱角!饱角!”声音清脆高昂,景祥俊睡醒了,伸伸懒腰,慢慢从床上爬起来。爸爸妈妈已经做好了饭,吃了饭,什么也不用做,有了兴趣,就去林间转转。

  回到父母身边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