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组合拳打出脱贫攻坚新天地
前锋区新农村鸟瞰。
光辉乡梨子丰收。
前锋
□吴三平/文前锋区委宣传部供图
旱山区、漏水区、水淹区、石漠化区、地质沉陷区广为分布,贫困人口3.99万人,集中连片贫困尤为突出……在这样的基础上,建制新区广安市前锋区要使贫困发生率由两年前的13.2%降为2.38%,2016年10个村、1662名贫困群众减贫目标实现后,贫困发生率将降至 1.8%;11月底前230个村全部实现 “五有”目标,完成摘帽“三有”要求。
如何做到?
“必须付出比其他地方更多的艰辛和努力。精神意志、工作作风、科学方法,缺了哪个都不行。”前锋区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唐向军总结:“脱贫摘帽是近几年头等重大的政治责任,我们以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的使命和责任感,确保率先脱贫,勇当全省标杆。”
一支队伍
等不了、坐不住的第一书记
虎城镇双河村是前锋区最为偏远的行政村之一。前锋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成宏作为第一书记第一次到该村时,被弃耕的荒山荒坡震惊了。“没有想到荒山荒坡数量如此惊人。习惯了城镇的寸土寸金,对比反差就更强烈了。”成宏说,一定要让这片山绿起来,村民能够富起来。
去年的双河村尚未纳入脱贫村,没有一分钱的财政投入。成宏等不了、坐不住,利用在交易中心工作时建立的人脉关系,募集了十几万元。
“去年底,我们搞了个‘情系双河’的活动,请到相关部门、几家银行、公司老板以及爱心人士等来双河村考察,当天就募捐到位帮扶资金7万元。我们用农村的土特产,花椒、花椒油、土猪肉、酥肉等包了一个礼包。有了情感联系,人家更愿意为你投入。”成宏介绍他的心得。
有了“第一桶金”之后,村民对发展花椒产业有分歧。成宏又请到专家解释为啥花椒是最适宜的品种,并且联系了一家深加工企业,签订了10元/公斤的保底回收合同,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今年,双河村纳入省定贫困村,同批纳入的村才开始规划,进行土地整理,我们都已经开始行动了。”成宏自豪地说。
成宏这样的第一书记不是孤例,涌现出这样的一批干部也不是巧合。唐向军认为,前锋区出台了《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严查不作为等行为,通报问责6名第一书记及帮扶干部,撤销1名乡镇党委书记职务;与此同时,在乡镇换届中,提拔了5名第一书记进入乡镇班子。赏罚分明,让每名干部都勇担责任,敢于作为,成为脱贫摘帽最可靠的组织保障。
曾经的扶贫规划,没有对乡镇一级做具体要求。对此,今年7月,前锋区研究出台文件,明确乡镇联村领导,成立脱贫办,组建工作队,由“五个一”的帮扶要求,扩展为“九个一”的大帮扶格局,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解套。
一个创新
痕迹化管理的大数据平台
8月25日,青杠村朱洪春通过前锋区脱贫攻坚信息平台APP问道:“我是贫困户,什么情况可以申请生活救助?怎样申请?”9月1日朱洪春获得回复:向乡镇提出申请,由其初审,再由区民政局审批即可。
8月26日,村民毛根云反映,他家不是贫困户,也需要改厨、改厕,怎么做?5天后,他收到回复:非贫困户也可以改,只是享受的补助标准不同,可咨询乡镇脱贫办。
观塘镇双岩村夏吉立提出,希望建立农产品销售平台,解决卖难。苏明友反映签订花椒产业合同时,需公证员在场公证……
脱贫攻坚,政府及部门最担心的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而在前锋区,村民和干部的参与热情都调动了起来。秘诀就是搭建了一款信息沟通平台软件。
“以前贫困户的花名册要随身携带,变更次数多了,上面记满了备注,想查一些情况很费时费力。”桂兴镇双村村第一书记赵德杰的看法具有代表性。
为此,前锋区开发了全省首个“互联网+精准脱贫”APP大数据信息平台——前锋区脱贫攻坚信息平台。家庭成员、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联系领导等一目了然。除了作为信息网、知情网,惠民政策的宣传,项目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管,以及产销信息对接的致富经,都能在上面呈现。
