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生猪的优质和安全把脉建言

09.04.2014  23:01

抗生素药物残留和金属元素超标引担忧

四川日报网消息(周佳琪 记者 江芸涵) 生猪安全问题主要有哪些?如何从科研、企业、政府的层面来确保“舌尖上的安全”?4月9日,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举行的西南区生猪优质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工作推进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指出,猪肉安全问题主要是抗生素药物残留和金属元素超标两大方面,要形成“全产业链”安全来确保食品安全。

据专家介绍,备受百姓关注的生猪安全问题,主要是养殖过程中抗生素药物残留问题。一是在饲料中加入的促生长抗生素,二是在猪生病时使用的例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此外,由于饲料及其添加剂中添加了一些矿物元素来促使猪迅速生长,还可能存在一些重金属元素残留的问题。

因为人体复杂性,这类抗生素随着猪肉进入人体后,是否会产生耐药性还没有具体的证据证实,但我们都有这方面的顾虑。” 四川农大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德说。而对于百姓关注的对猪使用激素的问题,吴德表示,由于使用激素的成本很高,养殖动物是注射不起激素的,所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如果严格实行生猪屠宰前一个月停药的制度,药物残留的问题应该不大。”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印遇龙院士认为,养殖环节的监管很重要,国家有饲料使用、兽药使用的规范要求,按照标准执行不会造成猪肉的安全问题。

为满足老百姓对安全、高品质猪肉的需求,西南区生猪优质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正在通过遗传育种、营养调控、疾病防控三大体系调控生猪的健康,减少生猪的用药量。针对目前养猪环境的恶劣问题,吴德认为,要建立区域性、全国性的防御体系,制定合理的消毒方案和环境控制方案,通过切断疾病传染源、控制猪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粪污处理等措施,可以快速检测疾病的发生、流行,促进生猪的健康,减少生猪的用药量,减少猪肉药物残留。

单独一个环节并不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四川巨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段利锋认为,畜产品的安全,意味着从饲料到兽药、从养殖到加工都要安全,而目前这些都是割裂的,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全产业链的安全需要政府的推动和监管,给企业一个严格的、公平的标准平台。

 

【链接】

西南地区是我国生猪生产的最大区域,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河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在长期合作、不断探索协作模式基础上,共同组建了“川猪产业升级与猪肉安全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9月,被认定为13个“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2014年3月更名为“西南区生猪优质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以西南区生猪产业健康、安全发展为使命,通过创新“政产学研用”结合模式,大力推进高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围绕优质和安全两大目标开展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协同单位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