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白纸上 画出一幅幸福美丽新村

04.01.2017  12:32

 

——全市移民后扶整村推进示范项目建幸福美丽新村纪实

12月8日至10日,省扶贫移民局专家组对我市移民后期扶持整村推进示范片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给予充分肯定。专家组认为,资阳市移民后期扶持整村推进示范片建设,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瞄准困难库区,聚焦难点、热点,着力改善库区基础设施,立足助农增收,补齐库区小康短板,走出了一条“农旅统筹、片区开发、融合发展”建幸福美丽新村之路,项目区示范效益显著。

近日,笔者来到安岳县卧佛镇,乐至县蟠龙镇、石佛镇等项目区采访,亲眼目睹基础设施大改善,长效产业大布局,村容村貌大变化。

新村新景

迎“新人

多年来,“出行难、用水难、增收难”问题严重困扰着跑马滩水库库区群众。安岳县卧佛镇党委书记陈佳说,跑马滩水库淹没了沿岸的良田沃土,库区周边群众耕地少,最少的人均仅三四分地,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虽然靠近一座水库,但由于搬迁到坡上居住,他们看得见水,却用不上水,就连饮用水也困难。村民出行困难,特别是卧佛村的村民哪怕到就近的卧佛镇赶个集,也必须靠摆渡,学生上个学也得摆渡,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夏天洪水季节,大人孩子都担惊受怕。村民迫切希望改善基础设施。

库区移民穷,日子清苦。绝大部分民居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穿逗房子”和“土墙干打垒房子”,几个村三、四十岁左右“打光棍”的不少。

2013年,移民后期扶持整村推进示范片建设项目落地,卧佛、莲花、双河、同乐、龙井5村实施移民后扶项目连片开发,历史就此开始改写——

道路联网走上幸福路。修建了69.61公里通村水泥公路、5.7公里产业园区道路,项目区内公路四通八达。特别是莲花大桥的建成,不仅让沿途村民告别了出门走泥路、上街靠摆渡的日子,还彻底打通了库区群众北通安岳、南达遂宁的交通大动脉。莲花大桥竣工投入使用那天,村民们自动拉起“党政关爱架起‘连心桥’,移民后扶铺就‘幸福路’”横幅,载歌载舞庆贺,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水池满山破解用水难。修建、维修水渠7.6公里,建山坪塘21口、提灌站4座、蓄水池1.4万立方米,库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有了根本保障。

引才聚能连片兴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极大地带动了库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区先后引来种、养殖业龙头企业6户,通过流转承包地、整治撂荒土地、整理坡耕地,先后建起柠檬、沃柑、核桃产业园区和白鹅、水产养殖基地。移民不仅有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还有在产业园中的务工收入和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入股分红。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走“园区式”建设的路子,连片发展柠檬、核桃、沃柑、水产等长效增收产业,5个村新栽植柠檬2400亩并建有柠檬储存和初加工基地,形成成熟的柠檬产业园区。核桃产业园新定植优质薄壳核桃1100亩,林下套种中药材黄荆,兼搞林下土鸡养殖,实现了长短结合滚动发展。建成优质沃柑基地400亩,通过龙头引领,带动了周边群众改种沃柑的积极性。新建水产养殖基地360亩,发展泥鳅、桂鱼等名优特新水产养殖,新建反季节蔬菜大棚50亩,建设养鹅场、林下养鸡场各1处,把库区群众从传统农作物种植牵引到从事高附加值农业生产上来。实现了“因地制宜,一区域一特色”的产业布局,2015年较项目实施前的2012年,人均增收6575元。

花园式”建设移民聚居点。项目区位于修建于唐代、具有亚洲第一卧佛的著名景点——安岳卧佛院。为配合当地政府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建设了莲花、同乐、卧佛村三个移民新村聚居点,并带动周边农户改造房屋200余套。村容村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大部分村民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还买上了小汽车。更让村民高兴的是,原来穷得叮当响的“老光棍”几年发展下来,不仅日子好过了,还娶上了老婆,过上了幸福日子。