“该平台是双向的,村民可以在上面发布任何对于扶贫工作的意见看法。”赵德杰评价,“这些反馈,也让我们少走了弯路,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跟村民的心贴得更近了。”
在贫困户刘廷中的帮扶卡上,笔者扫一下右上角的二维码,手机上立刻显示出来他家的基本情况:他和妻子有慢性病,儿媳打散工收入不稳定,孙女读书支出略多。针对性的帮扶包括推荐其妻子做了村保洁员;利用到户项目,扶持其种植了青脆李和发放了乌鸡鸡苗等。
“不仅有户卡、帮扶卡、医疗卡,我们还建立了扶贫手册、记账手册、痕迹管理册,记录每个贫困户的脱贫过程、收支明细等,确保了脱贫每个环节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估。”赵德杰介绍。
一项突破
集体经济起步,全面消除“空壳村”
作为新建区,前锋区基础差、底子薄,村集体经济基本没有。但若无集体经济的发展,即便贫困户暂时脱贫了,也没有强大的后援支持和舒缓风险的机制,村组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配套也是不可持续的。例如观塘镇京东村,去年好不容易吃上自来水,但跑冒滴漏的水损和维修保养需要村公共经费负担,如果村集体经济没有起色,长此以往,吃水仍将难以为继。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就要在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沟池路凼渠的统筹配套上舍得花本钱。”唐向军说,例如,在双村村,结合小农水项目新建的两个堰塘,将满足600亩青脆李灌溉和400头豪猪、100多只黑山羊的养殖用水,并为未来的冷水鱼养殖打下基础。
在资金使用方式上,也有所创新。将产业发展资金等股权量化分配,而不是直接拿给贫困户。这样,既缓解了公司、合作社等业主前期投入多、资金压力大的问题,也让贫困户只能消费掉的钱,变为能够持续收入的资本,实现贫困群众、集体经济、经营主体持续增收。
截至目前,全区已发展优质花椒、脐橙、蔬菜、茶叶、柠檬等产业基地13万亩,初步形成“一山一水”30公里乡村旅游示范带。黄锋村脐橙树苗下套种的400亩花生,今年产量可达16万斤,以短养长,既有当下收入,又积蓄着未来的财富。
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该区推广了元宝枫生态猪等新品种新技术,推进了花椒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此外,进一步发挥观塘镇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预计1-9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0元,增长11.5%,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达91%,年底将全面消除“空壳村”。
一次整合
避免发展不均,统筹兼顾推进
前锋区在实践中发现,只有统筹兼顾,才能产生“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为此,该区从2014年开始,就在规划2017-2018年的工作方案,在一张蓝图上,先搞基础。虽然推进有前有后,但在一盘棋局上,彼此配合,相互呼应,从而提高了实施效率。
有了整合,路网不再有断头路,不再从“动脉”一下收缩到“毛细血管”;各个乡镇村的主导产业不再单一,避免带来较大滞销风险;没有了“洼地”“短板”,整个水桶的蓄水能力大大增强……
“按照全面覆盖、非贫兼顾”原则,1081户贫困户危房改造、2633户非贫困户危房改造,以及782户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开工,11月底前将全面入住。以兜底促增收,代缴贫困群众养老保险2063人,提前实施扶贫线和低保线 “两线合一”,对1083名特困群众按260元/月实行了兜底保障。
在全省率先成立四川农信前锋教育救助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就学,实现其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帮扶全覆盖。
放眼未来,脱贫摘帽只是开始。前锋区将以区域经济大发展不断夯实脱贫基础,以脱贫攻坚大投入稳定经济增长,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连年升位;在脱贫奔康的道路上,步伐日益坚定、成熟。