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活动”为载体 隆昌共筑干群一家亲

20.11.2014  12:47

        初冬的隆昌,属于一个收获的时节。2014年,隆昌县以开展“三问三改”、“走基层”、“双报到”三大活动为载体,采用“开门、开放、开言”的形式,目前已在全县形成“党群融洽心连心、干群密切一家亲”的大格局。

        诚然,大格局需要大智慧。

        隆昌县委将“改革、创新、开放”理念,贯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发展理念、思路、方法与工作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从强化群众观点入手,从增强群众感情着力,在干部内心深处扎牢群众观点,深化服务群众的理念。

        如今,隆昌全县构筑一张“惠民网”:黄家镇开通乡镇“党群110”;桂花井镇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做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李市镇开展“五联一款”活动;金鹅街道开展村级党员干部培训;渔箭镇设立村(社区)干群恳谈室……

        三问三改:开创“群众议政

        11月10日下午,走进龙市镇镇政府大院,院内的4块LED显示屏格外醒目,依次滚动显示着群众议政概况、议政安排情况、对上月情况进行公示、累计议政测评情况。“2014年3月,LED开始启用,此举增强政府办事透明度。”该镇党委书记李成刚说,镇党委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每两个月到村(社区)召开党员群众“议政”大会,及时通报主要民生事项、群众“议题”办理情况,并现场征求参会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

        今年6月,龙市镇半面街村要搞标准化农田建设。镇党委立即召开群众大会,300余人参加,村民们各抒己见。因意见分歧较大,龙市镇党委决定组织一批群众代表,到邻近乡镇实地走访、了解农田建设情况。结合实情,采纳民意,最终敲定方案,建成梯度式。

        章瑞宽是龙市社区新河街93号住户。他讲述一件自己亲身“议政”的事。3月底,有人反映,从龙市中学教师楼至江龙玻璃厂一带的河道水质浑浊,希望政府还百姓一片清水。龙市镇党委获知情况后,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同时邀请章瑞宽在内的3名群众参加。

        “治污关键要治本,彻底清除河床里的淤泥。”章瑞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龙市镇根据水质污染情况,一边清淤,一边修理排污管道。

        几个月过去了,章瑞宽站在清澈见底的河边,虽然寒风让人有几丝寒意,但空气格外的清新。

        群众议政,目的旨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和聪明才智,提高群众满意度,包括个性“议题”上门议、共性“议题”专题议、急难“议题”联合议。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上门议4200余次、专题议200余次、联合议800余次;参与群众9500余人,提出合理建议6800余条;及时为4300余个“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目前,隆昌在县设立“群众议政”协调指挥中心,在镇(街道)设立19个民情汇集室,在村(社区)设立412个民情汇集站,并以1-2个村(社)党小组为单位,将全县1979个基层党员服务室负责人确定为民情收集员,形成县、镇(街道)、村、社四级民情民意收集网络。

        实际上,“群众议政”是“三问三改”路径之一,其内容是:问政于民,查改在群众工作态度上存在的问题;问需于民,查改在群众工作效果上存在的差距;问计于民,查改在群众工作方法上存在的不足。

        问,仅是手段;改,才是目的。

        走基层:开创“民情问诊

        “问诊”顾名思义,治病。渔箭镇将辖区内群众的所需所求比喻成“”,政府部门就得深入基层,走进百姓家中,对症下药。

        首先是注重“预诊”,控源头。该镇成立民情收集中心,由10个民情收集小分队组成,公布了举报热线。第二是主动“出诊”,抓调处。7月,石庙村5组养殖户黄荣唐反映,他承包的鱼塘田坝不牢固,需要加固,但缺乏资金。渔箭镇党委负责人亲临现场,在核实情况属实之后,出资6000元钱,及时帮养殖户解决了问题。“出诊”主要目的是小矛盾不出组、一般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不出镇。第三是联动“会诊”,破难题,所指职能部门包案联合会诊。10月,在孙家湾村2组,一段七八米长的乡村路一直未修好,村民怨声载道。镇党委获知后,多次下村,现场办公,反复“会诊”,寻找到一条解决问题之策。第四是回访“复诊”,指镇民情收集中心电话跟踪回访。

        “民情问诊”仅仅是隆昌县在“走基层”中,开创的一种工作法,深受百姓支持。

        2014年年初,隆昌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张勇为组长的“走基层”活动协调小组,组织机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各单位开展活动的情况全面督查,以开展丰富活动为载体,确保推进有力。

        建立三本台账。全县各单位组织通过入户走访、院坝交流、集中座谈等方式,对辖区和定点联系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设施建设等调查摸底,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将重点帮扶落实到人。

        开展三大活动。推进民情恳谈活动,每名县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群众开展1次以上恳谈活动,科级领导干部恳谈全面展开,目前全县党员干部与群众恳谈达14975人次;推进民情夜访活动,在人口集中和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立民情夜访摊点,主动公开干部电话,采取双向预约的方式预约走访群众共8936人;推进结对联建借穷亲活动,有针对性地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扶措施。截至目前,全县4154名党员干部深入365村(社区),开展接对联建借穷亲,共结成3491个“走基层”对子。

        解决三大问题。解决诉求渠道难畅通的问题,解决信访积案难化解的问题,解决安全工作难管理的问题。

        办好四类实事。帮助基层破解发展瓶颈,改善民生上办实事,扶贫济困上办实事,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办实事。

        开展五送活动。从年初以来,全县各部门集中开展“五送”活动:送技术、送温暖、送物质、送信息、送政策。

        双报到,开创“社区活动日

        为更好收集民情民意,关心群众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隆昌县开展“双报到”活动,即全县所有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单位所在地社区报到。

        活动启动后,隆昌各级领导分别到党组织所在的社区开展“双报到”活动,示范带动全县党员干部开展志愿服务。

        县委书记张勇到文庙坝社区报到,仔细查看和询问了社区情况,主动将社区内中南街消防设施缺乏、化粪池长期堵塞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领办项目,承诺一定会尽快调查,提出标本兼治的方案,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县委还要求报到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发挥职能和个性优势,组成法律援助、医疗保健等专业服务队,提供专业服务。每名在职党员每年参与志愿服务不少于4次,累计完成义工服务时间不少于16小时,还推行“社区活动日”,每季度在周末选择相对固定的1天或者半天,集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制度是保障。

        隆昌县建立三项制度,确保“双报到”活动推进——

        建立“兼职委员”制度。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辖区内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作为社区党组织的“兼职委员”,参与每季度一次的社区党组织扩大会,研究部署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讨论决定与社区共驻共建中的重大事项,组织和协调区域内的党组织、党员开展活动。

        建立报到党员台账制度。报到党员在社区作出领岗承诺,社区党组织对党员个人资料、服务记录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实施分类管理。向群众公布服务热线、服务项目、服务时间,以及报道党员的身份、联系方式,畅通“双向互动”渠道。

        建立督察考评制度。组织工作督查组,深入各社区进行指导推进和督促检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监督各社区实现良性比拼。严格即时评价和年终评议相结合制度,由社区党委、服务对象、居民代表组成测评小组,在服务结束和年底考核时共同评议,对在职党员服务情况和服务效果采取量化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