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县域经济扶贫攻“尖”再发力

22.07.2014  09:49

( 王永明) 我们必须把握好优势,切实抓住难得的机遇,努力把万源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近日,在万源市委第五届全委(扩大)会议上,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的报告让人格外振奋。全会召开,仿佛大巴山深处吐露出又一轮绿意,使今夏的万源显得愈加清爽宜人。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万源市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经济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那么,如何充分挖掘地方潜力,推动科学发展,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万源市创新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端优势,把弥补“短板”作为发展的“长处”,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交通区位和良好的政策机遇视为攻“”重点,紧扣民生主题,做强主导产业,实施分类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区一中心一枢纽”,“”端设计发展路径
  
  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实现准确定位,找对发展方向。通过科学研判形势,综合分析,万源市确定了这样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构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秦巴山区区域中心城市、联接川陕渝的区域交通枢纽,以扶贫攻坚为中心任务,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总要求,努力建设幸福美好万源。
  
  “这个发展思路和战略定位,是在综合总结前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来的。”万源市委党校副校长李传松认为,准确的定位和目标就像是穿在脚上的鞋子,现在合脚了,“”起来当然就更给力了。
  
  其实,发展战略的提出,无不是紧密结合实际,立足自身优势和条件,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深远的前瞻意义。目前,万源森林覆盖率达62.3%,是全市最大的后发优势,确立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就是要坚定生态立市、生态兴市、生态富市,坚持绿色发展的路径,推动万源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同时,万源区位优势明显,“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格局初具规模,建设秦巴山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增强万源对秦巴山区区域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形成秦巴山区区域物资集散中心、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富硒绿色食品提供中心、休闲度假中心、康复疗养中心、生态保护中心。
  
  突出区域拔“”优势,凝聚发展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万源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变化有目共睹。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万源仍然是一个条件相对艰苦,贫困落后和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万源市充分寻求后发潜力,突出在区域发展中的拔“”优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特色、比较优势,充分激活有利于发展各项元素,增强万源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具有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优势。全市幅员面积广,发展空间广阔,为农、林、牧、渔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环境容量。森林覆盖率位于全省前列,有“天然氧吧”之称,是消夏避暑的胜地;有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台山国家级地质公园、龙潭河国家3A级风景旅游区、黑宝山省级森林公园等众多景点景观资源,为发展旅游度假产业提供了资源支撑。万源是中国三大富硒带之一、四川省唯一天然富硒区。富硒茶、马铃薯、大巴山老腊肉、蜂桶蜂蜜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旧院黑鸡(蛋)获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巴山雀舌”获“中国驰名商标”,大竹河“板角山羊”注册了原产地证明商标等,这为该市发展天然富硒食品产业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具有难得的区位交通优势。万源虽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区,但陆路交通通江达海,铁路大动脉和高速主干线彻底改变了万源的区位。襄渝铁路双线、包茂高速公路、国道210线和347线横贯境内,绵(阳)—巴(中)—万(源)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万源火车站和客运中心年中转250万人次以上,万源距离重庆和西安两个特大城市3个多小时车程,距离达州、安康两个地级市1小时车程,将来距离巴中1小时车程,距离万州2小时车程。万源作为秦巴腹心地带人流、物流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万源还具有多重后发优势。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基础建设的大马力投入,必将为万源经济发展形成持续的推动,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空间大。城镇化率低、城乡差距大带来的拉动投资、拉动消费的潜力大,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是逐步解决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逐步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不断扩大城市空间,提高场镇的集聚能力,必将对万源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动力。万源干部群众具有强烈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和持久动力,这是加快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最大的力量。
  
  万源还具有难得的机遇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对万源这样的落后地区来说,是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全党重视、全民关注,万源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主战场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必将获得空前的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万源的发展,有相关的对口联系。万源的干净水源、清新空气、富硒绿色食品是丰富的资源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聚焦扶贫攻“”重点,县域经济再发力
  
  “2018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以上、保持年均增长速10%以上……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翻开《万源市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一串串数据催人奋进,一个个目标切实有据,一项项规划科学可行。“优势决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机遇决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万源市却选择务实前行。
  
  围绕建设联接川陕渝区域交通枢纽目标,万源市全力支持巴(中)—万(源)高速公路建设,大力推进万源火车站扩能改建,全面推行“群众主体、甲供材料、劳务外包、共建共享”建设模式,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确保三年内硬化完成371个行政村村道公路和60%社道路。为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两年内将全面解决城乡群众饮水难问题和完成境内农村电网改造,三年内广电、互联网光纤全覆盖各行政村。
  
  “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万源市一边壮大生态工业,一边加快发展特色农业。该市将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实行“大中小微”并举,积极推进煤炭、水泥、冶金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发展管材和装修材料等新型建材产业,延长富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力争到2018年新增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户,超5亿元企业3户,超1亿元企业10户。实现年出栏千万只旧院黑鸡、百万头生猪、十万头肉牛、十万只羊、十万桶蜂蜜。
  
  万源市深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三国文化和自然风光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的主导产业来抓,围绕建设“中国西部生态休闲养生基地、中国中央山地度假公园”目标,形成中心城区以红军公园(3A)为核心景区,东线以花萼山—八台山—龙潭河—蜂桶山(5A)为核心景区,南线以烟霞山—黑宝山(4A)为核心景区,西线以井坝—长滩湖(3A)为核心景区,北线以鱼泉山—巴王洞—长洞湖(4A)为核心景区,奋力打造川东门户“巴山之心、万水之源、养生之地”旅游品牌。坚定生态优先理念,坚持绿色发展路径,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努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6%以上。全力抓好秦巴商贸物流园、南北物流港、富硒博览中心和城乡市场体系等重点项目建设。
  
  以激发企业家、社会能人、外出务工人员、技术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作用,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充分激发发展活力,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特色产业和基础产业,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树立“大城区”理念,构建以太平镇为主中心、白沙镇为副中心的“双核驱动”和以官渡、青花为组团的城市发展形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先加快中心场镇和有旅游、文化等特色优势产业的特色小镇建设。
  
  万源市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力争每年脱贫2万人。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全面发展科教文卫体事业,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启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深化开放合作,推进建立川陕渝结合部的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和西安、武汉等周边大城市。万源市将着力完善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体制机制,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市、乡联网的政务服务体系,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让所有的创意和活力激情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