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区1.8万贫困群众摘掉贫困帽

18.05.2015  12:29

苟忠

  眼下是农忙时节,5月13日,恩阳区茶坝镇杨柳村2组陈昌国为承包的鱼塘加固堤埂缺少劳力而犯愁时,区委宣传部定点对口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来到他家,3位成员见此情景,立即投入到施工中去,运砂石、搬水泥、搅拌、铺筑……傍晚时分,看到加固一新的堤埂,陈昌国深有感触的说:“现在的干部就是不一样,真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

  自去年开始,恩阳区选派了427名党员干部和129名大学生村官组成11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119个贫困村、26429户贫困户家中对口扶贫,访民情、问民意,竭尽所能帮群众解决困难,受到群众普遍点赞。

  据了解,2014年恩阳区成功减贫1.8万人,减贫人口人均增收850元。

沉下去,走访排查,精准识别

  杨柳村有325户1350人,其中建档立卡的就有74户305人,2012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只有恩阳区村民人均纯收入的60%。贫困的现状,落后的面貌,给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为彻底摸清村情,工作队成员与村民交朋友、认亲戚、结对子,深入了解他们的愿望要求、困难问题。

  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许小川在与各贫困户交谈时,家庭状况首先被写到了他的扶贫台账上——

  儿子因犯错在接受教育,儿媳因此抛家弃子;老伴常年怄气精神失常;他也因冠心病常年吃药……这是黄一国家的情况。

  劳作时脚踝骨折,一年有余,伤处还未愈合,家中就全靠老伴种一点蔬菜……这是贫困户许期仕家的情况。

  ……

  “确定贫困户主要以农户的收入为依据,同时综合考虑健康、交通、住房等情况。”恩阳区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张伯华介绍。

  自2014年以来,恩阳区按照“两公示一公告”的流程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共识别出贫困村119个、贫困户26429户、贫困人口90320人。

精准辩症,对症下药,"滴灌"到户

  群乐乡新河村实施精准扶贫前,全村的主要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村民就靠自家种点粮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区委办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新河村,先后购进1000多只鸡苗分发给贫困户养殖,并指导新河村发展了莲藕120亩、果蔬380亩,大棚蔬菜30亩,建养殖场两个。

  “各帮扶单位从多种渠道为帮扶贫困村引进项目、产业、资金等,定期深入贫困村督查本单位制定的帮扶规划落实到位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张伯华介绍。

  连片扶贫,整村推进,119个贫困村正量体裁衣式发展适宜本地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走产业脱贫之路。

  大垭口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建立尹家肉牛养殖场;普济宫村被纳入“下八庙统筹城乡示范片”,发展田藕、猕猴桃产业;新河村发展露天蔬菜、产品订单式直销企业……

  帮扶联系、连片扶贫是基础,关键在于对每个贫困户都精准“滴灌”。为此,恩阳区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坚持因户施策,与贫困村“两委”、贫困户共同协商制定“一对一”“几对一”的脱贫计划。然后上墙公布,村民监督。

  杨柳村2组村民陈昌国以前除了种庄稼,就是养猪、喂鸡,勤劳的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富不起来。去年以来,许小川来到他家与他商量后,一致决定将自家闲置鱼塘利用起来,集中精力发展渔业。后来,许小川为他家联系鱼苗、请来技术人员指导、联系市场销售……去年年底时,陈昌国家卖鱼就卖了7000余元,打了一回漂亮的脱贫翻身仗。

  26429户贫困户,26429个不同的发展规划模式。119个驻村工作组第一时间沉下去,与村干部一起为每位贫困户制定量体裁衣式的措施,确保项目、资金、人员、力量精准配置到贫困户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