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六六 绘出幸福美丽新村

09.03.2014  14:28

        错落有致的“巴山新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蜿蜒平坦的乡村水泥路四通八达,村社产业园里村民正忙着干活……走在如今的巴中大地,曾经贫穷落后的模样大为改观,幸福美丽新村处处可见。
        城乡一体、全域发展的美好蓝图如何绘成?近年来,巴中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施“三个聚集、三项改革、六个统筹、六大工程”。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向中心村和聚居点适度聚集、产业向规模经营聚集、土地和山林向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聚集;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三大核心制度改革;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管理体制;以“巴山新居”工程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乡村道路、产业培育、教育提高、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六大工程。“三三六六”机制,驱动巴中迈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征程。
□尹勇  庞峰伟
开辟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
        巴中位于大巴山南麓,是典型的边远穷山区,辖三县两区和一个省级开发区,其中三县均为国定贫困县,两区均为省定贫困区,是国家确定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巴中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
        一直以来,脱贫致富是老区人民的最大期盼,扶贫攻坚是该市的头等大事。从2011年开始,正处于“传统农业转型期、工业化初始期、城镇化起步期、扶贫开发攻坚期”的革命老区巴中,萌动着思变的气息。
        巴中的发展出路在哪里?赴任履新的市委书记李刚深入各县(区)调研后指出,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城乡统筹,“三化”联动。一个月后的市委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为工作总体要求,把巴中加快建设成为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中心城市。当年9月,巴中第三次党代会召开,提出全市阶段性发展目标,推进“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实现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进而,在目标任务的确定上,按照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分步规划,明确“一年开好局、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至此,“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战略开始在巴中落地生根。
        如何更好统筹城乡发展?巴中很难复制发达地区的路子。要开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征程,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是什么?结合巴中发展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三三六六”机制最终出炉。
创新机制催生山乡巨变
        2月18日,巴中扶贫移民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透露的一组数字显示出“三三六六”机制的成效:仅在2013年,巴中全年就减少贫困人口5.76万人;15个连片开发区完成投资24.6亿元,建设巴山新居14971套;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5.2万亩,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8.5万人次。
        巴州区水宁寺镇香炉村村民陈军有着切身感受。“2012年,一家3口终于搬离土坯房,住上了100多平方米的‘巴山新居’,还种了两亩金银花,加上其他收入,全家一年能挣近3万元。”陈军说,现在他过上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村民朴实的话语里,透出的是“三三六六”机制取得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成效。除香炉村外,巴中还打造出一大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中心村、聚居点,如南江的黑池村、通江的王坪村、平昌的驷马水乡等,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村民住上好房子,更得过上好日子,是“三三六六”机制题中之义。如何让仅有“三分土地、两亩薄田”的农民既能安居,更能乐业?巴中通过流转土地、引进龙头企业做大产业基地、吸引农户向产业集聚地集中等方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和特色林业,辐射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巴中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传统农村社会向新型农村社区加速转型,传统农民向现代居民加速转型。“三三六六”机制,促进了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新跨越。2011年,巴中GDP实现343.39亿元,增长22.2%,增速开始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2012年,持续快速发展。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更是比上年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9%。
        如今的巴中大地,驾车行驶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路过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巴山新居”,随心选一处下车,村校孩子们正在安心读书,村社卫生院里设施齐全,村广场上群众欢声笑语,更有特色产业园里埋头苦干的朴实村民……巴中的农村,俨然就是城镇社区,欣欣向荣,安居乐业。
昼夜兼程追寻更美巴中
        发展没有终点,扶贫也将继续深化。
        2014年,巴中将继续推进和深化“三三六六”扶贫工作体系,把着力点放在连片扶贫开发上,新启动覆盖15个片区、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28.7万人的连片扶贫开发,减少贫困人口4.7万人以上。突出解决连片特困地区行路、饮水、上学、就医和住房安全问题,加快资源开发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增强发展造血功能。有序实施边远高寒山区生态移民工程。
        各县(区)今年启动实施3个连片扶贫开发片区建设,配套建设贫困户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300套,在每个新建聚居点上,贫困户新居的比例不得低于20%。排查出最贫困的20个村,采取集中攻坚的办法帮助其脱贫解困;帮助帮扶村制定一套发展规划,帮助贫困户新建或改建一处住房、发展一个稳定增收项目、培育一名非农产业工人、健全一套保障措施。“如果把巴中比作一艘航船,‘三个聚集’就是外在形态和方向;‘三项改革’就是核心动力和前提;‘六大统筹’就是内在机制和保障;‘六大工程’就是具体抓手和特色。”巴中市一位从事扶贫开发研究多年的专家说,“前景美好,道路明了,只有不分昼夜的艰辛和苦干实干的坚韧,城乡统筹的画卷才不会是空中楼阁。一个更美好的巴中,正在追赶跨越中逐渐呈现。
数据点击
        5.76万:2013年,巴中全
年减少贫困人口5.76万人。
2185.7亿:巴中纳入《秦
巴山片区(四川部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项目共1740个,总投资达2185.7亿元。
14971套:2013年,15个
连片开发区完成投资24.6亿元,建设聚居点49个、巴山新居14971套,配套建设农村廉租房102套。
3368公里:2013年,新通
乡水泥路885公里、村道公路3368公里、聚居点道路1362公里。
8700公里:2013年,建成
森林走廊8700公里,完成水土保持工程238平方公里。
1.97万:2013年,实施农
村实用技术培训38.5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1.97万人。
256个:2013年,新建(改
建)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改造乡(镇)卫生院26所,新建标准化卫生室2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