农旅统筹

引领持续发展

乐至县移民后扶整村推进示范片建设项目区位于蟠龙河水库库区。包括蟠龙镇的香房村、清泉村、石匣寺村,石佛镇的荣家沟村、石桥沟村,共5个村。蟠龙河水库库区历史上山高沟深,修建水库时大部分农田被淹,后靠搬迁安置的移民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当地群众生活非常艰难,曾被网络媒体喻为“一片被遗忘了的村庄”。

而如今,笔者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番景象:铺上地砖,栽上绿树,乐至县石佛镇荣家沟码头美景呈现。

据乐至县移民办主任袁大明介绍,实施移民后扶整村推进示范片项目,利用蟠龙河水库优势,打造农旅结合、休闲娱乐的荣家沟景区,这里的移民将以兴办农家乐持续增收。

景区式规划建新村。移民发展环境极大改善,示范片区内共新建水泥道路73.74公里,形成外接318国道、内连家家户户的交通网络,让4000多名库区群众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出门就爬坡上坎,下雨就出不去的日子;新修人畜饮水工程16处,让3650人喝上了干净卫生水;治理土地2679亩,让贫瘠的土地保持水土,增加肥力;新建垃圾集中收集池15  个,沼气池63口,硬化田间道路和入户路45公里,改造新建住房175户、19775平方米,新建码头8处,让村庄旧貌换新颜;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善了通信广播电视网络,把现代文明的信息及时传递到每一户农家。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许多村民都愿意在当地修建住房,特别是在聚居点建房,移民后扶整村推进示范片的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村、示范村。

连片式规划建产业。根据项目区坡耕地多适合发展经果林木种植的实际,当地政府出台支持调整产业结构的优惠政策,引进业主并带动库区群众种植、补植椿树2572亩,种植优质圆黄梨3590亩,新建林下养鸡场2个,发展绿色生态养殖1000余亩,特色产业迅速形成。资阳市旭宏舰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带领库区群众种植的椿树长势喜人。按照乐至县农村脱贫攻坚规划种植的优质圆黄梨将在一年后进入盛产期。荣家沟村、石桥沟村和石匣寺村绿色生态养殖基地不仅承接了蟠龙河水库取缔网箱养鱼的产业转移,而且提高了渔业养殖的附加值。

融合式发展显效益。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移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据调查统计,示范片建设区域内2015年移民群众年人均纯收入为9061元,比2012年的5814元增加3247元,增长56%。另外,贫困移民人口也逐年减少。2012年示范片贫困农业人口667人、贫困发生率17%,2015年贫困农业人口26人、贫困发生率0.7%,比2012年下降近16.3个百分点。目前,示范片移民群众实现了100%脱贫。

袁大明欣喜地说,该项目的实施带给项目区翻天覆地的变化。项目区位于乐至县重点打造的休闲旅游度假地蟠龙湖周边,将对未来蟠龙湖的整体开发产生积极的长远影响。未来乐至县将以原乐安医院的200多亩国有土地为依托,实施休闲度假项目,进行旅游开发,到那时当地村民将受益无穷。

源头施治

  “造血脱贫”新希望

  “基础设施大改善,产业大发展,村容村貌大变化,进行源头施治,实施‘农旅统筹、片区开发、融合发展’造血脱贫,这是改变库区移民区贫穷落后面貌的一条新路径。”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江登永说。

2013年3月,我市通过编制规划报告、参加省级竞争比选等程序,安岳县八庙乡跑马滩水库5个库区村和乐至石佛、蟠龙两镇的蟠龙河水库的5个库区村获得了省财政厅、省扶贫移民局开展“移民后期扶持整村推进示范片”试点的正式批复。两个项目规划总投资分别为10523万元、10602万元,建设周期为3年,修建通村公里143.35公里,耕作便道63.04公里,土地整理3679亩,调整产业结构6260亩,修建蓄水池14000立方米,新建农房3.8万平方米,改造危房1.2万平方米,完善公共服务设施200余处。

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市高起点规划,坚持走“农旅统筹、片区开发、融合发展”之路,充分发动和依靠库区群众,科学调配人力物力,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按期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库区群众的致富奔康步伐,促进了项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源头施治和项目区示范经验为全市脱贫攻坚建幸福美丽新村提供了成功样板

江登永打了一个比方,项目区过去没有水泥公路,没有支柱产业,就如一张白纸。通过移民后期扶持整村推进示范片项目实施,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了一幅移民后期扶持助推脱贫攻坚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